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新氣象!大家期待的A股“開門紅”,能否到來?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2023年1月2日,成都陽光明媚,一掃前幾日的陰雨綿綿。
Z哥心情愉悅,獨坐在辦公桌前,希望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迎接2023年第一個交易日的到來。
說實話,過去的一個月時間,各種不安、困惑和焦慮持續圍繞著我們。當新年行情即將開始之際,相信所有人都希望來一個股市的開門紅。
而在前天晚上,2022年~2023年的跨年之夜,當Z哥看到全國多地重新熱鬧起來的煙火氣時,Z哥覺得,新年的行情,不會讓我們失望。
在別人貪婪時要保持警惕,而在別人警惕時就要貪婪。
這是股神巴菲特最有名的一句格言,這句話看上去很簡單,無非就是逆向思維,獨立思維。巴菲特還說,價值投資的奧秘是:獨立思考和內心的平靜。但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領悟這句話背后的真諦?
今天,我們首先來看看節日期間,都發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首先,看看上周五歐美股市的表現。
美股方面,道瓊斯指數全天大部分時間弱勢調整,股指跌幅超過1%,尾市有所回升,最終僅下跌73.55點,以33147.25點報收,跌幅0.22%。全年來看,道瓊斯指數下跌8.78%,結束連續三年的上漲,也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
納斯達克指數在2022年最后一個交易日也表現低迷,全天小跌0.11%,但縱觀全年,2022年納指累計下跌33.1%,同樣也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在2008年,納斯達克指數累計跌幅高達40.54%。
回顧美股表現,每當出現年度股市大跌之后,總會在新年有很好的表現,甚至是開始新一輪的牛市周期。那么,2023年,美股究竟將續寫歷史,還是繼續調整呢?
2023年,美股最值得期待的是美聯儲加息周期進入收尾階段,但同樣讓人擔憂的是,歐美是否會進入衰退周期。
現在來看,美國要想經濟繁榮,離不開與中國保持良好的合作共贏關系。
據外交部官方網站最新消息,當地時間2023年1月1日,外交部長秦剛大使在美國與美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秦剛向布林肯道別,憶及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與布林肯進行了數次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會見。期待與布林肯繼續保持密切工作關系,推動中美關系改善發展。雙方并在通話中互致新年問候。
再看人民幣匯率走勢,2022年最后一天,人民幣大幅走高,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價格報6.9054。
另一個消息也很重要,1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2023年,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更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推動重點領域和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恢復。
Z哥認為,國家發改委在新年第一天提到的這幾個重要領域,很有可能也將成為2023年市場的重要主線。
2023年,中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經濟增長重新回到正軌。而發改委將“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足以看出管理層對消費的看重。因此,新年行情,消費這條主線基本上已經確立。
其次,關于房地產市場,Z哥覺得依舊是矛盾重重。“既要,又要”顯得尤為突出,房地產產業鏈龐大,依舊是GDP的基石,房地產稍微松動一點,可能有機會給上下游帶來遠超其他很多行業的經濟數據。但是,房地產依然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基調不動搖,這也使得2023年,關于房地產板塊的表現充滿不確定性。
第三,關于新能源汽車,同樣是幾大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發改委的表態中,也明確表示將要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推動重點領域和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恢復。而汽車,無疑就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費,能否真正達到刺激消費的目標,可能最終還要看政策。
但是,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尤其是特斯拉的巨幅調整,似乎讓人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車正在遭遇的寒冬。
2022年12月31日,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結束。近日最新消息,比亞迪官宣部分車型漲價。據比亞迪汽車官方發布的《關于車型價格正式調整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對相關車型官方指導價進行正式調整,上調幅度為2000元-6000元不等。
對于此輪漲價原因,比亞迪汽車方面此前解釋稱,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系列政策及規劃,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將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車輛國家將不再給予補貼(此前補貼額度:插電混合動力車4800元/輛、純電動車12600元/輛)。同時,下半年以來,電池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據了解,此次漲價已是比亞迪2022年以來第四次官宣調價。
除比亞迪外,長安、奇瑞等車商也紛紛發布了部分車型漲價的通知。可以預想,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將迎來真正最為嚴峻的挑戰。
最后,A股市場明天迎來2023年首個交易日,究竟能否取得開門紅?
Z哥認為,如果繼續按照元旦節前的節奏,游資唱主角,炒炒醫藥股,炒炒各種概念題材股的話,市場可能還是很難有太大的變化。而且今年比較特殊的一點是,春節假期和元旦假期相隔非常近,再過不到三周時間,又將迎來春節長假。
所以,在長假來臨之前,市場能否吸引主力機構的大資金提前布局,就需要一個非常良好的市場環境。而這個良好的市場環境,需要消費、金融、地產、新能源等大資金參與的板塊來營造。
所以,元旦之后,就算有開門紅行情,行情的成色究竟如何,就得看熱點如何分布了。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累計完成投資5628億元 160個重大項目已開工觀點網訊:近日,據觀點新媒體獲悉,截至2022年12月底,重慶四川兩地扎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160個重大項目已全部開工,累計完成投資5628億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資2336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27%。
據了解,兩地合力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項目全年完成投資995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13%。成渝中線、渝西高鐵、成達萬高鐵開工建設,渝昆高鐵(川渝段)建設提速,整體工程進度已過半。瀘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川渝省際高速公路已達14條,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獲國家核準并已開工建設,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主體結構和第四跑道土石方工程基本完工,閬中機場基本建成。
此外,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項目全年完成投資986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39%。京東方重慶第6代柔性屏生產線項目、成都通威太陽能(000591)光伏產業基地一期項目建成達產,重慶騰訊云計算數據中心(二期)完工、成都中創新航項目主體工程完工,華潤微電子12英寸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產線投產試用,長壽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微孔隔膜項目8條生產線全面投產。
另悉,兩地共建科技創新中心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91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20%。重慶生命健康金鳳實驗室揭牌投用,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和科學谷基本完工,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醫學大樓完工,華為?成都智算中心(一期)人工智能算力平臺上線運營,西部(重慶)科學城先進數據中心項目(IDC)試運行。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一夜售空” “囤藥”從布洛芬換成蒙脫石散繼布洛芬之后,蒙脫石散成為新的抗疫藥品,一盒難求。
2022年12月31日晚,網傳一朋友圈截圖稱:“XBB.1.5毒株在美國登頂,大家要囤點蒙脫石散、整腸生、諾氟沙星。”上述截圖迅速在網絡間盛傳,而后截圖提及的“蒙脫石散”這一臨床常用的止瀉藥迅速脫銷。
2023年1月1日,《證券日報》記者實探武漢、上海等地區各大連鎖藥房,均被告知蒙脫石散已經沒貨。“今天上午先是某團買藥的快遞員過來拿蒙脫石散,然后又來了一波顧客買整腸生、益生菌、乳酸菌這類調節腸道菌群的藥品,現如今都已售空。”上海益豐大藥房某分店店員告訴記者。
“囤藥”從布洛芬換成蒙脫石散
據查詢,蒙脫石散并非處方藥,醫藥電商平臺及線下藥房均能直接購買。
1月1日晚間,記者在京東健康、美團買藥、1藥網等電商平臺上搜索蒙脫石散,多個品牌蒙脫石散均已售罄。上海、湖北多家線下連鎖藥房均表示蒙脫石散暫時無貨。
1藥網內部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平臺上蒙脫石散已經在今年1月1日售空,目前還在緊急備貨,近期會有一批到貨,時間目前不確定。
九州通電商平臺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九州通電商平臺蒙脫石散短時間內被搶購一空,公司正在緊急備貨,包括蒙脫石散、整腸生等相關治療腸道疾病的藥品,近期就會到貨。
看懂研究院研究員陳佳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候表示,一藥難求背后其實是兩個核心問題,一是中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優化后民間短期需求爆發與長期需求變遷之間如何平衡,二是中國醫藥產業鏈自身技術進步與全球布局如何統籌。明確了這兩個問題,產業企業層級的發展戰略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事實上,此前遭遇哄搶的布洛芬等對癥藥品及抗原測試劑目前已經逐步恢復供應。
1月1日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抗原檢測試劑盒的日均供應量已增長超過1倍,抗疫相關商品的48小時發貨率本周已升至80%,并預計下周可恢復至日常水平。
記者在淘寶上搜索N95口罩、抗原自測盒、布洛芬等商品,大部分均顯示為有貨狀態。其中N95口罩價格最低已經恢復至2元/只,抗原自測試劑盒單只價格最低也已降至5元以下。
多家上市公司也對此進行了回應,均表示目前藥品整體供應充足。
九州通董事會秘書劉志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12月份,九州通專門成立疫情物資保障指揮部,發揮全國倉儲物流優勢,協調調配資源,努力保障防疫物資的配送供應。公司各地物流中心加班加點、幾班倒不間斷運作,僅湖北地區就投入1500名配送人員,保證物流配送能力,全力保障醫療物資配送供應。
布洛芬原料藥龍頭亨迪藥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積極配合國家防疫政策有關要求,加班加點生產市場急需藥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
專家:應理性備藥企業擴產需謹慎
蒙脫石散等調節腸道菌群類藥物,只是近期“囤藥潮”抗疫產品中的又一品類。
事實上,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調整,2022年末“囤藥潮”便席卷而來,抗原試劑盒、部分退燒藥、感冒藥、抗病毒藥等品種市場出現脫銷現象,部分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同時2022年底A股也出現了“囤藥潮”相關行情,相關抗疫產品公司股價短期內暴漲。
艾文智略首席投資官曹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眾的囤藥行為,帶動了藥品價格快速上漲。而非理性的購藥需求,助長了部分游資的短線炒作行為。當前市場的基本面,并不能持續支撐藥企的擴大產能。藥企需要保持冷靜判斷,不要給大眾和資本釋放錯誤的信號。目前,官方層面已關注到囤藥現象并出手干預,預計市場很快將會恢復平靜,相關企業也應引導群眾理性購藥、用藥。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的藥物短缺是之前生產準備不足以及感冒退燒藥被管制所造成的,目前的現有產能是足夠的,短期內的供求矛盾緩解后,相關產能會恢復正常。
“預計蒙脫石散等腸道類藥物短期內會漲價,但是隨著相關傳言逐漸被求證和澄清,這類藥物的供應與價格會很快恢復常態。對相關企業短期而言可以提升市場業績,長期而言不應隨著市場的臨時性異動而盲目增加產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資浪費。”柏文喜說。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盲目囤藥容易造成藥物濫用、不合理用藥,引發更多安全風險;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藥品過期、資源浪費、社會醫療資源擠兌。
鄧之東進一步表示,很多人秉持有備無患、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一波波囤藥,這在短期內會帶來大量訂單,相關企業擴大產能,加速生產供應,業績飛漲。但長期來看,此類需求難以長期持續,不久就能達到供需平衡,相關企業投資擴產要謹慎、適度,做好長期打算。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