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察機關5年幫助老年人挽損3.4億
1月17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朱雅頻向大會報告工作。
報告顯示,5年來,全市檢察機關依法起訴涉黑惡案件242件,1116人,44名“保護傘”受到法律制裁。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2139人;辦理侵害老年人權益案件4587件,挽損3.4億元;支持農民工討薪、殘疾人維權、婦女權益保障等起訴3438件。監督辦案和司法辦案比重2022年也首次實現逆轉。
44名“保護傘”受到法律制裁
朱雅頻表示,全市檢察機關5年辦理“四大檢察”案件364796件。2022年,分別辦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案件63715件、15167件、7661件、4566件,是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前一年的1.2倍、5倍、5.5倍、5.9倍;在辦案總量上升的情況下,刑事檢察辦案比重由2020年的91%下降至69.9%,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比重由9%上升至30.1%。
5年來,圍繞召開黨的二十大,建黨百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和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全力做好安保維穩檢察工作,嚴懲各類滲透顛覆破壞犯罪34件34人。
發揮檢察機關在掃黑除惡斗爭中的職能,依法起訴242件1116人,辦理陳海濤、林國彬、周廣森等一批涉黑惡重大案件,44名“保護傘”受到法律制裁。
同時,組建金融檢察團隊服務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加大對非法集資、洗錢、金融詐騙、證券期貨犯罪等打擊力度,依法辦理一批重特大經濟犯罪案件,運用法治方式助力化解金融風險。
受理監委移送職務犯罪1749人
朱雅頻透露,發揮檢察機關在反腐敗斗爭中的職能,5年共受理監委移送職務犯罪1749人,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70人,其中2021年至2022年查辦63人,助力清除腐敗毒瘤。
全市檢察機關5年批捕38173人,起訴68569人,助力實現“群眾安全感創歷史最好水平”。起訴嚴重暴力犯罪12506人,較前5年下降45%;起訴盜竊、詐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28595人,將追贓挽損工作納入檢察辦案績效評價指標,推動侵財型犯罪案件追贓挽損率由2020年的10.2%提升到2022年的57.4%。
朱雅頻表示,北京市檢察院針對新型網絡犯罪高發多發態勢組建網絡檢察團隊,嚴懲電信網絡詐騙以及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黑灰產”犯罪3399人。
發布知識產權檢察白皮書
朱雅頻表示,北京市檢察院組建融合履職的知識產權檢察團隊,5年辦理涉專利、商標、版權等案件1635件,連續6年發布知識產權檢察白皮書。
北京市檢察院還以法治方式穩企業保就業。5年來依法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5697人,妥善辦理各類侵害企業產權與合法權益案件,監督撤銷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掛案”412件,讓法治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同時,辦理企業合規案件82件148人,涉上市企業5個、科創屬性企業30個,依法對65人作出不起訴、捕后變更強制措施、提出寬緩量刑建議等處理決定,避免辦了案子、垮了企業、失了就業,推動“法治元素”成為企業“發展要素”。
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成效顯著
5年來,全市檢察機關集中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辦理以房養老噱頭的房產抵押欺詐案件33件,涉案房產2400余套、涉案金額70余億元,推動部分銀行實施老年人貸款錄音錄像、成年子女陪同等舉措,促進金融監管機構完善風險防控機制。
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辦理相關案件2468件,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藥劣藥案件較前5年分別下降32.6%、86%;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督促整治直播和短視頻平臺食品交易違法違規問題,推動下線問題商戶950戶,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朱雅頻表示,全市檢察機關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年來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2139人,辦理了全國首例對猥褻兒童教職人員宣告終身禁業案;加強對失足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附條件不起訴407人,起訴嚴重犯罪759人,寬容不縱容。
5年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6526件
會上朱雅頻透露,北京市檢察院5年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6526?件,2021年至2022年辦案量年均增長2.5?倍。對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等要求,立案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3304件,起訴相關犯罪898人。一起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訴請賠付生態環境修復費等2500余萬元獲判決支持。
提出刑事、民事、行政抗訴1051件
朱雅頻透露,2022年,北京市檢察院偵查、審判、執行等監督辦案55494件,占全年辦案總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25.1%上升至60.9%;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等司法辦案35615件,比重由74.9%下降至39.1%,兩類案件比重首次實現逆轉,檢察行權的監督屬性明顯增強。此外,2021年以來,檢察機關依職權主動監督52731件,是前3年總數的4.8倍,檢察履職的能動性明顯增強。
據統計,北京市檢察院5年提出刑事、民事、行政抗訴1051件,同比上升62.2%,采納率由2018年的61.9%提升至2022年的70.7%;提出再審檢察建議336件,同比增加2.5倍,采納率由2018年的36.4%提升至2022年的95.7%;對訴訟活動違法等提出監督糾正意見和檢察建議15999件,同比增加5.3倍,采納率為99.7%;依法不支持民事、行政訴訟監督申請13406件,維護正確司法裁判的權威性。
2022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依托“25+N”項數據賦能檢察工作布局,使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75項,在多區試點帶動應用成品油涉稅數據模型,督促124家加油站主動補繳稅款等1.5億余元。
朱雅頻表示,2022年,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達90.6%,全市檢察機關依法不批捕11341人、不起訴6278人,不捕率、不起訴率較2020年分別上升17.1%、12.2%,刑事案件律師辯護率達94.5%。此外,全市檢察機關在5年中,針對刑罰執行和監管執法中的違法違規問題提出監督意見2752件,采納率為96.8%。
本版文/本報記者?王浩雄?統籌/孫慧麗
創新賦能 以嶺藥業凈利潤三年復合增長率達34.99%剛過去的2022年,是以嶺藥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年。從業績來看,截至2022年三季報,以嶺藥業歸母凈利潤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4.99%。股價表現上,2020年同期至今,以嶺藥業股價三年復合增長率約為35%,呈現出股價與業績同頻共振的良好表現。
穩步上升的業績和二級市場表現,是以嶺藥業在產品和研發端取得諸多成果,連花清瘟所屬的抗感冒類藥物,成為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保障,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新藥和創新產品,保障以嶺藥業基本盤持續向好發展。在業績提升的同時,以嶺藥業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疫情中體現了中藥企業的擔當與奉獻。
創新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以嶺藥業的主營業務是專利創新中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開展創新中藥研發的同時,公司積極布局化生藥和健康產業,構建了專利中藥、化生藥、健康產業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的醫藥健康產業格局。
產品方面,以嶺藥業圍繞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呼吸、腫瘤、神經、泌尿等六大類發病率高、市場用藥量大的疾病,開發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中藥。目前,以嶺藥業擁有專利新藥13個,其中8個列入國家醫保目錄,5個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為公司業績增長提供了重要驅動力。
公司業績方面,以嶺藥業2022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4.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5.58%,三年復合增長率34.99%;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4.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0.6%,三年復合增長率37.92%。
縱觀以嶺藥業2022年市場表現,無論是其主力品種心腦血管和連花清瘟產品,還是二線品種,年銷售均呈現較好的增長態勢。從中長期來看,公司一直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研發體系,提升研發產出率,不斷完善產品陣列以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以嶺藥業凝聚了一支以歸國專家、外籍專家及博士為骨干的研發隊伍,被列入河北省首批“巨人計劃”團隊,建立了復方中藥、組分中藥、單體中藥的高水平研發平臺,形成了中藥創新藥、化學一類新藥、國際制劑的研發格局,并先后承擔和完成了國家973、863,國家“十一五”支撐、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重大項目30余項,截至2022年6月份,以嶺藥業累計取得專利800余項,六次榮獲國家科技大獎。
據藥智數據、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兩年我國共有15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以嶺藥業獨占3個,是同期獲批數量較多的企業。
據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以嶺藥業研發費用為5.52億元,同比增長2.6%。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以嶺藥業研發費用均持續上升,復合增長率達32.33%。
根據以嶺藥業公開信息顯示,公司適用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芪黃明目膠囊進入申報階段;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絡痹通片、適用于慢性膽囊炎的柴黃利膽膠囊和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玉屏通竅片進入III期臨床階段;用于治療兒童感冒的小兒連花清感顆粒已完成II期臨床出組,預備進入III期臨床階段。
以嶺藥業還致力于已上市產品的二次開發,豐富產品的適應癥范圍,如養正消積膠囊正在申請新增適應癥,多項藥品的新增適應癥處在循證或臨床階段,研發管線在有條不紊的推動中。
除了加大科研投入,跨越式發展中藥創新藥,以嶺藥業還積極推進化生藥創新品種研發。近期以嶺藥業發布公告,于2023年1月10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受理通知書》,創新藥“BIO-008”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獲得受理,該藥擬定適應癥為晚期實體瘤。以嶺藥業表示,該產品體內外活性和安全性良好,具有較高的臨床開發價值。
中醫藥價值提速企業品牌影響
作為中醫藥領域知名企業,以嶺藥業被公眾熟知的是其連花清瘟產品,作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代表性中成藥,連花清瘟多次在國內外病毒類呼吸道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更成為國家診療方案、各省治療方案推薦次數較多的中成藥。
中醫藥是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的一大優勢,在湖北疫情時發揮了全鏈條、全過程、全周期的積極作用。連花清瘟作為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篩選出的中成藥,被列入湖北、北京、上海等20余個省衛健委、中醫藥管理局診療方案推薦用藥。身為中藥感冒藥的代表性藥物,連花清瘟治感冒、抗流感、防治新冠,也已成為我國家庭藥箱中的常備藥品。
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際藥理學界主流期刊《藥理學研究》發表的《連花清瘟對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研究證實,連花清瘟通過抑制病毒復制、抑制宿主細胞炎癥因子表達,從而發揮抗新冠病毒活性的作用。研究還發現,無論是對Alpha、Beta,還是Delta等變異株,連花清瘟都顯示了穩定的體外抗病毒作用。
連花清瘟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抑制和緩解作用,也獲得了海外的一致首肯。據悉,連花清瘟已在俄羅斯、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亞、科威特、柬埔寨等近30個國家獲批上市,并進入了多國的抗疫藥品白名單和輕癥患者居家治療方案,為全球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日,在第五屆社會責任大會暨“2022奧納獎頒獎典禮”上,以嶺藥業獲評奧納獎-2022年度最具影響力品牌。第十一屆金融界領航中國“金智獎”年度盛典上,以嶺藥業榮獲2022年度杰出品牌獎。對于以嶺藥業的獲獎原因,無不提及連花清瘟的抗疫表現。以連花清瘟為代表的中醫藥價值,已逐漸被全社會所認知接受,并不斷推動了以嶺藥業的品牌影響力提升。
自連花清瘟上市以來,已通過多項高質量臨床實驗研究證明了其在甲流、禽流感、乙流、新冠肺炎等疾病中的突出作用。華鑫證券在其研報中分析認為,連花清瘟身負多次抗疫經歷,經受了多次疫情考驗,并成功走出國門,為多個國家抗疫作出巨大貢獻。2021年連花清瘟產品國內公立醫院銷售位列榜首;2022年上半年,連花清瘟產品零售終端銷售額位列首位,連花清瘟有望持續助力抗疫,品牌推廣度高,已悄無聲息搶占感冒類藥品市場,作為流感家儲常備藥,有望帶來持續增量。
深化社會責任讓“連花”朵朵開
疫情發生三年以來,連花清瘟從未停止與疫情抗爭的步伐: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開展系列基礎及臨床試驗,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廣泛應用,列入國家診療方案,海內外捐贈……每一步都彰顯著這朵“連花”的抗疫精神,詮釋著中醫智慧,展示了企業情懷。
每到疫情形勢嚴峻時刻,以嶺藥業都會迅速響應號召,多措并舉支援各地抗疫工作。2020年初,以嶺藥業克服春節期間人手不足、交通不暢等困難,率先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疫區捐贈1000萬元連花清瘟,并將其中價值500萬元的連花清瘟連夜送達武漢。以嶺藥業也成為全國較早向中國紅十字會捐贈藥品的企業之一。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以嶺捐贈抗疫物資的身影。2021年初,以嶺藥業又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共同發起設立“連花呼吸健康公益行”項目,向受疫情影響較嚴重地區發放包括連花清瘟膠囊、連花清咳片以及連花清瘟爆珠、連花清瘟爆珠口罩、健康包等在內的連花呼吸健康系列產品,支持各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2月份,中國香港等地疫情反彈,連花清瘟市場需求激增,為支持中國香港的疫情防控,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以嶺藥業緊急調配產能,晝夜生產價值2000余萬元連花清瘟膠囊系列抗疫物資支援中國香港。
連花清瘟在呼吸系統領域做出的積極作用,使以嶺藥業的科研團隊打開了新思路,基于研制連花清瘟的理論指導思想,研發團隊集合傳統經典名方及臨床實踐,研制出呼吸系統領域又一拳頭產品——連花清咳片,該創新中藥于2020年5月份獲批上市。
基于連花清瘟的組方,結合當下新形勢,以嶺藥業陸續研制出連花清咽抑菌噴劑、連花口罩爆珠、連花清膚衛生濕巾、連花免洗抑菌洗手液和連花防護口罩等系列呼吸健康產品,組成連花呼吸健康包,一經上市便廣受歡迎。連花清咳片、連花呼吸健康包和連花清瘟組成連花呼吸健康系列產品,為多地疫情防控發揮全方位立體防護作用。
以嶺藥業作為中醫藥國際化的代表企業,一直秉承“人道、博愛、奉獻”的理念,積極為海外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公司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也一直積極參與國外疫情援助,一次次向抗疫一線捐贈藥品,一次次為社會各地貢獻力量。
2020年以來,以嶺藥業分別向泰國、柬埔寨、伊拉克、意大利、尼泊爾、厄瓜多爾、巴西、上合組織等國家和國際組織捐贈價值2000余萬元連花清瘟防疫物資支持當地疫情防控,生動展現了中國企業的時代擔當,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更多的社會需要。
美國天然氣期貨日內漲超6%美國天然氣期貨日內漲超6%,現報3.625美元/百萬英熱。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