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于找到手機玩麻將必贏神器下載—果然確實有掛,真相揭秘透視內幕! 據陳磊稱,拼多多的計劃是繼續將收入用于補貼,直到其取代阿里巴巴,成為10億中國消費者的默認購物平臺。理論上,該公司可以削減補貼,同時從商家那里吸引更多廣告資金,以實現持續盈利。作者有點忙,還沒寫簡介!今日熱搜《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21日報道,美國化學品公司藍線公司和澳大利亞萊納斯礦業公司希望在美國建立稀土分離廠,尋求增加重要大宗商品的供應。 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也關注了這一消息,該網站稱:萊納斯于5月20日宣布,該公司已經與美國化學品公司藍線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并在美國本土建立稀土萃取分離廠房。
魚躍醫療致歉:部分制氧機型號錯發,已攔截退回并聯系消費者重新發出來源:澎湃新聞
12月28日,魚躍醫療官方微博發文稱,由于公司儲運部員工大比例涉陽居家,其他同事臨時支援,導致部分制氧機型號錯發。本批錯發型號已攔截退回,并聯系消費者一一確認重新發出。因此給消費者造成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誠摯地感謝消費者和網友的關心、關注,魚躍醫療將加強管理,優化緊急狀況下的應急預案,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同業存單新發公告】22中原銀行CD415今日發布發行公告附件: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第415期同業存單發行公告
2022年12月28日,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第415期同業存單發布公告。本期債券發行起始日為2022年12月29日,發行期限為1月,發行額為10億元,發行時參考收益率為2.8000%。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大數據生產,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95%靠虛增!模塑科技為何鐘愛利潤“摻水”?
上市公司通過各種辦法給利潤“摻水”,在已有的A股財務造假案例當中并不少見,但如果通過造假把財務報表完全變了樣子,那除了膽大以外,恐怕也沒什么合適的詞能形容如此行為,今天的主角模塑科技(000700)就是如此。與其他的財務造假案例相比,模塑科技造假虛增的利潤金額看似并不算多,但2020年度披露的利潤總額當中只有不到5%是真實的,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根據模塑科技12月28日披露的公告,該公司26日收到了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合計處罰金額360萬元,其中公司時任董事長、總經理曹克波,財務總監錢建芬,副總經理朱曉華,財務經理劉華分別被罰50~120萬元不等。這些人士之所以吃到罰單,最主要原因就是大比例虛增利潤的違規行為。
具體來看,模塑科技通過違規多確認收入、少確認成本及費用方式,虛增2020年度利潤總額3197.01萬元,占2020年度披露的利潤總額的95.24%。為了這些利潤能夠成功虛增,模塑科技采取了包括延遲確認收入和獎金,確認收入時未按規定扣除代墊費用,要求供應商配合提供虛假采購折扣以虛減成本等方式,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了。
僅以當中的“延遲確認收入”一項為例,模塑科技與參股公司北京北汽模塑曾在2020年4月、12月各簽訂了一份《技術支持服務合同》,不含稅的合同金額分別為2220萬元和2980萬元,實際履行時間分別為2019年度和2020年度。根據模塑科技公布的數據,該公司在2020年共確認對北汽模塑的技術開發服務收入5200萬元。
說得明白一點,5200萬元的開發服務收入,意味著模塑科技將前述兩份合同的收入全部確認到了2020年,從合同的實際履行時間來看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只有后者的時間能夠對得上。不過,如此不合理的行為,在2220萬元的虛增利潤面前,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了――至少對于模塑科技是如此。
(來源:12月28日,模塑科技《關于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
在閱讀模塑科技的公告之后可以發現,該公司雖然四次虛增了共計將近3200萬元的利潤,但單是前述的延遲確認收入這一項,在總虛增金額當中的占比就接近七成,剩下的三次合計還不足1000萬元。倘若多看一眼就可以發現,在這三筆虛增當中,有600萬涉及的交易對方還是北汽模塑。
那么,模塑科技“魂牽夢繞”的北汽模塑,究竟是家什么企業?
公開信息顯示,北汽模塑是由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和模塑科技共同出資建立的,其中前者的出資比例為51%,后者為49%。在穿透之后,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正是北汽集團。倘若仔細觀察之后可以發現,北汽模塑的經營范圍,和模塑科技的重合程度看起來并不低,因為二者主要生產的產品當中,都包括了汽車保險杠、模具、塑料制品這三項。
根據一般理解,主要產品和業務幾乎一致的兩家公司,由綜合實力較強一方為較弱一方提供技術開發服務,如此情況并不奇怪,但在北汽模塑的案例當中卻正好反了過來,為北汽模塑提供技術開發服務的是模塑科技,而北汽模塑穿透后的實控人北汽集團,似乎才是綜合實力相對占優的一方。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不考慮背后可能存在的內情,北汽模塑還能心甘情愿配合模塑科技虛增利潤,而且還是數以千萬計,未免過于大方了些。
值得關注的是,模塑科技在虛增利潤上大張旗鼓,但對持有公司可轉債的投資者卻有點“吝嗇”,說是自視甚高,某種程度上恐怕也不為過。
根據統計,模塑科技年內所有涉及可轉債的公告當中,至少有6份直接在標題中提及“不向下修正可轉債轉股價”,這六份公告最早可以追溯到8月8日。但作為參考,模塑科技的股價從8月初起算,累計跌幅接近20%,明顯差過大盤同期10.07%的跌幅。同期模塑轉債的跌幅更是接近29%,不僅明顯跑輸正股,轉股溢價率也超過167%,在同花順(300033)iFind統計的全市場474只轉債當中排名第12位,已經是相當靠前了。
一般來說,正股受到各種因素的拖累出現下跌,不僅在情緒上會拖累可轉債走勢,倘若跌破可轉債的轉股價,轉股溢價率也會因此被越拉越高,進而抑制投資者轉股的積極性。此時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為了促進轉股、避免還本付息可能帶來的資金支出,是有理由下調轉股價格的。就模塑轉債而言,目前最新的轉股價為7.24元,但公司的股價自從2022年初至今從未高于此價位,就連年內最高價相比轉股價都低了將近10%。
在模塑科技正股表現低迷的情況下,公司卻堅持不下調可轉債轉股價,這不由得讓人好奇,他們的勇氣究竟是從何而來。
(圖中橘黃線為模塑轉債)
說到這里有的讀者可能會想知道,對于“自視甚高”的模塑科技而言,利潤造假究竟有多重要?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所需參考的不僅是公司公告和處罰告知書,公司已公布的利潤數據同樣不能例外。
根據已經公布的財務數據,模塑科技2020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不到2000萬元,在最近10年當中,僅比2018年略好一點,這還是在2018年扣非后會出現凈虧損的前提下。雖然模塑科技2013~2022年(其中2022為前三季度累計數據)的營業收入一直超過數十億元,但公司整體毛利率卻在走下坡路,十年跌了6個百分點。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模塑科技在業績不振,毛利潤下跌的情況下,自然存在動力給利潤造假,說是“不造不行”恐怕也不為過,因為公司單是延遲確認收入這一項虛增的2220萬元利潤,就比2020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利潤還要高。
總而言之,與同日公布被罰的養鴨大戶ST華英靠虛增利潤才能減虧相比,模塑科技的情況不論說是“好”還是“壞”都不為過。說它好,因為模塑科技至少沒有戴帽,而且公司利潤造假的絕對值似乎并不嚴重;說它壞,因為模塑科技與ST華英相比,不僅需要考慮股價和經營的壓力,同時還要考慮剩余轉債轉股失敗,進而需要還本付息的潛在影響,而模塑轉債距離到期摘牌只剩不到半年了。
但很明顯,不論最終結果是好是壞,模塑科技虛增利潤的事件被曝光,都是給投資者提了個醒:在買賣股票之前,對公司的基本面多做研究終歸沒錯,畢竟這是對自己的投資負責。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