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陽科技最新公告:2022年度凈利預降57.88%-67.57%
潤陽科技公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報告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2921萬元-3794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7.88%-67.5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盈利2097萬元-297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3.86%-74.48%。
截至2023年1月18日收盤,潤陽科技(300920)報收于16.84元,上漲0.84%,換手率0.95%,成交量4703.0手,成交額788.08萬元。1月18日的資金流向數據方面,主力資金凈流入12.65萬元,占總成交額1.61%,游資資金凈流出45.69萬元,占總成交額5.8%,散戶資金凈流入33.03萬元,占總成交額4.19%。融資融券方面近5日融資凈流入62.16萬,融資余額增加;融券凈流入0.0,融券余額增加。
根據近五年財報數據,證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顯示,潤陽科技(300920)行業內競爭力的護城河較差,盈利能力優秀,營收成長性一般。財務可能有隱憂,須重點關注的財務指標包括:應收賬款/利潤率、應收賬款/利潤率近3年增幅、存貨/營收率增幅。該股好公司指標2星,好價格指標2.5星,綜合指標2星。(指標僅供參考,指標范圍:0 ~ 5星,最高5星)
潤陽科技(300920)主營業務:聚烯烴發泡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董事長為楊慶鋒。公司總經理為王光海。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住建部定調2023樓市:“預售制”未一刀切取消,防“金蟬脫殼”,投機炒房仍將嚴控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道
2023年1月17日,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是一個“大日子”。
上午10時,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全年房地產運行數據,從銷售面積、銷售額雙雙從2021年的“雙18”(萬億)下滑到2022年的“雙13”(萬億),經歷一年下調后確認拐點;11時許,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為2023年樓市定下新基調。
同近期住建部的公開發聲一致,這次會議對樓市強調了“穩預期、防風險、促轉型”的主線,并將其提高到了更高的高度,要求房地產工作要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錨定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和當前的中心工作來展開。會議對2023年房地產工作提出了“十二條”措施,包括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毫不動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精準施策,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化解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等等。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022年是樓市有數據以來量價下滑幅度最大、風險爆發最大、各方預期也最為悲觀的一年??紤]到樓市對于民生、發展安全、經濟穩定、地方財政的巨大影響,因此需要一攬子的紓困政策。但是會議也強調因城施策穩定房地產市場,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這也意味著并不是大范圍或大幅度的松綁或刺激,而是根據城市的基本面、樓市運行差異化地實施,有所為有所不為。
穩預期:投機炒房仍將嚴控
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在頭部房企暴雷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通道,至今已有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895億元,比上年下降10.0%;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3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商品房銷售額133308億元,下降26.7%。這意味著,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已經重新回到2017年的水平。
為了穩住市場和預期,從中央到地方對限購、限售、信貸等多項限制政策進行了放松,針對房企融資的“三支箭”也已齊發。據中原地產研究院統計,2022年內房地產調控超過1120次,相比2021年同期的651次,上漲了接近72%,再次刷新了歷史記錄。然而,市場信心仍未恢復,房企暴雷仍在持續。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75968.5億元,同比下降41.3%;拿地總額12975億元,同比下降48.9%。銷售額超千億房企有20家,較上年(41家)同期減少21家。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房地產市場在歷經十幾年快速發展后,與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疊加”相對應。特別是疫情下購房者信心不足,很多房企暴雷影響了購房者的安全感,所以使得很多寬松政策對于市場的作用低于預期。
不過,盡管此前政策收效不及預期,但從此次會議的表述來看,未來政策的方向仍然堅守“房住不炒”的底線。除了“十二條”中對這一內容的表述外,會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房地產工作方向的表述中提出,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增強政策的精準性協調性,以更大力度精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場信心,努力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同住宅產業發展相協調,嚴控投機炒房。李宇嘉指出,落實“房住不炒”,不以地產刺激短期經濟,實際上目的也在于向新模式過渡。
防風險:“兩頭抓”,防“金蟬脫殼”
和今年1月初住建部接受媒體專訪時的表態相比,此次對于防范風險的表述沿用了“慢撒氣”,并且進行了更加系統的部署。
會議提出要“抓兩頭、帶中間”,以“慢撒氣”的方式,防范化解風險?!耙活^”抓出險房企,一方面幫助企業自救;另一方面依法依規處置,該破產的破產,該追責的追責,不讓違法違規者“金蟬脫殼”,不讓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蒙混過關。切實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做好保交樓工作?!耙活^”抓優質房企,一視同仁支持優質國企、民企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會議提及不讓違法違規者金蟬脫殼,這一點說明針對出險企業的問題處置既要防范風險擴大,也要落實追責的工作。
實際上,此前地方“保交樓”行動中也曾提及追責。在鄭州“保交樓”5個專項行動中,就有一個是公安系統“保交樓”,要求對樓盤項目開發過程中發生挪用資金、惡意抽逃資金、非法集資、合同詐騙、非法經營,涉嫌經濟犯罪的,要及時介入立案偵查,堅決清除阻礙“保交樓”工作的“攔路虎”“絆腳石”。
而針對優質房企,近期央行、銀保監會也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提出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聚焦專注主業、合規經營、資質良好、具有一定系統重要性的優質房企,開展“資產激活”“負債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四項行動,綜合施策改善優質房企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回歸安全區間。
李宇嘉認為,2023年進入了保交樓的攻堅期,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 一方面,需求端要穩定樓市,讓剩余貨值可盤活,創造輸血資金;另一方面,需求端穩定之后,資產價格就能穩定,紓困資金也愿意進入保交樓。
促轉型:“預售制”未一刀切取消
隨著2022年下半年停貸事件的發酵,關于預售制是否應該取消也一度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此次會議明確,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現房銷售,繼續實行預售的,必須把資金監管責任落到位,防止資金抽逃,不能出現新的交樓風險。也就是說,雖然住建部首次系統、明確地提出“現房銷售”的概念,但也并未對預售制度一刀切取消,而是允許這兩者并行,底線就是不能出現新的交樓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對預售制的表述是放在“促進轉型”的框架之下的,核心要求是讓各項制度要從解決“有沒有”轉向解決“好不好”,并強調了提高住房品質、形成房屋安全長效機制。
在這一前提下,會議特別強調了建筑業是重要的實體經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應守住為社會提供高品質建筑產品的初心。李宇嘉向本報記者分析指出,建筑業是房地產的上下游行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比較強,也對建筑材料施工有很大的支撐,因此它確實是重要的實體經濟。會議強調建筑業的實體經濟性質,實際上也是希望將房地產向實體經濟引導。實際上,無論是開發商用自有資金開發建造住宅、辦公商用空間,還是購房者購買住房進行消費,來支撐自己“美好人居”的愿望,其實也都是與實體經濟不矛盾的。
嚴躍進也指出,對建筑業進行單獨的強調,實際上是提升了對建筑業的保護。不管怎么說,房地產不能簡單地說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但建筑業確實是實體經濟,對經濟發展、對保交樓都作出了正向的貢獻。因此,在2023年抓經濟的大環境下,無論是建筑業中的工人還是企業家,都應更受重視。
大宗交易:統聯精密成交943萬元,折價19.58%(01-18)
2023年1月18日,統聯精密發生了1筆大宗交易,總成交46萬股,成交金額943萬元,成交價20.50元。當日收盤報價25.49元,漲幅3.16%,成交金額2836.08萬元;大宗交易成交金額占當日成交金額33.25%,折價19.58%。
大宗交易明細
序號成交數量(股)成交金額(元)占當日成交額(%)成交價(元)收盤價(元)折溢率(%)買方賣方146.00萬943.00萬33.2520.5025.49-19.58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外大街證券營業部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霍爾果斯開元路證券營業部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1月18日,浙商銀行、藥明康德、晶晨股份、眾泰汽車、三花智控等公司均發生大宗交易,具體情況如下表:
滬深兩市大宗交易一覽(2023-01-18)
證券代碼證券簡稱成交筆數成交均價(元)收盤價(元)平均折溢率(%)成交總數量(股)成交總金額(元)占當日成交額(%)601916浙商銀行22.652.96-10.472.13億5.64億371.38603259藥明康德1090.5094.73-4.47570.00萬5.16億39.72688099晶晨股份1371.8178.05-7.99668.00萬4.80億112.08000980眾泰汽車44.134.35-5.064000.00萬1.65億84.93002050三花智控124.9024.900.00409.89萬1.02億16.68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注:當日成交金額指競價交易的成交金額,不包括大宗交易成交的部分)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大數據生產,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