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軟件開發板塊漲幅達2%
??2月1日13點0分,軟件開發板塊指數報798.399點,漲幅達2%,成交240.91億元,換手率1.85%。??板塊個股中,漲幅最大的前5個股為:樂創技術報20.70元,漲23.66%;格靈深瞳-U報37.27元,漲14.68%;慧博云通報25.09元,漲11.36%;漢王科技報22.28元,漲10.02%;云從科技-UW報23.10元,漲9.90%。注: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22十大金融圖書重磅揭曉!林毅夫、黃益平、劉曉春等著作入圍2月1日消息,經過近兩個月網絡投票及專家評審,由新浪財經聯合中國銀行保險報、中國金融出版社及中信出版集團等發起的《2022十大金融圖書》品鑒終評結果今日正式揭曉。
《2022十大金融圖書》名單如下:
《中國經濟的前景》
作者:林毅夫 ?中信出版集團
本書從新結構經濟學出發,對中國的經濟政策進行解讀,有助于我們理解共同富裕、綠色經濟、雙循環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的意義,了解國際形勢、讀懂中國經濟,從而做出正確決策。書中還對當前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分析中國經濟未來的挑戰,預測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速,剖析中國的發展優勢,針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問題給出解決思路。
《“金融+”之道》?
作者:巴曙松 ?中國金融出版社
本書通過17位在金融業界資深的專家學者的所研究的專業領域的相關專題研究,圍繞國內國外宏觀經濟的發展態勢和金融業的發展機遇、金融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技術進步和前沿趨勢等方面,全景式地、深入探討了這一主題。
《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實踐、策略與有效性分析》
作者:溫信祥 陸挺 ?中國金融出版社
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系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在總結早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雙支柱”調控框架力求在保持幣值穩定的同時促進金融穩定。該書在對宏觀審慎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進行文獻綜述基礎上,通過建立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并對其作脈沖響應和福利損失分析,探討了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協調的可行性與最佳策略。
《共同富裕與人的發展:中國的邏輯與選擇》
作者:劉尚希 ?人民日報出版社
本書以共同富裕與人的發展為主線,基于歷史考察和全球貧富差距對比分析,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邏輯與路徑選擇,為世界提供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同時,書中提出,促進共同富裕,不是走向以財富平均程度來衡量的平均主義,而是走向人的現代化,即以群體性的能力差距縮小為標志。圍繞人,圍繞農民市民化來做文章,才能找到促進共同富裕的鑰匙。
《讀懂中國金融:金融改革的經濟學分析》
作者:黃益平 王勛 ?人民日報出版社
本書既理順了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邏輯,又圍繞金融改革策略的實用性和實際效果,以生動的中國金融改革故事加以詮釋,旨在幫助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提高專業認知水平,也為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改革發展和金融體系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
作者:朱雋 ?中信出版集團
當前,應對氣候變化、踐行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也是當前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此背景下,本書以綠色金融為統領,從推動金融支持綠色轉型的宏觀框架出發,梳理了相關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就金融在綠色低碳轉型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系統研究,主要提出了六大觀點。
《金融科技新格局:從技術狂熱到理性繁榮》
作者:劉曉春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本書基于數字技術對金融行業的影響,從科技進步與人類未來、金融科技的本質與模式、金融業務的創新與監管、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以及數字貨幣發展演進等方面,理性剖析了數字技術為中國金融創新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指出了金融科技、數字經濟在發展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與誤區,并為科技、金融與監管三者之間如何更好協同發展提供了可行的解決之策。
《債務杠桿、供求循環與貨幣的作用》
作者:李斌 伍戈 ?中國金融出版社
本書主要闡釋近年來我們對貨幣、經濟增長與債務問題的一些新的思考。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復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又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復雜影響。為應對危機沖擊,全球實施了力度空前的貨幣刺激措施,貨幣、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組合出現了新的變化,同時債務問題尤為突出,高債務現象成為宏觀經濟研究領域不可忽視的時代“強音”。
《大國債市——金融高水平開放背景下的國際化之路》
作者:萬泰雷 張琪 陳夙?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本書闡釋了我國債市國際化內涵和意義,對債市國際化實踐和制度建設做了詳細梳理,從金融改革、可持續金融、全球博弈等維度分析了債市國際化的方向,并指出要總結借鑒國際經驗,克服債市國際化阻力,從金融強國的高度邁向高水平債市國際化。
《行長札記--一個商業銀行分行高管的管理感悟》
作者:趙忠世 ?中國金融出版社
本書重點從四個維度回答和論述了商業銀行年輕高管關心的一些問題。這四個維度是:第一個維度,主要圍繞“分支行行長最需要修煉的課目”展開討論和論述。第二個維度,主要圍繞“分支行行長最需要具備的能力”而展開。第三個維度,主要圍繞“分支行行長最需要把握的關系”而展開。第四個維度,主要圍繞“分支行行長最需要關注的大事”而展開。
抖音內容產品負責人支穎轉崗至TikTok,將負責產品等業務來源:36氪
文|竇軒 周鑫雨
36氪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抖音副總裁、內容產品及西瓜視頻負責人支穎已經轉崗至TikTok。她將負責TikTok的產品、內容生態等業務,向TikTok產品、技術負責人朱文佳匯報。
而原本向朱文佳匯報的TikTok用戶產品負責人談斯奇、內容生態負責人王率丁、TikTok直播負責人王贏磊目前也轉向支穎匯報。
36氪據此向抖音求證,官方暫無回復。
公開資料顯示,支穎出生于1992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加入字節前,她曾經在普華永道和Uber任職。在Uber任職期間,支穎負責中國區市場和營銷工作,有豐富的跨國公司工作經驗。2016年,支穎加入字節跳動,負責火山短視頻的運營和市場。曾歷任火山運營負責人、抖音市場負責人等職務。
近兩年來,支穎在抖音內部負責的業務不斷增加。2021年11月,時任抖音市場負責人的支穎,從前抖音負責人seven手上接管了運營及內容產品部門。2022年上半年,支穎又接下了西瓜視頻,成為獨立產品的負責人,職權范圍進一步擴大。
此外,據《晚點Latepost》報道,原本隸屬于字節商業化部門的達人變現業務星圖,也在2022年4月由支穎管理。多位知情人士告訴36氪,支穎“風格強勢,但能力也很強,擅長開拓性的業務”。
2022年12月,此前負責直播、本地生活、抖音開放平臺的抖音副總裁韓尚佑升任成抖音部門負責人后,包括支穎在內的抖音旗下各業務板塊負責人也從向張楠匯報,變成向韓尚佑匯報,韓尚佑則繼續向抖音集團CEO張楠匯報。
此次支穎的轉崗,在內部早有傳聞。事實上,2022年以來,國內陸續有多位字節的高層轉崗或者開始更多參與TikTok的業務。
在支穎之前,2022年12月,原今日頭條負責人陳熙就已經轉崗至TikTok電商。據《晚點Latepost》報道,抖音集團CEO張楠2022年也開始過問和跟進TikTok的部分業務。現任抖音總負責人韓尚佑,此前曾被字節高層提名擔任 TikTok 其中一項業務的負責人。而字節跳動商業化產品原負責人周盛,也將只負責TikTok的商業化產品與穿山甲業務。
對于字節而言,2023年,整個公司明顯將更多重心放在海外的業務上。此前在2022年底字節的全員會上,CEO梁汝波提到,公司營收增速減慢,產品DAU增長也低于年初設定的預期。
作為字節國內最大的增長引擎,據公開數據及36氪自身了解,營收方面,抖音2022年依然表現亮眼,其電商業務GMV去年增長超過70%,本地生活業務GMV遠超年初目標。
但同時,抖音在過去一年也維持著7億的DAU和兩小時左右的使用時長,用戶增長方面已然沒有太多空間。
而除了抖音這一增長主力外,飛書、朝夕光年、Pico等業務目前也處于或仍在虧損、或業務增長未達預期的狀態。在國內業務增長不達預期的情況下,字節旗下飛書、朝夕光年等多個業務重心今年將更多轉向海外。
在諸多海外業務里,TikTok無疑是字節最有想象空間、也最大力投入的業務。市場調查機構Apptopia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全球應用下載量前十榜單中,TikTok以6.72億次下載量位居榜首。
而這款產品不僅在去年定下了10億DAU的目標,在電商、廣告等方面的增長亦非常亮眼。
據多家外媒報道,TikTok2022年去年在東南亞的GMV增長逾三倍,其2023年電商GMV目標要達到230億美元(2022年的GMV目標僅為20億美元),梁汝波也在全員會上表示,要進一步發展出海電商。
而它在廣告營收上的增長也非常亮眼。雖然在去年下半年,TikTok將廣告收入目標從至少120億美元下調至100億美元,但這一預期仍遠高于2021年的廣告收入40億美元。
因此也不難理解,字節內部會在人才方面陸續給予TikTok更多的支持。此次支穎的轉崗,也意味著TikTok的管理層又添一位得力干將。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