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實業子公司訴ST中利旗下企業 涉及六起案件金額3.88億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每經記者 程雅????每經編輯 文多????
1月6日晚,太極實業(SH600667,股價5.26元,市值110.8億元)發布公告,公司子公司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一科技)與蘇州騰暉光伏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騰暉)及其子公司存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十一科技已向法院提起訴訟及財產保全。本次相關訴訟案件共6件,合計涉案金額約3.88億元。
目前,上述六起案件僅一件已被法院受理,其余訴訟案件,十一科技均已向法院遞交訴訟材料,目前正處于受理中。
將計提相應減值準備
蘇州騰暉官網顯示,其成立于2010年,是ST中利(維權)(SZ002309,股價4.4元,市值38.36億元)的全資子公司,為光伏制造商、光伏電站開發商,目前年產能已擴展到16GW光伏單晶高效電池和20GW光伏高效組件。
根據公告的說法,上述六起案件的糾紛根源均是十一科技承接并完成項目施工后,對方未按期支付工程款導致的。
2020年~2021年期,十一科技與蘇州騰暉的六家全資子公司泗陽騰暉光電有限公司、山東騰暉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沛縣騰暉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宿遷騰暉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山東騰暉光電有限公司、泗陽騰暉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多筆項目施工承包合同,但上述六家企業并未全部付清工程款。
而蘇州騰暉作為上述六家企業的唯一股東,且為多家企業向十一科技出具擔保函,自愿對50%項目竣工驗收合格款項及利息的付款義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加之其他原因,在未能足額支付工程款項后,蘇州騰暉及其子公司均被十一科技起訴,合計金額約3.88億元。
太極實業表示,鑒于本次訴訟案件正在進展過程中,公司尚無法判斷其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產生的影響,公司將依據財產保全情況和會計準則的要求對本次訴訟所涉債權計提相應減值準備,具體影響金額以年審會計師確認后的結果為準。
蘇州騰暉銀行賬戶被凍結
作為ST中利的全資子公司,蘇州騰暉這是怎么了?
早在2022年5月19日,ST中利便發布子公司個別銀行賬戶被凍結的公告:蘇州騰暉于農行常熟沙家浜支行的673.48萬元存款被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法院凍結。不過,ST中利稱,由于公司暫未收到相關法律文書,暫時無法判斷凍結原因。
在5月之前,蘇州騰暉還在對外投資。2022年3月23日,ST中利曾披露,蘇州騰暉與河北省阜平縣政府等方面簽署《合作協議》,在未來5年,擬與阜平縣共同投資建設綠色低碳新能源產業基地,合作將共投入260億元。
除蘇州騰暉外,其控股股東ST中利于2022年5月被ST。ST中利2021年年報中,披露了公司控股股東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一事,此事導致公司2021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保留意見”。加之相關款項無法在規定期限內歸還,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經營方面,2021年ST中利實現營業收入105.58億元,同比增長16.88%;實現歸母凈利潤-38.66億元。而2022年前三季度,ST中利也仍未扭虧,1~9月實現營業收入69.03億元,同比下降14.09%,實現歸母凈利潤-1.98億元。
長沙棉花糖傳媒有限公司刷單炒信被罰中國消費者報長沙訊(記者余知都)日前,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市場監管局對長沙棉花糖傳媒有限公司組織虛假交易的違法行為,依法作出罰款21萬元的行政處罰。
經查明,當事人長沙棉花糖傳媒有限公司在2021年5月期間,分別為湖南省旺輝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柒和醫療美容有限公司在大眾點評平臺的“飛旺現拌辣條(董順桃臭豆腐博物館)”“七和醫療美容”店鋪提供線上推廣數據服務,通過打造點評基數、以真人刷單形式提升店鋪的排名,幫助商戶在大眾點評平臺內提高星級。當事人與該兩家公司簽訂了“推廣合作協議”為店鋪進行刷單,通過刷空單的形式提高商家在大眾點評平臺上店鋪的銷售量,以其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當事人收取推廣服務費214550元,因該費用中包含了博主購買消費券返還且當事人運營人員已離職無法核實具體數額,故當事人違法所得無法計算。
開福區市場監管局認為,當事人刷單炒信的行為,嚴重侵害了其他市場經營主體的公平競爭權和消費者的知情權,也違背了第三方平臺提供信息互通為人們便利生活的初衷,阻礙了行業和市場的穩定與發展。當事人組織虛假交易的行為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開福區市場監管局遂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出手虧損資產 三問泰祥股份收購案作為公司轉板后的首次資本動作,泰祥股份(301192)擬購宏馬科技99.13%股權一事引發市場熱議,其也在1月9日受到深交所關注,收到了重組問詢函。縱觀重組草案,泰祥股份此次收購也有不少疑點。其一,標的宏馬科技目前處于虧損狀態,并且毛利率也在逐年走低,泰祥股份收購虧損資產的合理性、必要性存在疑問;其二,宏馬科技償債能力持續下滑,公司是否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尚存疑點;其三,泰祥股份賬上貨幣資金余額為2.62億元,而此次收購交易金額約為2.38億元,交易完成后,是否會對上市公司營運資金造成影響也存在疑問。
收購宏馬科技必要性?
成功轉板至創業板上市后,泰祥股份便馬不停蹄地開啟了收購計劃,擬斥資2.38億元拿下宏馬科技99.13%股權。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擬購標的宏馬科技為虧損資產。
重組草案顯示,宏馬科技主要從事汽車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泰祥股份則主要專注于汽車發動機主軸承蓋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對于此次收購,泰祥股份表示,公司將快速獲得汽車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的產品、客戶、技術和人才,從而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新的業務增長點。
然而,從財務數據方面來看,宏馬科技卻并非優質資產。
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宏馬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52億元、2.28億元、9930.85萬元;對應實現凈利潤分別約為2643.48萬元、-1688.57萬元、-3501.41萬元。不難看出,宏馬科技近年來營收逐年走低,并且自2021年開始出現虧損,2022年虧損加劇。
此外,報告期內,宏馬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4.98%、6.79%、-3.49%。
根據泰祥股份披露的《備考審閱報告》,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凈利潤、綜合毛利率等指標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對此,在重組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泰祥股份補充說明收購標的將顯著拉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情況下,籌劃本次收購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改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增強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能力。
標的是否有持續經營能力
除了凈利虧損之外,宏馬科技的償債能力也在持續下滑。
重組草案顯示,2022年上半年末,宏馬科技賬上貨幣資金余額、短期借款余額分別為2805.41萬元、9561.08萬元,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分別為0.85、0.58、50%、-15.43,相關財務指標與同行業公司存在較大差異。
不難看出,宏馬科技短期借款余額較高,并且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均低于1。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于償還負債的能力。一般說來,比率越高,說明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短期償債能力亦越強。“速動比率是指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速動資產是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和預付費用后的余額,主要包括現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等項目。速動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強弱。”許小恒如是說。
重組問詢函中,深交所也要求泰祥股份補充說明宏馬科技償債能力持續下滑的原因,分析宏馬科技償還短期債務能力及資產變現能力,資產負債結構的合理性,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另外,深交所還要求泰祥股份補充說明宏馬科技是否按期償還借款本息,是否存在重大償債風險,并結合上市公司現有資金安排、營運能力、現金流、償債能力等,說明本次交易完成后預計對上市公司償債能力和現金流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宏馬科技還曾謀求過IPO,深交所要求泰祥股份說明宏馬科技前期實施IPO的具體時間及進展情況,未申報IPO的具體原因,相關原因是否對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構成重大影響或障礙。
是否具備足夠支付能力
對于2.38億元的收購款,泰祥股份是否有足夠的支付能力也是一大疑問。
據了解,泰祥股份是A股首家“北轉創”企業,公司在2022年8月成功轉至創業板上市,轉板成功僅一周時間,公司就披露了擬購宏馬科技的消息,不過當時收購的具體比例、交易金額未敲定。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泰祥股份貨幣資金余額為2.62億元,相比2.38億元的交易金額只高出0.24億元。深交所要求泰祥股份結合公司貨幣資金余額、日常經營及投資計劃等,補充說明公司是否具備足夠支付能力,支付上述交易對價的具體資金來源,如涉及并購貸款,說明借款方、借款金額、利率情況,以及本次交易對公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及償債能力的具體影響。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現金收購不能將全部貨幣資金使用完畢,要留出足夠的日常營運資金,如果為了收購而導致公司貨幣資金緊缺,可能會讓公司產生營運壓力,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日常經營。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泰祥股份的業績表現也不理想,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凈利均處于同比下滑狀態。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泰祥股份營收、凈利雙降,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04億元,同比下降17.59%;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4348萬元,同比下降27.75%。
針對此次收購資金來源等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泰祥股份董秘辦公室進行采訪,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