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7日,當國內網友正津津樂道誰的身家被誰超過,誰又有望沖擊首富時,殊不知國外也發生著同樣的事情……中財沃頓董事長羅蔚告訴你金融的水有多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命題。當前,對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存在一種認識誤區,即把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附屬,片面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自2013年5月以來,比爾?蓋茨一直把持的全球首富之位,突然被下圖中這位面帶微笑的男子奪走——不過僅僅幾個小時。
7月26日,亞馬遜股價報收于1052.80美元,市值就已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達到5032億美元。
7月27日,亞馬遜的股價盤前達到1071美元,開盤后不斷攀升,盤中一度達到1083.2美元;而微軟(NASDAQ:MSFT)的股價則一開始略有回落,隨后反彈但漲勢較弱。
股價一旦大漲,作為亞馬遜第一大股東(持股近8000萬,占比約17%)的貝佐斯的財富自然水漲船高。按照盤中最高漲幅,其身家平添了約8億美元,一度領先蓋茨10多個億。
可惜的是,亞馬遜的股價此后出現回調,日內漲幅被抹平。與此同時,美國科技股也普遍大跌。而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上,虧得少一些的比爾?蓋茨順利重回榜首。
《福布斯》認為,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既表明亞馬遜無以倫比的實力和價值,也向全球展示了一張擁有超級財富的新面孔以及一位另類的億萬富翁。
蓋茨在過去二十五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占據世界首富的寶座,但他將自己的時間和財富都奉獻給慈善事業,而同樣居住在西雅圖地區的貝佐斯恰恰相反,他對慈善事業持懷疑態度,但對文化、科技以及媒體有巨大影響力。
今年是亞馬遜上市第20個年頭。當初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夠預見,亞馬遜能由當初的一個在線小書商,蛻變為今日的科技巨頭。
投資亞馬遜的收益有多高?如果你在1997年5月16日那天買入1000股亞馬遜的股票(股價1.73美元,總成本為1730美元),并一直留到7月26日(股價1052.8美元),你已經成了百萬富翁。
在今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巴菲特也承認,當初沒有投資亞馬遜是巨大的失誤。巴菲特說,他低估了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才能,他當年不看好貝佐斯的眼光,也不看好貝佐斯的執行力。
1995年,亞馬遜上線。貝佐斯認為,良好的服務體驗是在線書店最關鍵的環節,于是他推出貨物發送途中可直接申請退貨功能,同時,貝佐斯還允許用戶給書籍寫負面評論。
這兩個決策當時都受到了質疑,但最終結果證明,這是可行的。通過優質的服務和更加低廉的價格,亞馬遜成功吸引了大批用戶。
1996年,貝佐斯在在線書店有所成就,決定擴大服務至所有商品的電商零售。
1998年3月至1999年3月間,由于身處互聯網泡沫,亞馬遜股價暴漲855%,市值接近2000億美元。
但之后互聯網泡沫破滅,亞馬遜市值在2000年3月暴跌至36億美元。
1999年,貝佐斯被《時代》雜志選為年度人物。
接下來的10年,亞馬遜的市值有過大漲,也有過幾次下跌,甚至在2014和2015年出現過停滯不前。
中財沃頓董事長羅蔚提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以金融推動型實業發展的產業發展模式,創新打造“PE基金(護航)+對沖交易+價值管理”的盈利系統,形成“大消費、大數據、大平臺”的內生性循環消費生態圈。創新的5D運作模式,通過市盈率的倍數效應,讓股票進入不斷上升的良性循環軌道,永久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世界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