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池回收龍頭格林美子公司車間失火 行業超高景氣度下遭遇安全生產“當頭棒喝”
1月8日,動力電池回收龍頭企業格林美位于江蘇泰興的子公司格林美(江蘇)鈷業股份有限公司發生起火事件,現場火勢較大,濃煙直冒。
1月9日,格林美發布公告稱,失火點為公司生產鈷產品的輔助工序錳銅綜合回收提純車間,事故具體原因正在調查確認中。公司同時表示,格林美(江蘇)鈷業將在當地安監部門、消防部門等領導下認真接受整改,快速完成整改,盡快恢復生產。
針對此事對公司的影響、出事車間最晚何時能恢復生產以及對當地的空氣質量是否產生了影響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格林美董秘辦咨詢,該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有了新的進展我們將會及時披露。公司已就此事發布了公告,請以公告為準。”
格林美下屬子公司車間起火
1月7日,格林美位于泰興的子公司格林美(江蘇)鈷業發生火災事故,現場濃煙滾滾,火勢較大且伴有爆炸聲。第二天,在距離事發公司兩公里處都能聞到燃燒后的異味,現場黑煙直冒。
據當日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部通報稱,7日12時許,格林美(江蘇)鈷業原料提純新車間起火,接報后,相關部門迅速有效處置,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7日晚間,格林美也回應稱,火勢已經撲滅。
另外,火災事故發生后,公司董事長已親自趕往泰興。1月9日格林美發布公告稱,本次火災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公司其他下屬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公司已投保了相關財產保險,并已向保險公司報案,相關保險核損理賠工作正在有序開展。本次火災對公司當前經營及業績影響有限,具體損失正在核查之中。
據企查查顯示,格林美江蘇鈷業是一家專門從事鈷金屬濕法冶煉及其化工新材料研發制造為主導的中外港資企業,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本為1.19億元。公司主要生產KLK品牌電積鈷、四氧化三鈷、鈷酸鋰、鈷粉、電積銅、草酸鈷、碳酸鈷、碳酸鎳、硫酸鎳、氯化鈷、硫酸鈷等產品,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四氧化三鈷生產企業和第二大電積鈷生產商。
截止到2023年1月10日收盤,格林美的股價為7.51元/股,總市值約為385.7億元。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公司股東總戶數522583戶。
動力電池回收生意成香餑餑
據公開資料顯示,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主營業務為城市礦山開采與新能源材料制造業務,目前已形成“城市礦山+新能源材料”雙主營業務發展模式,是全球先進的廢物再生利用企業。公司2010年作為中國開采城市礦山第一股在深交所登陸。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持續攀升,動力電池的退役量也在高速增長,大量資本涌入,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正在催生。隨著各路掘金者和資本的涌入,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正在從過去被人忽視的“破爛”行業變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格林美三季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格林美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快速增長,1-9月累計回收動力電池12000余噸(約1.50GWh),同比增長超130%,實現銷售收入46270.14萬元,同比增長297.73%,全面進入盈利階段。2022年上半年,格林美實現營業收入139.24億元,歸母凈利潤6.81億元。其中新能源電池材料收入為105.22億元,占上半年營業收入75.57%,同比增長88.71%,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收入為2.57億元,占上半年營業收入1.84%,同比增長368.64%。
1月3日,格林美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在2021年完成韓國浦項動力電池回收基地2萬噸廢舊電池處理產線的建設和運營,其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已全面進入盈利階段,計劃到2026年,動力電池回收量將達30萬噸的規模。同時,公司印尼青美邦鎳資源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預計2023年全年鎳資源產品產出量在2萬金屬噸以上。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動力電池裝車量的逐年擴大,大量退役動力電池的拆解回收、循環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動力鋰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市場規模也將會超過100億元,進而向千億元市場邁進。而使用6-8年后的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價值隨著上游資源品的不斷漲價其經濟價值在最近一兩年更是尤為突顯。”
東亞前海證券認為,在資源回收效益和政策推動下,動力電池回收將創造巨大空間,預計未來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將取得長足發展,其中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技術將隨著技術的進步及退役潮的來臨顯示出經濟效益,而拆解回收方面市場空間也將逐步放大,預計到2030年其市場空間將達到1074.3億元。
中信證券也發布研報認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即將進入到報廢高峰期,2027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空間將超1500億元。國家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進一步立法,將會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電池回收政策將在環保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逐步規范,具有渠道優勢、客戶優勢和工藝優勢的頭部企業有望勝出。
創維數字創新歷史紀錄中標中國移動2023年集采機頂盒項目證券時報e公司訊,近日,創維數字(000810)的兩款型號機頂盒以第一名與第四名成績、合計28.39%的份額在中國移動集團2023年智能機頂盒產品集中采購項目中折桂。
(責任編輯:岳權利 HN152)
百年罕見!央行巨虧9700億,這國遭遇了什么?印度爆出大動作,搶奪蘋果產業鏈?日本這一疫情危急來源?券商中國
又一次見證歷史。
全球“最會炒股的央行”遭遇史上最慘虧損。當地時間1月9日,瑞士央行表示,根據初步計算,該行在2022年錄得1320億瑞郎(約合人民幣9700億元)的巨額虧損,創出瑞士央行1906年成立以來的最大年度虧損。
同時,印度的一則最新動作也引發關注。1月10日消息,印度第一大財團塔塔集團與緯創資通公司的談判已接近完成,塔塔集團將收購后者在印度的一家大型iPhone組裝工廠,這將使塔塔集團成為印度第一個iPhone本土代工廠商。有分析人士指出,一系列動作背后是,塔塔集團在“搶占”蘋果產業鏈的雄心。
當前,一波來勢洶洶的禽流感疫情正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國。1月10日,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由于禽流感病例的持續蔓延,日本家禽養殖場撲殺的家禽數量已超過1000萬只,達到1008萬只家禽,創下歷史新高。這也導致日本雞蛋價格持續攀升,已經創出29年以來的新高。
百年罕見的巨虧
面對充滿黑天鵝的2022年,全球“最會炒股的央行”也遭遇慘烈虧損。
當地時間1月9日,瑞士央行在官網發布公告稱,根據初步計算,該行在2022年錄得1320億瑞郎(約合人民幣9700億元)的巨額虧損。
如此巨額的虧損直接創出瑞士央行1906年成立以來的最大年度虧損。而在2021年,瑞士央行實現利潤達257億瑞士法郎。
瑞士央行表示,其中約有1310億瑞士法郎的虧損與其持有的外幣貶值有關,另外有10億虧損來自本土資產持倉,而持有的黃金資產則帶來4億瑞郎的收益。
據此前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瑞士央行擁有8890億瑞郎的資產,據此估算,瑞士央行2022年的虧損比例約為15%。
關于瑞士央行虧損的詳細金額、持倉明細等數據將于2023年3月6日公布。
有分析指出,因瑞士經濟以出口為主,瑞士央行一直在試圖壓制瑞郎的升值勢頭,甚至不惜拋售瑞郎,購買大量外幣資產。瑞士央行的外匯儲備價值2022年下降約17%,截至2022年12月,其持有7840億瑞郎的外幣資產,低于一年前的9450億瑞郎。
但瑞郎匯率持續走強,2022年6月,瑞郎兌歐元的匯率一舉突破1:1平價,這是2015年以來的第一次。這也使得瑞士央行持有的外幣資產遭遇了匯兌損失。
另外,全球央行在2022年瘋狂掀起的加息狂潮,也使得全球資本市場遭遇下跌,導致了瑞士央行持有的外國債券和股票出現了虧損。
瑞士央行表示,2022年的虧損意味著,其不會向瑞士中央和地區政府分配任何利潤。這也是116年以來罕見的,其于2021年向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配了60億瑞郎。
需要介紹的是,瑞士央行或許是全球最特殊的中央銀行,作為特殊法規聯合股份制公司,其股份由公共部門和私人共同持有,其中55%由州行政當局、銀行等公共機構持有,另外45%的股權則在交易所上市,主要由散戶持有。
同時,瑞士央行一直在直接參與股市投資,其一度持有美國市場2490家公司的股票,持倉市值的歷史最高一度達1410億美元,在其外匯儲備中占比為20%。
因此,瑞士央行一度被市場稱為“最會炒股的央行”。
印度大動作
印度正在“搶奪”蘋果的生產供應鏈。
1月10日消息,據報道,印度第一大財團塔塔集團與緯創資通公司的談判已接近完成,塔塔集團將收購后者在印度的一家大型iPhone組裝工廠。這將使塔塔集團成為印度第一個iPhone本土代工廠商。
援引2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這一談判有望在2023年3月底前完成。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塔塔集團的目標是在3月31日前完成盡職調查,其子公司塔塔電子便可以在印度政府4月1日的新一輪激勵措施開始前,正式接管緯創資通的工廠。
該知情人士進一步表示,如果緯創資通的工廠滿足申請印度政府激勵措施的要求的話,那么這次收購可能會將緯創iPhone制造業務的估值提高到超過6億美元。
截至目前,塔塔集團、緯創資通和蘋果均沒有對此消息作出回應。
需要介紹的是,緯創資通是中國臺灣地區的科技100強,也是全球最大的ODM專業代工企業之一,致力于生產ICT產品(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其總部位于中國臺灣,運營點遍及亞洲、歐洲及北美洲。
緯創資通是蘋果公司在印度的三大組裝商之一,其他2家分別是富士康、和碩。由于利潤微薄,緯創資通早在2020年已出售了其在中國大陸的iPhone產線。
而塔塔集團則是一家擁有150年經營歷史的印度本土商業巨頭,業務橫跨了食品、鋼鐵、汽車、通信等行業,旗下的塔塔咨詢服務公司是亞洲最大的IT外包公司,也是印度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如果收購成功,塔塔集團將擁有8條iPhone生產線,以及該工廠的10000名工人,其中包括了數千名工程師。而緯創則可能將繼續作為印度iPhone的服務合作伙伴,可以利用蘋果的全球供應商生態系統。
同時,塔塔集團還宣布,將在印度開設100家蘋果專賣店,第一家即將在印度孟買舉行開業儀式,這也顯示出,塔塔集團在搶占蘋果產業鏈的雄心。
近年來,塔塔集團通過一系列電子商務計劃和新軟件確立了其以技術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其董事長Natarajan Chandrasekaran于2022年年底表示,塔塔下一步將進軍芯片制造領域。
危險的疫情
當前,一波來勢洶洶的禽流感疫情正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國。
1月10日,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由于禽流感病例的持續蔓延,日本家禽養殖場撲殺的家禽數量已超過1000萬只,達到1008萬只家禽,創下歷史新高。
本次禽流感流行季,日本23個一級行政區已報告了57例禽流感病例,也創出歷史最高紀錄。
據日本共同社1月10日報道,日本西南部宮崎縣的一家養殖場當天證實一例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例,這是該縣發生的第三起禽流感病例。
該縣政府當天開始在這家養殖場內撲殺約10萬只蛋雞。
對于這一波歷史罕見的禽流感疫情,日本專家指出,主要是由候鳥引起的。北海道大學禽流感專家Sakoda Yoshihiro表示,感染禽流感的候鳥在2022年9月底開始抵達日本,隨后候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日本全國傳播病毒。
Yoshihiro警告稱,當前日本禽流感季仍處于上半場,家禽養殖場和其他地方的病例暴發數量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居高不下。
大面積撲殺的家禽中,包含了大量的蛋雞,直接導致日本雞蛋價格持續攀升,已經飆升至29年以來的新高。
與此同時,日本正在遭遇40年以來最嚴重的通脹危機。1月10日,日本內務省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食品、能源價格持續上行,2022年12月東京的核心CPI數據同比上漲4%,為1982年以來的首次,超出經濟學家預期的3.8%,且已連續7個月超出日本央行2%的通脹目標。
據內政部官員表示,在核心CPI數據調查的522種商品中,有376種商品價格出現上漲。其中,加工食品價格同比漲幅高達7.5%,創下1976年以來最大漲幅。
另一份數據報告顯示,11月日本家庭支出同比下降1.2%,為六個月來首次下降,這表明,日本的通脹浪潮可能已經侵襲家庭支出。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