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的概念
Switch是交換機的英文名稱,這個產品是由原集線器的升級換代而來,在外觀上看和集線器沒有很大區別。由于通信兩端需要傳輸信息,而通過設備或者人工來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標準的對應的路由器上的方式,這個技術就是交換機技術。從廣義上來分析,在通信系統里對于信息交換功能實現的設備,就是交換機。
交換機的用途
交換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編址、網絡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控。交換機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對VLAN(虛擬局域網)的支持、對鏈路匯聚的支持,甚至有的還具有防火墻的功能。以太網交換機了解每一端口相連設備的MAC地址,并將地址同相應的端口映射起來存放在交換機緩存中的MAC地址表中。當一個數據幀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時,它被轉發到連接目的節點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該數據幀為廣播/組播幀則轉發至所有端口)。當交換機包括一個冗余回路時,以太網交換機通過生成樹協議避免回路的產生,同時允許存在后備路徑。
交換機的碎片隔離
碎片隔離:這是介于直通式和存儲轉發式之間的解決方案。它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夠64個字節,如果小于64字節,說明是假包,則丟棄該包;如果大于64字節,則發送該包。這種方式也不提供數據校驗。它的數據處理速度比存儲轉發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使用這類交換技術的交換機一般是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緩存。這種緩存是一種先進先出的FIFO(First In First Out),比特從一端進入然后再以同樣的順序從另一端出來。當幀被接收時,它被保存在FIFO中。如果幀以小于512比特的長度結束,那么FIFO中的內容(殘幀)就會被丟棄。因此,不存在普通直通轉發交換機存在的殘幀轉發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數據包在轉發之前將被緩存保存下來,從而確保碰撞碎片不通過網絡傳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網絡傳輸效率。
交換機的串口管理
可網管交換機附帶了一條串口電纜,供交換機管理使用。先把串口電纜的一端插在交換機背面的串口里,另一端插在普通電腦的串口里。然后接通交換機和電腦電源。在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里都提供了“超級終端”程序。打開“超級終端”,在設定好連接參數后,就可以通過串口電纜與交換機交互了,如圖1所示。這種方式并不占用交換機的帶寬,因此稱為“帶外管理”(Out of band)。
在這種管理方式下,交換機提供了一個菜單驅動的控制臺界面或命令行界面。你可以使用“Tab”鍵或箭頭鍵在菜單和子菜單里移動,按回車鍵執行相應的命令,或者使用專門的交換機管理命令集管理交換機。不同品牌的交換機命令集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品牌的交換機,其命令也不同。使用菜單命令在操作上更加方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