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權融資,本質上也是一門生意。
如果你只是個開小超市的,不可能有人投資你。但如果你有詳細可行的商業計劃,可以把小超市開一萬家,并且在祝好板上成功掛牌,就會有一堆人搶著投資。
現代式的股權投資,是一種“時間差+市場驗證+未來性”的三重生意。如果你不明白投資人在想什么,要找到投資的可能性是零。
秀的是實力,賣的是股權
做生意,本來就是一件風險大、壓力大的事,用別人的錢做生意更難。因此,你必須找到可靠的平臺(如祝好板),并在這個平臺上展示實力,才有可能賣出你的股權。
投資人和企業之間,是一種買賣關系,只是賣主不是股東(自然人),而是公司(法人),但法人需要代理人去跟買主談判,而代理人就是創始股東。比如創始團隊計劃稀釋10%股權,融資500萬,但投資人可能想拿500萬換取20%的股權。
最終結果會怎樣,取決于你的企業估值。
企業估值,代表股權價值
股權融資既然是門生意,股權買賣就得有個相對公允的價值。而這個公允價值,就是企業的估值。估值沒有絕對的正確,特別是輕資產公司、互聯網企業來說。
一般來說,企業在天使輪融資的時候,可能并沒有歷史業績,無法根據其估算的價值。只能根據公司的市場前景、創始團隊的情況、及買賣雙方的個人判斷進行估值。比如Facebook的第一筆投資,來自天使投資人Peter Thiel。當時Facebook成立才數月,估值500萬美元,Peter Thiel投入了50萬美元,占10%股份。
當企業有了一定時期的經營業績,形成一定的經營趨勢,再根據市場、團隊等進行估值,就不會估值太低。Facebook經過了多輪融資,經過稀釋,八年之后,當初10%的股權還能占約7.9%。假定Facebook市值1000億美元,這些股份值79億美元,也即八年后,Peter Thiel的投資回報驚人地高達1.5萬倍。
如何順利“賣出股權”
確定估值的基礎上,接下來就是如何順利“賣出股權”。投資人為了利益而來,而做企業本就屬于商業性質,一家不能盈利或未來沒有盈利希望的公司,是不值得投資的,甚至是不應該存在的。因此,為了把股權“賣出去”,一定要注意兩點:
1、重視盈利能力
對投資人來說,盈利是個大問題,投資人一定會問你。拿人1000萬,理論上說來,最低標準,你一年得賺300-500萬純利潤才行。也許你現在不賺錢,但未來怎么賺,你一定要答的清清楚楚,分析的明明白白。若是答不上來,說明你還沒想清楚。
2、要有退出機制
接觸投資人,一定要記住一件事,要保證對方能退出。不管投資人投多少錢,占多少股份,投哪一輪,最終你得有“退出機制”。你得有計劃,保證人家能把錢拿回去。也許是你賺了錢回購股權,也許是上了市,也許是被收購??傊?,企業的股權價值要有增長,你必需保證人家的錢回收。
在民間創業板——祝好板平臺上,要找百萬級的資金不是難事,只要你有真材實料。而這個真材實料,需要企業自己去展示,努力去秀出價值。
投資機構不但要看企業的盈利可能,更要看你的營運能力(人員增長、公司格局增長,業務增長)。你要做的東西永遠要推陳出新,要趕時代潮流。簡單地說,你必需讓你的公司,明天的估值,永遠要比你昨天的估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