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人才資源進入大洗牌階段
猶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各大游戲公司為了團隊擴張、吸引人才,紛紛拋出了百萬年薪、股份獎勵、利潤分紅等誘人條件,“重金求才”的內卷風潮一度成為業內的熱議詞條。
而今再次迎來一年一度的招聘季,游戲市場的人才爭奪戰相較去年顯然低調了許多。在各大社交平臺上,我們甚至能看到大量“金三銀四不再”、“求職數月零offer”的消極言論。那么今年游戲行業的求職市場現狀究竟如何?為了理清這個問題,茶館與業內獵頭和游戲人們聊了聊。
01
大廠:大裁員同時廣招人
受到疫情、防沉迷新政和版號審核標準變化等多方面原因的綜合影響,游戲行業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了新一輪的裁員潮,字節、愛奇藝、百度游戲、IGG、完美世界、心動網絡等廠商均受到了直接的波及。
2021年8月,字節跳動商業化團隊啟動裁員,旗下休閑游戲發行平臺Ohayoo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
12月初,剛表達過要“開源節流”的愛奇藝開始大裁員,游戲業務相關部門幾乎“無一生還”。
同月,“重生”不過數月的百度游戲也全軍覆沒。
今年1月,完美世界在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顯示,其研發團隊目前有4000左右員工,經過本輪優化后,預計將減少數百到一千人。
1月底,黃一孟對外回應了心動網絡裁員的消息,表示的確有在進行團隊調整,但并未一刀切。
雖然本輪裁員潮來得太過集中,但從企業發展規律來看,“裁員是十分正常的現象。”獵頭梁輝告訴茶館。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在經過早期的無序擴張階段后,終將迎來一定的發展瓶頸期,為了度過發展低潮,優化業務布局、精簡團隊是互聯網公司的普遍選擇。
展開全文這一規律在游戲行業同樣適用,比如字節跳動在企業增速最快的兩年時間內,可以將員工數量從6萬迅速擴張到10余萬,也可以在市場增速變緩、政策發生變動的時候,果斷裁撤各大直營中心,精簡發展前景不確定性較高的休閑游戲品牌Ohayoo。
另一方面,大量進展不如預期的項目被砍也為游戲人才市場帶來了更多“活水”。
如網易和莉莉絲便在今年年初喊停了某些項目的研發,這些項目組的人最終要么選擇公司內部轉崗,要么選擇離開,成為等待其他機會的流動人才。
在不斷爆出裁員、砍項目的消息的同時,游戲大廠之間轉為低調進行的人才戰卻也并未停止,現在我們依然可以在各大游戲公司官網上看到上千條公開的招聘信息。
梁輝認為這種現象出現的一個原因還是成本問題,有的企業為了降本增效,只能裁掉一部分高薪員工,再招進一批成本較低的繼續填補崗位需求,從而完成薪資重構,降低用人成本;而另一個原因則是部分企業對團隊業務重心做出了調整,因此在對非重點業務團隊進行精簡的同時,必然需要對未來的重點業務部門進行填充。
某大廠的HR小夢在與茶館聊起這一現象時則表示:“游戲公司的競爭力一定是好的項目,而優質項目的完成最需要的就是經驗豐富的人才,所以我們永遠不會停止發掘牛人,即使是在裁員期間。”
02
中小團隊:搶不到人更留不住人
大廠的試錯過程是擴招和裁員,而對于更多靠項目吃飯的中小團隊來說,一次試錯的結果往往不是成功就是倒閉。據天眼查數據,2021年下半年,受到版號停發、防沉迷新政等各類因素的影響,國內共有1.4萬家游戲企業注銷,而這一數據在上半年只有4千家。
更殘酷的現實是,對于依然活著的中小團隊來說,他們在招聘市場上依然無力與條件優渥的大廠進行競爭。
經歷了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期間的人才內卷后,不僅上海、北京等地區涌現出了大批百萬年薪的崗位需求,就連成都等新一線城市的行業平均薪酬也出現三成左右的增長。
數據來源:拉勾《2020~2021網游行業人才招聘報告》
而對于最優質的頭部人才,大廠們更是不惜血本。部分廠商為了提升頭部人才的收編效率,甚至開出了高達數十萬元的人才推薦獎金。這些財大氣粗的“騷操作 ”對于中小團隊來說,自然是望塵莫及的。
成都某卡牌游戲開發團隊創始人陳勤告訴茶館,他近期面了一位從北京回蓉的原畫大佬,兩人不僅聊得十分融洽,而且該大佬的落筆風格也與旗下項目調性十分吻合,本來以為這波穩了,結果聊到薪資問題時,他卻被對方提出的30k嚇退了。“說實話,他的水平在業內的確值這個價,不過我們也的確是承擔不起。”陳勤遺憾道。
面臨這種尷尬困境的團隊并不在少數。廣州某游戲團隊CEO向茶館透露,在他們公司干了快五年的技術策劃最近剛被另一知名游戲公司以50%的薪資漲幅挖走。他表示,如今新游戲的版號還沒拿下來,團隊就靠著兩款老游戲維持生計,對于老員工的離開他十分難受,但也實在是有心無力。
據拉鉤公布的數據顯示,游戲行業2022年開年平均薪資相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21.62%,依然穩坐漲幅前三。因此可以預見,隨著行業平均薪資的持續上漲,中小團隊招不到、留不住頭部人才的尷尬困境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圖源:拉勾
03
找不到工作的游戲人
當然,被游戲廠商們高薪挖來搶去的終究只是站在能力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撮人,更多在行業發展大趨勢之下浮沉求生的游戲人們在今年卻是切實感受到了“游戲寒冬”的威力。
陸威是一位從業近十年的游戲制作人,他在去年年底遭遇裁員后從北京回到了杭州,并開始四處投遞簡歷,尋求下一次工作機會,可是四個月時間轉瞬即逝,他連得到的面試機會都寥寥無幾。陸威在和茶館聊天過程中顯得十分焦慮:“畢竟我沒有爆款項目經驗,年齡也偏大了。”
入行不到三年的游戲原畫孫曉雪也覺得今年的求職市場十分艱難,她從前公司正式宣布倒閉之后一直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如今依然沒有拿到合適的offer:“現在的美術太卷了,好多研發團隊好像希望找到的每一個美術都是主美的水平。”她還告訴茶館,她最近得到了一次內推的機會,正在準備測試,如果這次依然不順利的話,她可能會考慮入職外包公司。
“相較去年,今年游戲公司放出的HC的確有所減少。”另一位業內資深獵頭阿陽表示,“這主要還是因為如今行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太高,產品的研發成本、運維成本也明顯提高了,因此在不確定高昂的人力投入能否收回本的情況下,更多公司自然會選擇暫時觀望。”
同時阿陽還指出,大量項目被腰斬、基礎崗位需求變少也是部分游戲人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見,在游戲行業整體下行和精品化發展的大趨勢之下,游戲行業的從業門檻正在提高,游戲企業為了贏得這場人才軍備競賽,不得不使用更加苛刻的選拔標準以提升團隊的競爭力。因此求職者不僅需要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甚至連年齡也得符合團隊的年齡結構規劃,據阿陽透露,目前業內對人才劃分的界限以85年為標準,85年前的“行業老兵”們除非專業能力尤其出眾,否則在求職過程中尤其容易碰壁。
從整個游戲市場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久不下發的版號、趨嚴的管控將催化游戲圈的人才資源進行一次持續的大規模洗牌,而今年這個略顯平靜的“金三銀四”或許只是個開始。
最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你們的求職/招聘經歷,或者留下你們的招聘/求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