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創導讀
在百度長江學堂首期班第五次課上,歐陽輝教授給學員們帶來了“資本市場和融資并購”的精彩課程,助力同學們深入理解當下經濟形勢,讀懂股權融資對國家和企業的益處,全面了解創業企業股權融資的方方面面。
這是百度長江學堂首期班最后一次課。畢業典禮即將到來,愿大家銘記這一年來的每一次所思所想,所得所感,繼續成長,相知相伴。創創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百度長江學堂最后一次課程現場
中美兩國的4萬億強心劑,有何不同?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時,中美兩國分別推出了4萬億的刺激經濟計劃。中國的4萬億,70-80%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通過發改委立項,大約二三百個項目,由國企、央企從銀行中貸款來具體實施;美國則是通過量化寬松(QE)來刺激經濟,通過美國國債與資產證券化產品兩大工具來刺激經濟。
中國政府在面對經濟危機時更加高效,而美國只能通過購買長期國債、提高國債價格、降低國債利率水平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經濟。這種做法的缺點是效率低、見效慢,但優點是能夠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金融危機爆發時企業融資成本大幅上升,一些借不到錢的企業會有兩種做法,一是裁員,二是去庫存,這樣就能逐漸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相當于倒逼過剩產能進行市場出清。
所以,美國刺激經濟雖然效率慢,但是能夠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而中國的刺激方式,雖然短期內見效快,但是會造成鋼鐵、能源等行業產能過剩,其結果就是銀行資產大幅增加,資產過于集中,風險很大。
同時,這也引出中美企業在融資構成上的不同。企業有三大融資方式:銀行貸款、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美國以債券市場為主,而中國則以銀行貸款為主。
我國企業創新的融資結構
做企業家首先要活下來,風險管理要做得好,然后再往前沖,這點很重要。企業有什么風險呢?第一就是宏觀上的金融市場。所有的經濟都是有周期的。所以在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我們企業家怎么能夠生存下來,挺過艱難時刻,然后在上升時抓住機遇實現發展,這是最重要的。
目前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是我們不允許自己休息,要一直往前跑,但是體力已經不支了,這么持續下去,強迫我們自己保持6.5、6.7的高速增長,這就是最大的風險。
中國有兩個東西是我們政府一定要保的,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股票市場。
發展經濟需要錢,錢從三個地方來:銀行、債權和股權。中國靠什么發展經濟?我們中國主要是靠銀行,銀行的資產直線上升,銀行增長率從來沒有低于10%。最近我們國家對銀行抓得很嚴,因為我們國家絕大部分的融資是通過銀行獲得的,銀行是所有風險的源頭,銀行出事兒了,我們國家就停下來了。
融資的三個渠道(銀行、債權、股票)中,咱們71%是通過銀行,14%通過債權,債權市場的60%還是銀行的,所以銀行的比重占了70%、80%。現在銀行要改革,以后融資從銀行這個渠道,就會變得越來越難,民營企業本來就很難融到資,以后會越來越難,因為要改革,銀行的面臨的風險太大了。
一般的金融危機都是資本大規模外流造成的。資本怎么外流?把資產賣掉,然后把本地的貨幣換成美元出去,所以就會造成大規模資產價格大跌。這個影響是巨大的,東南亞那些國家,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它的貨幣一年貶了74%,韓國貶了30%,馬來西亞30%。在貨幣的基礎上,股市又跌了那么多。
所以一旦發生金融危機,中產階級變成低產階級了,有錢人變成中產階級了,我們又回到解放前了。所以經濟要發展,但是在前進過程中也要時時警惕,不要發生金融危機。
歐陽輝教授現場分享
我們的出路:股權融資
做金融的目的是要服務經濟,幫助企業家融資。中國企業搞創新,資金從哪里來?75%是自有資金,這個是很不好的一個事情。金融服務式的經濟有三個層面:幫助企業融資、幫助企業投資、幫助企業管理風險。我們最近股票越來越多,新三板一下上了1萬多家,都是股權融資,對我們企業家來說,這是一個機會。
股權融資有利于降低企業和政府負債
我們中國的企業總的來說,負債率已經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我們政府現在要降低這個負債,怎樣能夠降低負債呢?我國目前的融資主要有三個渠道:銀行貸款、發債、股權融資。銀行貸款和發債都屬于負債,只能通過股權融資把負債比例降下來,所以股權融資對我們國家特別重要。
根據歷史數據,假設一個國家的企業負債達到了150%,基本上一兩年之后就會有金融危機,因為這些企業有可能出現大規模的違約。中國的情況不完全一樣,很多中國企業是國企、央企,看這個數據的時候,要跟政府負債一起來看,當我們的國企、央企破產的時候,我們政府會去救他們。
中國的家庭負債是全世界最低的,所以周小川行長說,應該適當的增加家庭負債。
當然,中國家庭負債低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中國的社保沒有國外那么強大,盡管中國有很多問題和不公,但是我們社會整體還比較穩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負債低,政府增加點負債,但不能讓老百姓增加負債。
股權融資有幾種,一種是沒有上市之前PE、VC、私募股權融資,另外,已經上市了,或者馬上上市的IPO。公募股權公司是股權融資的一部分,我們企業上市了,通過定增去募資,這個叫做增發。我們的定向增發的量是遠遠超過IPO的。已經上市的公司融資更容易了,沒上市的公司IPO很難,而且量很小。我們國家真的要解決企業融資,就要把這個比例調過來。
學員現場提問
股權融資有利于改善成本結構
融資主要通過社會融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三種方式,什么叫直接融資呢?就是直接借錢,發股票、發債券叫直接融資。因為發股票,直接從買股票的那個人手里把錢拿過來了,中間沒有一個機構。銀行貸款,是把老百姓存到銀行的錢通過銀行拿來,這叫間接融資,錢是老百姓的,但是向銀行借錢,這是一個間接融資,間接融資一般來說成本要高一些,直接融資成本要低一些。美國直接融資占80%,咱們23%,我們需要大量的直接融資,所以需要發展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
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股權融資事實上是最優的融資渠道,因為在經濟下行,利潤下降的環境下,企業無需還本金,也無需還利息。因此,一個健康的股票市場顯得至關重要。
在股票市場中,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首先是股票市場需要分散盈利,因為目前的狀況是,上市18家銀行的盈利超過A股市場盈利的總和,而且銀行盈利在下行,沒有增加;其次,是企業非核心業務盈利占比正在加大,這里面很大一部分利潤或來源于房地產市場的溢價,如果科技企業不搞科技,而去深圳炒房,這部分收入必然是不具備可持續性,亦存在較大風險。
股權融資有利于促進市場流動
新三板也是股權融資的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的新三板是注冊制,我們的主板、創業板、中小板是審核制。審核制的意思就是,證監會讓你上就上,讓你不上就不上,他要審核,即使你符合標準,也不一定能上市。注冊制就是只要你符合標準,只要對方有人愿意買你的股票,就上,這就是兩個最大的區別。
所以對于新三板來說,第一要引進退市,第二要把流動性搞起來。轉讓就是交易方式,一個做市、一個協議。協議就是我們兩個之間,同一個價格。盡管昨天價格是一股10元,假設我們兩個人一股1元也可以干,那就是1元,只要我們自愿統一就行了。做市有一個券商,我們有一個價格,每5分鐘宣布一個價格。假設我們流動性變好了,買賣特別多,做市都不需要了。我一賣,就有人買,你一賣,我就有人買,這個市場就流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