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交量的用法其實基本我已經講完了,剩下的就是大量的體力工作了。在這里說一下,大家也不要被這種強度嚇到了,其實到了后期矩陣表格完善以后,每天的工作量并不大,我每天盤中,喝著茶聊著天吃著火鍋唱著歌,也沒感覺哪里累的,頭發還越來越旺盛了。
統計出“系數”以后,每天打開股票,看他的量能,填在表格里就行。不需要具體的數值,只需要強和弱就行,你可以用1和0代替,也可能用分數代替,自己習慣就好。反正現在填了也沒用,只是學習,將來都得改。
然后你就會得到50支股票的全部評分,乘上權重就是創業板50ETF的整體評分,是強還是弱,一目了然。
說下各位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首先,有一個原則,當不同維度的評分結果不同的,都采用,而不是人為去取舍,這里不需要人為的因素。
其次,有人問為什么不用個股的系數,那不是更規范嗎?主要原因是個股的敏感度過高,而且也確實工作量太大,也沒有這個必要。記著,我們要的結果是對比出成交量是放量還是縮量,用指數的系數就已經完全能得出正確的結果,誤差已經非常小(我確實和個股的對比過,非常非常小),不用吃力不討好。而且粗略一點講,等你熟悉了每天這7個系數,你打眼一看就基本知道結果了,總共一天就8根量柱。
還有,“假陽真陰”“假陰真陽”的問題。其實詳細讀過文章的應該知道,這個問題本不存在,但還是有人不理解。某天,開盤半小時大幅低開,但向上運行成陽線,但沒有超過昨天的收盤價,就是所謂的“假陽真陰”,這種情況下在花車理論中如何判斷。其實大家仔細看看上量的定義,價格向上運行時的成交量,這半小時內價格是向上運行的,成交量就是上量,我們只看這半小時內的價格,與昨天的收盤價毫無關系。
最后,還有就是成交量低的股票,盤中尤其到了中午,成交量極低,價格也不怎么動,來來回回小十字星,或者波動極小,這個時候統計好像沒有意義,但其實我們沒辦法,只能按原則統計,因為大波動往往來源于小波動,還是小心為好,不能違反原則。真要是就收了個小十字星,我的選擇是按上一根線的價格方向去標注。
最后的最后,再強調一下,不要去看量放了多少倍,放就是放,與放多少無關,真的,好多人改不了為毛病,非要把評分加個放多少量的系數,沒有意義。放多少量不決定后面會怎么樣,自己去統計就知道了。我們是在摸黑尋找拐點,不是在算命算拐點。
好了,成交量做為花車理論中重要的一個成分就講到這里,大家有任何疑問可以在評論區提,我看到都會回答。接下來講花車理論中另一個重要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