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看盤點微信雀神廣東麻將有掛嗎-透視掛插件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輸入23例,本土15例(江蘇6例,其中無錫市5例、蘇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上海2例,均在閔行區;廣東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2例(境外輸入7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7例(境外輸入26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686例(境外輸入572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9例(出院79例),臺灣地區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朱共山,陽了!作 者丨李慕白
來源:華商韜略
2005年的一天,江蘇電力集團的高管找到了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對他提出了一個請求:
“愿不愿意接手一座多晶硅工廠?”
這年年底,對著徐州經濟開發區的2000畝地,擁有20多座熱電廠的“民營電王”朱共山,就這樣走進了一個新領域。
他絕不會想到,從這一把開始,他竟然會越搏越大。
2022年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朱共山在演講中留下一句話:
“經濟大氣候不好的背景下,企業家的重要使命,就是帶領企業穿越周期”。
穿越周期,常被許多企業家掛在嘴邊,但朱共山的話,卻是他四年來的親身體會。
協鑫集團旗下的協鑫科技,是光伏硅料一線龍頭,今年上半年,協鑫科技實現營收153.26億元,同比增長74.1%,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9.09億元,同比增長187.1%,取得了公司自上市以來最好的業績表現。
與之對應的,則是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從去年的49.6%降到了44.9%。
這份成績,讓協鑫陽了,也讓朱共山陽了:撥開烏云,重見陽光的陽。
這份成績,也是靠陽——太陽能的陽給拉起來的。
整個上半年,協鑫集團的多晶硅產量為4.01萬噸,排在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之后,位列第四。
這份成績,是九死一生的劫后余生,也是被逼到谷底的絕地反擊。而讓朱共山和協鑫系險些翻船的時刻,要從四年前說起。
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這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光伏新政,叫停了普通地面式光伏電站的新增投資,同時降低了光伏發電補貼力度。
作為光伏行業的終端應用環節,光伏電站的擴張進度,決定了整條產業鏈的發展狀況。本是欣欣向榮的光伏行業,一下迎來了至暗時刻。有數據顯示,新政出臺的一周內,A股、港股,外加美股的光伏企業跌去超過千億元的市值。
朱共山的日子也不好過,協鑫科技的市值一度跌到不足百億港元,跌幅超過80%,主營太陽能發電的協鑫新能源股價更是跌破了兩毛錢。
在過去幾年里,大舉投資帶來的高負債,此時也成了協鑫的負擔。彼時,協鑫總負債就達千億元,整體資產負債率約77%。其中,以光伏電站業務為主業的協鑫新能源債務壓力,占據了一半。
對于朱共山而言,一分債務,就意味一分壓力。以至于在公司會議上,他撂下了一句話:“恨死新能源這個公司了”。
禍不單行的是,朱共山賴以起家的多晶硅技術還遭到了挑戰。光伏行業殘酷的一面在于,它不僅要贏下與同行的選拔賽,還要面對和傳統能源的同場競技。只有實現“平價上網”,光伏才真正具備了市場競爭力。
而想要解決降本的難題,突破口只有一條:用技術的突破,在技術路線中做出最優抉擇。
一個典型的例子,體現在硅片的單晶和多晶路線分歧上。兩者的區別,體現在內部晶核的排列方式上。單晶排列整齊的晶核,決定了它可以切得更薄,光電轉換效率更好,降低成本的潛力更大。但它當時的問題也很明顯:既有生產模式下,成本降不下來。
單晶在生產成本上的壓力,使得多晶一度成為市場主流。但技術路線不是金池湯城,它的顛覆者永遠是技術本身。因此只要平價上網一日不實現,對技術進步的倒逼就一日不會停止。
自2015年,單晶硅背后的隆基與中環兩家公司,分別開始采用金剛線來替代傳統的砂漿切割,和砂漿技術相比,金剛線技術的切割效率更高,材料損耗更少,可以讓切片環節的成本下降三成以上,同樣一公斤硅錠,砂漿技術只能切出不到50片硅片,而后者則可切到60片之多。
這讓隆基創始人李振國曾放下豪言:“多晶硅即便價格降到0,我們也比他們有競爭優勢”。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光電轉換率,在2018年,單多晶產品市場占比迎來了切換之年,單晶硅產品占有率首次超越多晶硅。國聯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8年,單晶硅的市場份額占比達到了56%,到2021年則高達95%。
雙重打擊之下,朱共山和協鑫的日子越來越難過。2018-2020年,協鑫的凈虧損分別達到6.93億元、1.97億元以及56.68億元,而2015年和2016年的凈利潤還在20億-30億元。
被逼著走上了自救之路的朱共山,采取的第一步便是“瘦身”,曾經是優質資產的光伏電站首先成為了甩賣的對象。
從2018年10月到2020年11月,協鑫新能源先后公布11份電站出售公告,總容量約3.16GW,累計交易金額為91.56億元。
而到2021年末,協鑫新能源所持有電站的裝機總量已經從巔峰的7.3GW下降至約1GW,資產負債率也下降至56.31%,協鑫已基本完成了對電站資產的處置,現金流壓力也大幅減輕。
在中國,有的錢可以從市場里賺,有的錢可以從改革里賺。幸運的是,這兩種錢,朱共山都賺到了。
2020年9月,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光伏的清潔能源地位被提升到新高度。在利潤最豐厚的硅片環節,就有上機數控、雙良節能等硅片新勢力高調宣布擴產,并對隆基、中環等老牌硅片企業發起挑戰。
硅片新舊勢力的對決尚未分出勝負,但卻拉動了上游硅料價格的上漲。根據Wind數據,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硅料單位現貨價一路從5萬元/噸飛漲至最高25萬元/噸。
此時的協鑫,已經找到了降低硅料成本的新方法——用流化床法生產“顆粒硅”。由于耗電量大幅降低,同等條件下顆粒硅的生產成本比傳統的棒狀硅低約30%。
價格猛漲,成本卻在降低,這將協鑫一把拖出了虧損的泥潭。
根據公司披露,2021年協鑫硅料業務實現的凈利潤高達50.8億元。有效緩解了公司的現金流壓力,也使得協鑫再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2021年協鑫科技公司兩次配股成功,募集資金92.8億港幣,同時獲得高瓴資本的大額認購。
這并不是協鑫第一次從市場的大風大浪里滾過來,事實上,從涉足光伏行業開始,朱共山就一直在行業周期里穿梭。
在江蘇電力集團找到朱共山的時候,他已經是坐擁20多座熱電廠的“民營電王”了。
在這一年的前后,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調整。宏觀調控的重拳砸在了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產開發等多個領域。
從日后的復盤結果來看,這似乎是推動朱共山轉型意愿的一個關鍵因素。而他之所以能夠被多晶硅業務打動,則與這個行業的業態大有關系。
2004年,德國頒布《可再生能源法》(修訂版),強制光伏發電并網,并且給予為期20年,每度電0.45-0.62歐元的補貼,全球興起了光伏投資熱潮。
朱共山的江蘇老鄉施正榮,率先吃到了時代紅利。2005年,尚德電力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為第一家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盡管要比朱共山小上5歲,但施正榮還是以23億美元的身價成為中國首富。
對于中國光伏產業而言,施正榮的“首富”故事其實無關宏旨,但造富神話、尚德效應和無錫模式聯系在一起,卻構成了各地政府、資本競相投入光伏的動力。在“追光”運動最高潮的時期,全國有600多個城市把光伏作為戰略產業,在試圖進入這一行的隊伍里,甚至還包含了生產絲襪、手套和膠鞋的公司。
彼時,中國在光伏產業鏈的中下游實力強勁,國內的企業多瞄準的是硅片、光伏組件等中間環節,上游原材料市場完全是歐美韓公司的天下。
2004年,全球多晶硅的供應主要靠Hemlock、瓦克、REC、MEMC等七大廠商,它們當時的
總產量為24000噸,而全球市場需求量為26201噸,出現了2000多噸的市場缺口。而國內還沒有企業布局,競爭不太激烈,
江蘇電力集團牽頭建設的多晶硅廠,正處在這個缺口上,而相比硅片、電池、組建等下游產業,硅料廠的工程建設邏輯不算復雜,這讓朱共山堅定了接下該項目的決心。
2006年3月,中能硅業成立,大股東分別是國泰和北京中能,共占65%的股份,而國泰和北京中能的股權擁有者均是朱共山。3個月后,中能第一條產能為1500噸多晶硅生產線開工建設,并于2007年9月生產出第一批多晶硅。
朱共山一出手便趕上了好時候,自2006年殺入多晶硅行業后,市場上多晶硅的價格一路上揚。2007年,多晶硅的價格突破300美元/公斤,毛利率高達70%。2008年,甚至達到了500美元/公斤。
或許是嗅到了市場瘋狂之下的危險氣息,朱共山放棄了可以大賺一筆的機會,選擇與客戶簽訂為期8年的長期合同,價格要比現貨價格低40%-50%。如果按照這個賬目算下來,朱共山放跑了上百億元的利潤。
但這虧本的買賣,卻幫著朱共山躲過了一劫。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光伏產業遭遇毀滅性打擊,裝機量銳減近90%。但當時,國內硅料市場卻呈現出近乎瘋狂狀態,晶澳的靳保芳在南方考察時發現,一些家庭作坊甚至買上兩三臺切割機,再買幾根硅棒,切成片便能賺錢。
產能本就過剩,硅料價格當初漲的有多瘋狂,跌的就有多慘痛。2011年最低時只有15美元/公斤(約97.5元/公斤),較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約3450元/公斤)下降97%。
正是朱共山簽下的那些長單,讓協鑫成功抵御了寒冬。
但其他企業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價格大跌的后果很嚴重,國內90%的多晶硅企業停產,朱共山此時卻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擴產。
在行業逆周期擴產,無疑是一場豪賭,并且失敗概率還很高。但朱共山的特別之處在于,他要用規模外加先進技術,把硅料的成本打下來。
2011年底,協鑫多晶硅產能達6.5萬噸/年,同比增幅分別達到210%。但成本卻降到了20美元/公斤左右。
在行業逆周期沒有什么比實打實的“便宜”更重要。而這也為協鑫引來了大資金。2009年,中投集團55億港元入股協鑫,占股20%。2010年,中國銀行將向協鑫提供100億元授信。
當2012年10月,歐洲聯合美國高高舉起“雙反”屠刀,光伏行業再度淪為人間煉獄。據悉,有300多家光伏企業直接倒閉,無錫尚德施正榮、江西賽維彭小峰,一個黯然離場,一個陷入債務困境,而后起之秀朱共山手握充足現金流則平穩穿越了周期。
2013年,協鑫甚至擊敗了德國硅料霸主德國瓦克公司,成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商,占據全球約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從此,朱共山有了“硅王”稱號。
朱共山的強勢是出了名的。
2004年,協鑫要涉足多晶硅,公司內部有很多強烈反對的聲音,但朱共山力排眾議快速上馬項目。
但凡是協鑫的重要項目,朱共山總會親臨前線指揮。這也是協鑫留不住職業經理人的重要原因。一些職業經理人甚至抱怨說:“本來請醫生是來看病的,但是過來只是聊聊天”。
這可能是源于其對絕對控制權的迷戀。
協鑫在涉足LED行業時,曾跟某銀行談過貸款融資,銀行愿意提供1.5億美元的貸款,但前提是有一個對賭協議。若2012、2013年LED項目子公司沒有達到規定的盈利狀況,協鑫必須轉讓一部分股權給銀行。朱共山拒絕了對賭,決定自己拿錢出來做。
而這種強勢更體現在朱共山規模和速度的極致追求上,這使協鑫可以在短期內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名。
2009年,朱共山決定修建一座硅片工廠,目標是要在春節前投產。
一位2009年底加入協鑫硅材料的員工回憶說,當時看著一片荒蕪的工地,心里嘀咕說,2010年年初投產恐怕只是口號吧。但后來他發現,施工進程速度遠遠超乎他想象,僅僅幾天后,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當時負責這個廠區建設的朱戰軍,在此之前甚至連長晶爐、切片機等核心設備都沒見過。最終,協鑫的第一個硅片項目在2010年1月份成功投產,趕在了春節之前。
而協鑫新能源在短短三年時間內,一舉奪得全球光伏電站規模亞軍,裝機量更是一度占到國內年新增裝機的10%。
在行業上行周期,速度和規模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決定企業生死。
在“追光者”的隊伍中,江西賽維同樣看中了多晶硅市場,它的創始人彭小峰曾計劃修建一個1.5萬噸的硅料廠。工廠2007年開始建設,首期工程要在2008年建成投產。
為此,彭小峰甚至聘請了世界500強的工程承建商美國Fluor公司,這讓當時世界最大的多晶硅企業德國瓦克如臨大敵,瓦克2007年產能僅有1萬噸。
但工程進度實在太慢了,最終的投產時間比彭小峰最初估計的晚了1年。而這時候,行業已經進入下行周期,硅料價格大幅下跌。而朱共山的第一條多晶硅生產線,從開工到投產,僅花了一年零三個月,創造了當時的建設紀錄,也趕上了硅料暴漲的前夜。
不同于彭小峰,朱共山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規模,速度和規模指的背后是低價。根據財報,2008年時,協鑫多晶硅生產成本為66美元/公斤,而隨著規模的擴大,到2011年第四季度其成本在19.3美元/公斤,3年內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在光伏發電領域,2016年朱共山更是把光伏發電上網度電價格降到了0.61元,這讓行業嘩然。
正是靠著對速度、規模、價格的極致追求,朱共山在競爭激烈的光伏行業站穩了腳跟,也成功躲過前兩次周期危機。而走出第三次周期后,朱共山變得更加謹慎。在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他直言“實體經濟更要嚴格把好負債關,講究有原則的投入、追求有質量的速度、確保有結果的執行”。
朱共山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面對大漲的顆粒硅需求,朱共山不再像過去強調絕對控制權,而是選擇與下游廠商合作建廠。比如與上數機控合作建設包頭30萬噸FBR顆粒硅項目,與TCL李東生合作打造的呼和浩特1萬噸電子級多晶硅暨10萬噸顆粒硅項目。
光伏行業一直有一個魔咒,成為首富之后,結局往往以慘淡收場,施正榮、彭小峰、苗連生、李河君莫不如此。而進入光伏行業17年,三次穿越產業周期,協鑫卻如同一場長跑比賽中的勝出者。盡管也曾氣喘吁吁,卻依然堅持在光伏跑道上。
2022年,64歲的朱共山在總結協鑫的成敗時,曾留下一句話:做企業不是百米沖刺,而是跑馬拉松。
想必,這是他最深的感觸。
[1]《誰人不識朱共山?》黑鷹光伏
[2]《光伏首富沉浮錄》角馬能源
[3]《朱共山反思朱共山》能源嚴究院
[4]《一年漲十倍,前光伏之王保利協鑫的逆風翻盤局》36氪
[5]《保利協鑫朱共山:中國幕后光伏大佬鐵血帝國》環球企業家
[6]《朱共山:踐行企業家精神,做起而行之的行動派!》中國企業家雜志
中科創達(300496.SZ)擬發行GDR并于瑞士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智通財經APP訊,中科創達(300496)(300496.SZ)公告,公司擬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并申請在瑞士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本次發行GDR以新增發的公司人民幣普通股(A股)(“A股股票”)作為基礎證券。公司本次發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礎證券A股股票不超過4574.78萬股(包括因任何超額配售權獲行使而發行的證券(如有)),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10%。
此外,公司本次發行GDR的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擬用于全球研發中心建設、當地閉環交付體系建設、海外區域銷售網絡建設、區域特色的軟件人才建設等領域,以推動全球業務布局、先進技術研發,以及用于海外并購,和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責任編輯:宋政 HN002)
公司法修訂草案迎來二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將于2022年12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臧鐵偉25日介紹稱,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根據各方面意見,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公司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擬作如下主要修改:
一是,強化股東出資責任。明確失權股權未轉讓或者注銷的,由其他股東按照出資比例繳納相應出資;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股東認繳出資加速到期;股東轉讓未屆繳資期限股權的,出讓人對受讓人未按期繳納的出資承擔補充責任。
二是,完善公司治理。明確職工人數三百人以上的公司,除依法設監事會并有公司職工代表的外,董事會成員中應當有職工代表;明確審計委員會行使監事會職權的公司可以不設置監事會或者監事;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可以不設監事。
三是,完善董事責任規定。明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職務,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他人造成損害的,除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外,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公司可以為董事投保責任保險。
四是,強化上市公司治理。授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具體管理辦法作出規定;增加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職權規定;禁止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代持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不得取得該上市公司股份。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