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前很難知道一個股票究竟會漲多少,只能是根據估值水平和未來的主營利潤增長率來做一個大致的判斷,而且這個判斷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天差地別。
持有權重白馬股可能比較容易判斷,因為有相對成熟的估值標準,像銀行白酒家電等,但是估值也不見得會有一個統一標準。另外也會出現以外的利好利空。
像格力電器一則實際控制人股權轉讓,就導致股價直線漲停,截止目前上漲38%,有機構還繼續調高目標價位到80元.
另外也會有業績超預期和不如市場預期的問題,像貴州茅臺18年三季報業績不如市場預期,迎來上市以后第一個跌停板,但19年一季報業績超預期,機構不斷上調目標價位,股價鏈創新高,畢竟1000元關口。
就概念股炒作而言,更是沒有辦法預測股價目標位,誰能事前知道東方通信是一個是被牛股,恒立實業會突然股價暴漲翻幾倍,這種概念炒作是非理性的,就靠資金熱度,而不是看估值。是情緒左右推導股價上漲。
因此概念股炒作重在勢,只要不跌破均線系統就可以持有待漲,一般是指不跌破5日線就可以持股,等待股價上揚,不管估值不管漲多少。
而權重白馬股一般是看估值水平,但是估值水平決定于市場情緒,只要情緒依然維持,股價就可以不斷震蕩走高。像某些白馬股市盈率達到幾十倍,可主營利潤增長與銀行差不多甚至低于銀行,這也沒有辦法解釋。
A股是一個半有效市場都稱不上的非理性市場,很難用一些成熟市場的理念來投資判斷股價走勢,所以有炒股一說,炒股就是炒作,炒概念是炒,炒權重也是炒作,只不過是變成價值投機而已,也不見得就是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