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家銀行宣布停辦現金業務!專家:或有更多銀行壓縮、停辦現金業務
紅星資本局2月4日獲悉,遼寧振興銀行和北京中關村銀行最近相繼發文宣布,將分別從今年的3月1日和4月1日開始停辦現金業務。
中關村銀行發布的公告顯示,隨著其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大線上業務發展力度,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經向有關監管部門報備,該行將于2022年4月1日起停辦現金收付業務,停辦渠道包括營業網點柜面和ATM機自助渠道。
中關村銀行指出, 客戶可通過手機APP、營業網點辦理除現金收付以外的其他各類業務;確需現金服務的,可轉賬至他行辦理,中關村銀行免收轉賬手續費。
紅星資本局查閱發現,這不是銀行首次宣布停辦現金業務。
2022年1月初,遼寧振興銀行也發布停辦柜面和ATM現金業務的公告。
該公告表示,經主管人民銀行批復, 遼寧振興銀行將于2022年3月1日起停辦柜面現金存取款、零錢兌換、殘損幣兌換、自助設備存取款等現金業務。客戶可通過該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渠道辦理資金轉賬業務。
展開全文2020年1月13日,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銀行:00023.HK)曾對外發布公告稱,因業務調整需要,該銀行部分網點從2017年11月1日起停辦柜臺本外幣現金存取款、零鈔兌換、殘損幣兌換等現金業務。截至當時,該行共有48家支行停辦了上述業務。
對此,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莫開偉在接受紅星資本局采訪時稱,上述銀行停辦現金業務,主要是為數字貨幣的全面到來進行預熱和做好相應的準備。當然,莫開偉也不否認,也有來自現金業務費力不討好、增加工作量和經營成本等方面的考量。
對于停辦的原因,莫開偉分析稱,主要是銀行機構網點不斷精細化、集約化,網點在不斷減少,人員在縮減,沒有太多的精力來應對現金業務。與此同時,現金業務是一項耗時而又沒有效益的工作,“上述銀行停辦現金業務,旨在通過線上業務發展來解決線下現金業務的不足。”
在莫開偉看來, 隨著數字人民幣的通行,銀行將會進一步壓縮現金業務空間,并通過大力發展線上業務來彌補現金業務縮減帶來的不足。“這也是未來銀行業務需要改變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莫開偉還指出,停辦現金業務“可能會給部分中老年金融客戶帶來不便,特別是線上的一些操作技能,對于他們而言會比較難。”但隨著現金業務的減少和線上業務發展的加快, 將迫使金融消費者們自身去努力學習網絡知識,適應線下業務向線上業務發展的需要,使中國盡快步入現代金融服務時代,也為銀行業服務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
莫開偉預計,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應有場景豐富和不斷完善,全面推廣與使用只是時間問題,未來會有更多銀行或將進一步壓縮或停辦現金業務,這是金融業務數字化發展的需要,也是銀行不斷適應新的科技信息時代的需要。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李晨
編輯 陶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