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給各位分享港股上市就破發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港股上市就破發可能性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1、為什么港股新股會破發
- 2、理想汽車登陸港交所首日即破發 研發之路任重而道遠
- 3、為什么港股剛上市就破發
三因素致破發蔓延
首先,年內市場交投情緒下降導致新股“估值夢”破碎。2月以來,港股市場沖高回落,受到外圍不確定因素的沖擊和內外資金面的壓力,市場情緒明顯偏負面。而今年港股市場為新經濟公司打開了上市的大門,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由于這部分公司無法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方式為其估值,市場就會以“概念”、“造夢”的方式,線性思維地將其對標國內外已經成功的行業巨頭,人為地拉升其估值預期。這種高企的估值往往是寄望于投資者亢奮的情緒支撐,但以情緒支撐的估值本身并不堅固,如果市場投資者的情緒忽然轉向,就極有可能引起恐慌拋售。
其次,企業盈利無法支撐市場估值。去年以來,港股市場一路走牛,市場整體估值快速上行,其中,新經濟股格外受到資金追捧,估值急速上升。而實際上,這些新經濟股的真實業績,并沒有追上估值上升的速度,甚至出現了明顯背離。估值得不到業績的有效支撐,當市場遭遇調整,這部分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個股,首當其沖成為資金拋售的目標,因為長期來看,股價終要回歸企業的實際盈利水平。
第三,認購倍數低于預期造成上市后的拋壓急升。由于香港券商多數都能提供收費便宜又方便的杠桿操作(孖展)打新,杠桿打新不但有更大的中簽概率,又不用鎖住投資者大部分本金,因此這種打新方式在香港股市認購新股時非常常見。但如果加杠桿認購新股遭遇超募倍數低于預期,就會出現過度認購的窘境。此次小米就是如此,由于市場投資熱情消退,小米公開發售超額僅9.5倍,和今年平安好醫生(港股01833)的650倍、閱文集團(港股00772)620倍超募規模相比,相去甚遠,因此極易出現過度認購的情況,并且其國際發售也只獲輕微超額認購。此時,認購者只能要么補充交易保證金,要么上市當日賣出超購部分降低風險。這就導致了上市后拋壓急升,為新股破發推波助瀾。
理想汽車登陸港交所首日即破發 研發之路任重而道遠中國 科技 新聞網8月12日訊(趙欣蕾 任彥松) 8月12日,中國新能源 汽車 制造商理想 汽車 宣布其A類普通股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發行價為118港元/股,盤中跌破發行價。理想 汽車 表示,此次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和全球發售,戰略性地拓寬了公司資本渠道,擴大了投資者基礎,且公司內部還在研討回歸A股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是李想第三次創業,創立理想 汽車 的年份,同時也是理想 汽車 港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碼,公司通過捐款的方式自選了這個號碼,以示“不忘初心”。
據悉,在港股上市后的理想 汽車 將堅持雙能源戰略,即同時發展增程式和純電動兩條新能源車產品路線,理想將在提供好的純電驅動體驗的同時,解決補能問題和補能體驗。
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7月,理想 汽車 交付8589輛理想ONE,同比增長251.3%,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八千輛。截至7月31日,2021年總交付量已達到38743輛,累計交付量已達到72340輛。
按規劃,理想 汽車 將從2022年開始將所有車型配備上L4級自動駕駛兼容的必要條件,并推出增程式全尺寸豪華智能SUV,在2023年推出另外兩款增程式SUV,此外還表示從2023年起,每年至少推出兩款高壓純電車型。
據新浪 財經 報道,2020全年,理想 汽車 研發支出共計為11億元,同比下降6%,而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11.8%;蔚來同期研發費用為24.87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15.3%。小鵬全年的研發費用為17.2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29.5%。研發的高投入,使得蔚來和小鵬在產品和技術上實現了大步向前。相反,理想 汽車 招股書中所闡述的技術,如4C快充高倍率電池組、二氧化碳冷媒的熱管理系統、高性能快充網絡、L4級自動駕駛能力等等,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成立7年以來,理想 汽車 所銷售的車型卻十分有限,即便今年7月銷量可觀,但資本市場似乎并沒有為“理想”買單。截止8月12日美股收盤,理想 汽車 競爭者蔚來市值720.5億美元,小鵬 汽車 市值359.9億美元,而理想 汽車 僅有315.2億美元。
此外,在招股書中,理想 汽車 用了較大的篇幅講述公司面臨的種種風險因素,其中一條關于“強制退市”的風險,現在看來值得我們深思。
截至8月12日收盤,理想 汽車 港股報價117港元/股,仍低于發行價,總市值2400.66億港元。
正如李想在《奇葩說》中講述的那樣“我們不能成為別人的判斷題,我們要成為自己的選擇題,我們要活在自己的選擇里”,理想 汽車 的征途是堅定的“選擇”,至于結果如何,時間會給出答案。
為什么港股剛上市就破發港股也有飆漲的,一般港股新股中簽后上市首日賣出。
主要原因應該是發行機制不一導致,國內審批制,好不容易上市就連續漲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