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版人身險產品“負面清單”擴容至90條,新增多項直指增額終身壽險
近日,界面新聞從業內獲悉,銀保監會人身險部近期向行業內人身險公司發布2023版負面清單,共90項禁令,其中新增多項直指增額終身壽險。
與2022版負面清單相比,2023版負面清單新增8條內容,并在2022年版的基礎上對當下熱銷的增額終身壽險進行進一步限制。具體包括,增額終身壽險存在減保規則不明確、定價附加費用率假設較公司實際銷售費用顯著偏低、利潤測試投資收益假設與公司實際經營情況存在較大偏差等問題。
這并不是增額終身壽險第一次出現在負面清單上,在2022年版中,“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增額終身壽險的減保比例設計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定價利率風險”兩條被納入負面清單。
在2022年人身險市場上,增額終身壽險憑借保額保證3.5%增長、可隨時減保提取、收益穩定等特點成為當紅產品,然而一系列亂象也隨之涌現。
2022年9月,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出提示,有的保險營銷員在銷售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過程中涉嫌誤導性宣傳,混淆保額增長和投資收益的概念,終身壽險前期退保損失大,請消費者予以警惕。
2022年11月,銀保監會發布通報指出,隨著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受到市場關注,個別公司激進經營,行業惡性競爭現象有所抬頭。如弘康人壽、中華聯合人壽共2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定價假設的附加費用率較實際銷售費用顯著偏低。小康人壽2款增額終身壽險,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與經營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偏差。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已要求上述公司立即停止銷售有關產品,并進行全面排查整改。
國泰君安非銀分析師劉欣琦分析指出,由于增額終身壽險可通過年金轉換或減保方式為客戶提供長期儲蓄的支取方案,導致銷售渠道在宣傳和引導過程中將快速返本作為吸引客戶的核心原因,預計長期來看,增額終身壽的退保風險將高于保險公司的精算假設,導致面臨較大的費差損風險。
另一大風險則是利差損,保險公司大都采用監管定價利率上限進行產品設計,但資產端可獲取的投資收益率呈現下降趨勢,而負債端的定價利率調整相對滯后,導致保險公司面臨潛在的利差損風險。
除增額終身壽險以外,養老金和醫療險中的問題也受到監管關注。在2023年版的負面清單中,新加入“養老年金產品通過調整降低產品前期的身故利益來貼補增加后期生存給付的利益,并在產品宣傳時承諾超定價利率的長期高回報”以及部分慈善用藥申請手續涉嫌加重被保險人義務。
國資委:2023年將聚焦八個方面推動央企更好實現穩健發展1月17日,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推動中央企業更好實現穩健發展將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
一是更加突出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扎實推進提質增效穩增長。2023年中央企業“一利五率”的目標是“一增一穩四提升”。 ?
二是錨定新時代新征程奮斗目標,全面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要把創建世界一流企業作為一項戰略性、引領性重大任務,加快落實、全力推進,進一步加強與同行業國際先進企業的全面對標,提升與世界一流企業相匹配的能力。要加快培育行業產業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通過開展世界一流創建示范、管理提升、價值創造和品牌引領等四個專項行動的深入實施,在不同領域形成百家以上不同層級的典型示范企業。
三是突出重點攻堅克難,乘勢而上組織開展新一輪的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鞏固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成果,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謀劃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的行動方案。著力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的機制運營。進一步深化分類改革,完善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指導,深化公益性業務分類核算分類考核。積極穩妥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國企民企協同發展。
四是切實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打造一批創新型國有企業。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和基礎制度建設,加強目標導向性應用基礎研究,發揮中央企業主導作用推動產學研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打造創新聯合體升級版,要強化科技激勵政策系統保障與扎實落地,加大考核支持力度,加快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機制。
五是著眼于實現產業體系升級發展,深入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落地“十四五”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引導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投向,推動產業體系升級發展。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構建以鏈帶面、織鏈成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六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穩妥做好重點領域、重點企業風險處置,強化負債率剛性約束,確保債券違約零發生。加快司庫體系建設,基本建成“智能友好、穿透可視、功能強大、安全可靠”的司庫信息系統。加強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和流程管控,提升依法依規治企能力。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管理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切實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水平。
七是要堅決服務“國之大者”,更好地促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好原材料生產物資的保供穩價,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落實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協同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推進優勢互補的央地合作,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建好存量項目,做優增量項目。
八是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進一步增強國資監管效能。
銅牛信息(300895.SZ):高管樊紅濤、劉毅減持期滿 已減持合計18.91萬股格隆匯1月17日丨銅牛信息(300895.SZ)公布,近日,公司收到樊紅濤和劉毅出具的《關于股份減持計劃實施完畢的告知函》。樊紅濤于2022年7月14日-2023年1月13日,累計減持16.91萬股;劉毅于2022年7月14日-2023年1月13日,累計減持2萬股。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