針對管道振動噪聲:首先可對泵體使用低頻減震臺,可以很大幅度的降低水泵工作時的振動。然后在管道方面要采用橡膠軟性連接,通過專門的彈性減振支架,有效降低管道振動引起的墻壁和地面的共振,以此來達到在管道方面減震的效果。同時泵房管道進出口位置需要填充減振隔音材料密封,以防管道振動引起的墻壁共振,這樣能夠有效降低由振動引起的噪聲。
隔聲:隔聲所采用的方法是將噪聲源封閉起來,使噪聲控制在一個小的空間內,這種隔聲結構稱為隔聲罩。在聲波遇到屏蔽物時,由于界面特性阻抗的改變,入射聲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聲能透進屏蔽物繼續傳播。材料的隔聲性能可用透聲系數來表示。透聲系數越小,表示透進去的聲能越少,材料的隔聲性能越好。材料的隔聲性能與隔聲體的結構、性質和入射聲波的頻率有關。
根據現場測量水泵房內噪聲值為87dB(A)。水泵房的噪聲主要由制冷機組、電動機、風機等組成,其噪聲主要為中低頻噪聲,中低頻噪聲的特點就是繞射能力強,透射能力強,吸聲困難,是噪聲治理中棘手的問題,機房內聲能量密度過大,從而加重了透射噪聲的污染程度。而且水泵房的振動相當劇烈,振動通過結構基礎傳遞到樓上,再輻射噪聲,形成固體傳聲。吊頂采用剛性連接,不能起到減振作用,反而加速了振動的傳播,管道的振動通過剛性連接直接傳遞到基礎,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需進行噪聲治理和減振處理。
噪音不光是煩人而已,這種“看不見的污染”危害,毫不亞于空氣、水、土壤這三大污染。世衛組織和歐盟合作的一項研究表明,噪音污染不僅只讓人煩躁,睡眠差,更會引發或觸發心臟病、學習障礙和等疾病,在歐洲地區,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程度僅次于空氣污染,每年導致約3000人。噪音污染的治理,國外有不少成功經驗。以城市噪音的兩大來源——交通和施工為例,在日本,建筑工地無論大小,施工時都會包裹上厚厚的帷幕,隔音又防塵。日本人造房子的工地上也沒有大量工人,更多的工作是在標準化的工廠里完成,再運到工地里,像搭積木似的進行拼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