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米亞歷史悠久,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孕育著人類文明。在今天,有足夠證據表明在克里木半島定居最早的是凱爾特人。公元前438年,這里曾建立了與雅典關系良好的博斯普魯斯王國,向雅典提供谷物等商品。公元前15年,克里米亞稱臣于羅馬帝國。在此后長達10多個世紀中,克里米亞半島相繼被哥特人、匈奴人、可薩人、拜占庭、金帳汗國占領。
??直到1783年,俄國正式將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納入自己的版圖。并入俄國的克里米亞隸屬塔夫里達州管轄,1918年建立了塔夫里達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俄羅斯聯邦的成員。1921年,又成立了隸屬俄羅斯聯邦的克里米亞韃靼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二戰后,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以克里米亞韃靼人在戰爭中同德國納粹合作為借口,將韃靼族整體遷往中亞等地,自治共和國也改為克里米亞州。
為慶祝烏克蘭的哥薩克人鮑格丹·赫梅爾尼茨基開始與俄國“結盟”300周年,赫魯曉夫主導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在1954年通過決議,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決議的理由是:“鑒于克里米亞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經濟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經濟和文化關系密切。
從18世紀中期以來的歷史看,克里米亞一直隸屬俄羅斯,是俄羅斯帝國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為奪取它所付出的代價可謂不小。為了將克里米亞半島并入俄版圖,沙俄17世紀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戰爭。19世紀中葉,這里爆發了以俄羅斯為一方、英國、法國、土耳其皮埃蒙特和奧地利為另一方的漫長而艱苦的“克里米亞戰爭”。
??雖然這場拉鋸戰以西方盟國最終艱難取勝而告終,但沙俄軍隊在著名的巴拉克拉瓦戰役里擊敗英國輕騎兵而挽回了一些顏面。盡管如此,當年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并沒有引起俄羅斯人的強烈反感:一方面,領土變更是在強盛時期的蘇聯國內進行;另一方面,俄羅斯在蘇聯占據特殊地位,“劃歸”事件并未觸及到俄羅斯的根本利益。
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人意識到克里米亞將永久地劃歸烏克蘭所有。于是俄羅斯一些政黨和團體就以克里米亞歷史上“就是俄羅斯的”,以及“1954年蘇聯最高蘇維埃的決議不合法”為由,提出不放棄“任何一寸神圣的領土”。來自自民黨的俄國家杜馬議員庫里揚諾維奇表示:“我們不應該再與烏克蘭續簽條約,當年赫魯曉夫是在酩酊大醉的情況下將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