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的時候,對美國或者說任何外國的飲食都是心懷景仰的。到了美國才知道,過去那不過是羨慕外國小資情調的生活方式,對他們吃的東西的了解其實很有限。事實上,初到美國,對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有了一點接觸以后,如果想法沒有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對美國食品心生厭惡,已經算是融入主流文化的相當成功的例子了。
我初到美國的時候,晚上都自己烹調,中午則帶飯到學校去吃。由于自己唯一會做的就是中國菜,對中國菜之外的食品接觸相當少。中午也到學校的餐廳去吃過幾次,但每次走進去都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最后都是胡亂買一樣看上去還算順眼的東西填飽肚子,至于味道如何則不敢苛求。這樣下來,自然對學校的餐廳提不起興趣。
不過,每星期去商店采購的時候,看到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食品,我也會興致勃勃地買些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嘗試一番。但這樣的嘗試并不總是很成功,檸檬就是其中一種。檸檬對我來說并不陌生,記得在中國一度很風行的日本歌曲“郵遞馬車”的第二段是以“在那盛開檸檬花的鄉間道路上”開頭的,聽起來十分浪漫。因此,在校園旁邊的那家小商店里看到檸檬之后,馬上買了幾個回去,切開來放進嘴里,馬上酸得吐了出來。另外一種是avocado,中文好象是翻譯成鱷梨。鱷梨可以說其貌不揚,而且對我來說完全是一種新事物,買回家去并不是因為什么浪漫的懷舊情緒,僅僅是好奇心在作怪。結果其命運也與檸檬類似,沒有吃第二口。只記得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味道這么奇怪的東西,為什么會有人把它作為食品放在商店里賣?
后來轉學到了加州灣區。剛來時不清楚,后來才知道該地十分國際化,各種不同風味的餐館林立,是美食家的天堂。不過,囊中羞澀的窮學生,哪里敢做什么美食家呢?前幾年印象中吃得比較多的是燒烤,可能是加州的氣候適合在戶外烤肉的緣故。后來自己有了帶院子的房子,每年都會在后院舉辦好幾次烤肉聚會除了常見的漢堡包、熱狗、雞翅膀、牛排之外,還有魚、蝦、蚌、豆腐、肉丸,只要是想得起來的都拿出來,中西合壁,一齊上陣,然后呼朋引伴,一起來享用。不過燒烤這種方法我總覺得有點虛張聲勢。肉在爐子上烤得滋滋作響,香味四溢,把整條街的人都折磨得坐臥不安,其實吃起來味道并不見得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其實燒烤要做得好也有學問。但大概由于燒烤太大眾化的緣故,很多從來不進廚房的人都會當仁不讓,挽起袖子,倉促上陣。做出來的東西的味道當然不能太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