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位公知在演講中語驚四座,他說在中國一月2000元工資,比美國3000美元工資活得舒服,所以美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里面。此話一出立刻引起熱議。無獨有偶,有位大師最近也發(fā)表他的預測,說中國在2025年之前可以跨過人均收入12700美元門檻,成為高收入經(jīng)濟體。結果被媒體起底,在2015年他曾預測中國可能在2020年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這位大師在談話中提到2014年開始,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jīng)是世界最大經(jīng)濟體。這兩位公知的觀點都涉及到一個概念,就是購買力平價,即中國商品價格與美國商品價格之比,那么10美元跟10元人民幣購買力的真實情況是什么樣的?我們不仿來作一個對比。
2020年6月美國紐約曼哈頓區(qū)一套15O平方的商品房成交價是120萬美元,同期北京西城區(qū)商品房成交價112696元/平,150平方房屋售價1690萬元。一輛寶馬M3轎車在美國賣5萬美元,國內(nèi)售價在90萬左右,一臺新上市iPhone11手機美國售價為699美元,中國國行版5644元。這些是大類商品,現(xiàn)在我們以同類城市美國洛杉磯基本生活品與中國廣州作一個對比,3000美元在美國洛杉磯可以分別買3007升牛奶、2700斤雞蛋、2872斤蘋果、918斤豬肉、492斤牛肉、3446升汽油。3000人民幣在廣州可以分別買135升牛奶、270斤雞蛋、370斤蘋果、67斤豬肉、60斤牛肉、495升汽油。如果按勞動力價格來比較差距更大,洛杉磯2020年法定最低工資標準為15美元/小時,按22個工作日/8小時/月來計算月最低工資為264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8萬元,廣州市2020年最低工資標準為2100元/月,前者是后者的8.7倍。這就是美國低收入人群在疫情期間寧愿拿3000美元救濟,也不愿出去工作的原因,這個收入已經(jīng)讓他們能舒服的生活了。
從上述商品價格中我們大概可以看出1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大致相當于1美元,也就是說美元兌人民幣的實際匯率應該在1:10左右,如果按照貨幣流通量來測算,去年我國的M2是美國1.9倍,GDP約為美國的2/3,M2與GDP的比值約為3倍,以此計算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約為1:20,而當前的名義匯率為1:6.76,說明人民幣存在高估的現(xiàn)象,由于我國存在嚴格資本管制,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在貨幣超發(fā)的情況下,形成了外升內(nèi)貶的格局,如果人民繼續(xù)升值,國內(nèi)通脹壓力就會增大,人民幣對內(nèi)購買力隨之也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