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粉方法大體上可歸納為兩大類,即機械法和物理化學法
(1)從氣態金屬碳基物離解制取金屬、合金以及包覆粉末的有碳基物熱離解法
(2)從氣態金屬鹵化物氣相還原制取金屬、合金粉末以及金屬、合金涂層的有氣相氫還原法;從氣態金屬鹵化物沉積制取金屬化合物粉末以及涂層的有化學氣相沉積法。
但是,從過程的實質來看,現有制粉方法大體上可歸納為兩大類,即機械法和物理化學法。
在SPS燒結時,雖然所加壓力較小,但是除了壓力的作用會導致活化能力Q降低外,由于存在放電的作用,也會使晶粒得到活化而使Q值進一步減小,從而會促進晶粒長大,因此從這方面來說,用SPS燒結制備納米材料有一定的困難。
但是實際上已有成功制備平均粒度為65nm的TiN密實體的實例。在文獻[38]中,非晶粉末用SPS燒結制備出20~30nm的Fe90Zr7B3納米磁性材料。其他比較知名的有北科大粉末冶金研究所、鋼鐵研究總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國家“一五”重點建設的156個項目之一)、四川自貢硬質合金有限公司(從株洲分出的)、贛州章源鎢業、寧波東睦、杭州粉末冶金研究所等單位。另外,還已發現晶粒隨SPS燒結溫度變化比較緩慢[7],因此SPS制備納米材料的機理和對晶粒長大的影響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粉末冶金零件需求也將受益于進口替代和對機加工零件替代的雙重替代,單車的粉末冶金用量將明顯提升,保障傳統汽車粉末冶金零部件的需求將保持平穩增長。
行業集中度較高,粉末冶金零部件需求趨于穩定
從行業趨勢來看,進入2008 年以后,由于價格的優勢,世界粉末冶金的生產逐步往中國轉移,日本本土的產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屬或用金屬粉末(或金屬粉末與非金屬粉末的混合物)作為原料,經過成形和燒結,制造金屬材料、復合以及各種類型制品的工藝技術。粉末冶金法與生產陶瓷有相似的地方,因此,一系列粉末冶金新技術也可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備。由于粉末冶金技術的優點,它已成為解決新材料問題的鑰匙,在新材料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30年來,粉末冶金技術獲得了飛速的發展,許多“后致密化”技術(即在傳統的粉末冶金方法的燒結工序之后增加一些致密化工序,如復壓、復燒、鍛造、拉制、擠壓等)、熱等靜壓、注射成型以及機械合金化等工藝的研制成功,克服了傳統粉末冶金制品由于致密性低而導致使用上的技術障礙,使粉末冶金技術得以推廣應用。例如:用平均粒度為5μm的TiN粉經SPS燒結(1963K,196~382MPa,燒結5min),可得到平均晶粒65nm的TiN密實體[3]。到目前為止,粉末冶金技術既是高強度、高密度、形狀復雜、無切削、少切削零件的制造工藝,又是生產新型材料的加工方法。下面賢集網來為大家介紹粉末冶金技術要求有哪些?工藝過程、優勢、缺點、技術難點、技術應用、發展中有三個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