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是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將對我國穩外貿、穩外資,發展健康、可持續、平穩的對外貿易和投資關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也對未來全球經貿規則的制定具有深遠意義。同時,2022年也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舉辦五周年,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本屆進博會將進一步發揮好重要開放平臺作用,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助力RCEP高質量落地,為RCEP成員國企業在區域合作、產業鏈布局等方面帶來更多機遇。RCEP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相得益彰,將帶來雙重積極效應。
2022年1月19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年交流會暨第五屆簽約儀式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政產學研嘉賓圍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開深入交流,研討RCEP實施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給企業帶來的新機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劉福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財務總監馬鳳民、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總裁助理宋尚哲出席。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政府及公共事務部合伙人周亮先生受邀參會。
圖1:交流會會場全景圖
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政府及公共事務部合伙人周亮先生參加交流會研討,并發表了主要觀點:
研討問題一:企業如何借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平臺,結合RCEP協定規則,優化自身生產經營布局,拓展發展空間?周亮先生表示,從國際看,在疫情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等多重因素疊加下,同時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同頻共振,使得當前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一形勢下高水平外資因為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完善的產業體系將仍然繼續留在中國并不斷創造新產品、新業務和新模式。而高水平的中國制造、中國科技和中國品牌將走出國門,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指引,實現全球多元化、區域化產業布局。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作為這樣一個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平臺,在RCEP加持下將進一步成為鏈接亞太區域與全球的平臺。
周亮先生認為,在此背景下,企業可以抓住以下三方面機會:
1)RCEP15國尤其日本的商品直接受益于貿易關稅降低,相關國家產品生產企業和貿易經銷商可以加大參展力度和進口規模。
展開全文2)參展企業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原產地累計規則來調整產業布局,一些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會加速離開中國,更多高新技術制造帶動研發品牌環節會加速布局中國服務全亞太。
3)RCEP在服務貿易和自然人移動等領域的開放約定,將依托上海人才環境優勢,進一步增強各類專業服務業、設計、教育培訓等服務貿易機遇,在金融和電信領域也將看到更多外資進入中國。
研討問題二: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重要組成部分的虹橋論壇,如何進一步發揮高端對話平臺作用,未來在推動RCEP有效實施、展望中國與CPTPP發展前景等更廣泛更高水平區域經濟一體化領域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議和“虹橋方案”?周亮先生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首先應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全球影響力,組織參展商和國際經貿組織等第三方講好RCEP和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這里真實的情況。
2)要圍繞建立與國際經貿制度規則接軌的主題,堅定地以思想解放引領制度創新,以制度改革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當前以CPTPP、《美加墨協定》(USMCA)和《日本歐盟經濟伙伴協定》(EPA)為代表的高水準區域自貿協定正在引領國際經貿合作的新趨勢,其開放程度都要顯著高于RCEP。虹橋應共聚國內外經貿組織和專業人士,共商對接國際標準同時又保持中國特色的國際化、法制化和市場化的制度改革方向,共同探索參與全球貿易治理體系改革。
3)要積極參與新興數字領域貿易規則和標準制定,聯動上海數交所,借助虹橋國際數據專線優勢,探索電子商務、數據交易和數字貨幣等領域的多邊貿易規則。
4)中國是世界碳排放最多的國家,而亞太的排放要占全球40%[1],虹橋論壇應積極引領國際碳定價體系和機制設計,在碳排放核準、碳交易等方面掌握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1] 資料來源:Global Carbon Atlas發布數據分析
本文是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寫,并非旨在成為可依賴的會計、稅務、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請向您的顧問獲取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