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資本市場上,總有一些先知先覺的資金,它們神通廣大,運籌帷幄,在資本市場上風生水起,它們被稱為“聰明錢”(Smart Money)。而在港股市場,“聰明錢”非港股通資金莫屬。
回想二月初,本該是人們收拾好心情回家過年的時候,但港股市場似乎存心讓人沒法過個好年,不說別的,單看恒生指數,2月1號還一度突破33000點的高位,轉眼間一路跌破30000點大關,說是“黑色一星期”也不為過。
不過在港股市場哀鴻遍野的那幾天,有一項數據卻一直堅挺——港股通資金凈流入總額今年以來僅出現過一次負值,就連恒指大跌五個點當天,港股通依舊實現了超過80億的資金凈流入:
截圖來源:智通財經APP
年前港股通資金的持續注入,帶動了海外資金以及香港本地資金在港股通關閉后的資金接力,也使得恒指在年前得以強勢反彈并收復了31000點的位置。截至本周五(2月23日)收盤,恒指報31267.17點,漲幅0.97%:
那么港股通資金的持續凈流入意味著什么,對恒指甚至對個股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本期智通港股高階投教就來聊聊港股通數據背后的秘密。
港股通影響與日俱增
2017年,港股市場的表現在全球各大主要市場中可謂是數一數二,從21000一路飆上30000點,累計漲幅超過40%。一方面,這樣的市場走勢吸引了大量內地資金南下,另一方面,大量內地資金流入也反過來推動原本估值就相對偏低的港股市場繼續上揚。
港交所調查顯示,2016年中國內地投資者占港股現貨市場成交金額的比例為8.7%,在外地投資者中已經超越美國僅次于英國。而到了2017年,由于港股通成交占港股成交金額的比例較上年增加超過一倍,因此2017年內地投資者占比有望上升至15%左右。隨著港股通持續凈流入,未來幾年中國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
伴隨著港股一波又一波的漲勢,港股通資金流入屢創新高,從成交量來看,2017年滬深港通南向成交總額達22590億港幣,較2016年上升了170.2%。而隨著港股通流入量增加,南下資金的成交量占港股市場整體交易量的比例也節節攀升,已經從一年前的不到10%上升到了15%上下。
時間軸拉到今年一月,接近600億人民幣的港股通凈流入資金規模,比起過去三年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增量資金的流入固然是好事,不過投資者更關心的問題是:南下資金與港股市場的關系究竟有多大,港股通資金又能否成為香港市場的“聰明錢”、港股走向的風向標呢?因為乍一看,港股大跌的時候港股通依舊是凈流入,似乎相關性并不算強。
當然,這么簡單粗暴的判斷肯定看不出其中的關聯,但智通財經APP發現,如果把關注對象從港股通每日凈流入資金轉到更能夠更加科學的反映市場情緒的港股通每日凈買入額,即反映每日實際成交情況的買入成交額與賣出成交額的差額,關聯性就有了明顯增強。
雖然自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港股通每日凈買入額與凈流入資金一樣幾乎始終維持上漲態勢,但如果按照規模大小分為三類,即10億港幣以上的顯著流入、10億以下的小幅流入以及流出,再分別于這三種狀態下觀察恒指下一個交易日的收益率情況,就可以發現在港股通凈買入顯著流入時,下一交易日指數的上漲概率有顯著提高。
以2016年以來的港股通數據為例,當凈買入顯著流入時,下一交易日指數的上漲概率達到70.94%:
再看看最近的情況,盡管二月初港股市場迎來了“黑色一星期”,但港股通南下資金并未出現大幅出逃的現象,僅在當周最后兩天出現了交投意愿的下降,甚至在2月2日恒指低開2.72%當天火速抄底,全天凈買入102億港元,支持恒指反彈逾500點。
而在春節假期前港股通渠道的最后一個開放日,港股通凈流入依舊達到了52.15億元人民幣。就在內地資金紛紛抄底之后,一度跌破30000點的恒指也強勢反彈,重新站上了31000點的位置。
港股通資金凈買入對恒指影響日漸增加,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港股通成交額在恒生指數中占比的逐漸提高。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觀察資金凈流入不失為預測港股市場短期走勢的重要參考。
誰是南下資金的最愛?
既然連恒指走勢都受到了南下資金的影響,那行業或個股就更不用說了。回看剛剛過去的一年,金融股,尤其是銀行股仍舊是內地資金的最愛,除此之外,保險、科技和地產板塊同樣是港股通資金青睞的對象。
根據港交所提供的活躍成交股數據計算,2017年前十大凈買入股票分別為匯控(00005)、騰訊(00700)、工行(01398)、平安(02318)、新華保險(01336)、中芯國際(02920)、融創中國(01918)、豐盛控股(00607)、中國太保(02601)、中信銀行(00998)。與2016年相比,匯控、騰訊、工行繼續受到港股通青睞,而保險、地產則是2017年新寵。
作為港股權重,騰訊控股一直是內地資金穩定加倉的標的,登上港股通十大凈買入股票榜單并不奇怪,但港人最愛的匯豐控股同樣也在逐漸進入內資的覆蓋范圍,從持倉市值來看,匯豐在過去一年領銜另外兩家銀行股在榜單前五中強勢占據三席:
其實在此前銀行股出現行情時,常常扮演著護盤的角色,但目前這個角色已悄然改變,拉指數只是一種表象,銀行股價值釋放才是其上漲的本質,而“聰明錢”港股通資金也早早地察覺到了這一點,對港股市場的銀行股進行了提前的布局,其風向標的作用不可謂不明顯。
板塊尚且如此,個股就更不必說,上市至今已經漲了400多倍的騰訊,港股通資金在其中可是出了不少力,騰訊也一直是港股通龍虎榜的常客,而作為銀行股的代表,工商銀行的股價走勢也與港股通資金流入有著很高的相關性:
截圖來源:智通財經APP
一般對于大盤藍籌股而言,由于參與的資金體量較大,買賣投資周期也相對較長,故其資金流動都具有一定的持續性,即使中間偶爾出現流出,但大的趨勢幾乎不會變化。而股價在這一段時間內,也會表現出一個穩定的走勢,即使下跌,也很快能在資金的帶動下逐步回升。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港股通資金動向針對大型藍籌股的風向標作用愈加明顯,每天觀察港股通十大成交額上榜的個股,如果一個大藍籌持續的出現在榜單上,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短期參與一把的。
另一方面,如果一只很少出現在港股通十大成交額排行榜上的個股,突然在一段時間內連續上榜,那同樣值得投資者關注,例如大型礦企紫金礦業(02899),在去年上半年登上港股通排行榜的次數寥寥可數,但下半年卻頻頻現身,其股價也水漲船高,今年二月初更是直接推高股價,帶來一波反彈走勢:
有著如此高效的預測能力,港股通數據自然成為了港股投資者必須時刻關注的對象,而智通財經則為投資者免除了費神費力去港交所找數據的麻煩,只要在智通財經APP最新推出的機會欄目中選擇港股數據,就可以在“陸資動向”中找到港股通的最新數據:
截圖來源:智通財經APP
首先,在第一個“港股通排行”中,投資者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目前港股通持倉占比最大的個股,如果持倉占比出現異常變動也可以一目了然:
截圖來源:智通財經APP
而“港股通變動”則可以更進一步地查詢港股通凈流入的數據,未輸入個股名稱/代碼時顯示的是港股通資金凈流入與恒指走勢的關系,輸入個股名稱/代碼后則可以了解到某一只個股港股通持倉變動的詳細數據,包括持倉成本、盈虧比例等等:
截圖來源:智通財經APP
最后的“港股通龍虎榜”則分滬深兩市提供港股通資金凈流入數據、總成交額、買入賣出成交額等數據,以及兩市十大成交股:
截圖來源:智通財經APP
第一時間了解港股通資金動向,對于港股投資標的的選擇有著相當大的參考價值,而智通財經APP所做的,不僅僅是一個港股資訊平臺,更是一個移動的海量數據庫,一本港股投資者的“投資寶典”。
(更多最新最全港股資訊,請點擊下載智通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