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份A股市場并購活躍 業界期待更多模式創新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侯捷寧
見習記者?毛藝融
今年1月份,A股市場并購活躍。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按預案發布日并剔除失敗案例計,1月份A股上市公司共發起352起并購。從并購進度來看,305起進行中,47起已完成。從并購主體來看,房企積極性較高;以國企為主導的產業整合速度加快。
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1月份A股市場并購活躍,意味著上市公司對市場復蘇的預期較好,2023年有望成為A股市場并購大年。
“小額、現金”并購占比高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1月份A股房企已累計發起15起并購,多為大單交易。其中12單披露交易價值,總交易價值達到152.5億元。
劉盛宇表示,1月份房企并購案例多,主要緣于相關支持政策落地以來,效果持續顯現,A股房企通過并購置入優質資產的積極性提升。
同時,開年首月,國企并購的步伐加快。據統計,1月份A股上市公司并購事件中,國有企業發起84起,占比達到23.86%。其中,54起披露總交易價值達到431.12億元。
“國有企業在產業鏈并購中往往扮演著主導角色,能夠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推進產業協同、實現做大做優做強,并購動力足、并購力度大。”劉盛宇表示。
從交易方式來看,“小額、現金”并購成為突出特點。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68起并購事件采取現金支付方式,占比達到76%。已披露標的交易價值的266起并購中,標的價值在1億元以下的有242單,在5000萬元以下的有113單。
劉盛宇表示,“小額、現金”并購現金支付、規模不大,不易觸發重大資產重組,也不涉及發行股份,程序較為簡便。
并購重組持續活躍
證監會在去年11月份下發的《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里指出,在融資端,持續優化資本市場融資制度,完善并購重組監管機制;去年12月份,證監會在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黨委會議中表示,穩步推進并購重組注冊制改革,落實好“分道制”“小額快速”等審核機制,更好支持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提質增效、加快發展。
“預計2023年并購流程有望進一步簡化,并購監管機制將持續優化,信披質量會不斷提升。”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分道制”“小額快速”等審核機制下,預計并購審核節奏會加快,審核效率將進一步提升,監管層會更加重視優質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項目,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談及2023年A股市場并購趨勢,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預計未來A股市場會出現更多具有創新特色的并購案例,尤其是在交易架構設計、交易條款等方面存在更大的發揮空間。
“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復蘇、相關規則制度不斷優化,預計2023年會成為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大年。”田利輝判斷。
劉盛宇表示,預計2023年A股市場并購活躍程度會比往年高。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已突破5000家,這些公司通過并購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求強烈;另一方面,未來會有更多VC/PE等機構選擇通過并購退出。
皇氏集團加碼光伏不停步 簽署合作協議發力TOPCon電池研發生產皇氏集團繼續加大在光伏領域的投資。2月1日,皇氏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皇氏農光互補與深圳黑晶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新一代太陽能電池:鈣鈦礦/晶硅疊層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有效期自簽訂之日起兩年。
持續加碼光伏領域
根據協議,雙方共同推進TOPCon/鈣鈦礦疊層電池產品技術的研發、生產及產品應用,提升皇氏農光互補TOPCon太陽能電池項目的產品效率,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TOPCon電池是指有機鈣鋰正極電池,其突出特點是能量密度更高,循環使用壽命更長,溫度適應性更好等。”一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皇氏集團表示,目前鈣鈦礦/晶硅疊層技術日趨成熟,具備良好的產業化前景,公司通過與具有鈣鈦礦組件量產技術研發優勢和先進成果的黑晶光電形成互利互惠的戰略合作關系,從產線端出發解決太陽能電池提效、降本的問題,同時也有助于公司在光伏板塊進行相應的前沿技術研究和儲備,提高后續研發和產品迭代能力,進一步提升皇氏農光互補在光伏板塊的產業化競爭力,共同推進新能源、新材料等業務融合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皇氏集團主營業務為乳制品生產銷售和信息業務,有“水牛奶之王”之稱。從去年開始,公司在光伏電池領域動作頻頻。2022年8月份,公司與安徽省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20GWTOPCon超高效太陽能電池和2GW組件項目投資協議書》。同月,皇氏農光互補與賓陽縣人民政府、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簽署《賓陽縣新能源分布式光伏一期項目投資協議書》。
此外,2023年1月份,皇室農光互補與晶華新能源共同設立子公司,主要從事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等業務。皇氏集團表示,此次投資基于滿足皇氏農光互補目前及未來建設的光伏EPC工程業務對光伏組件、電池需求的考慮,完善了公司“TOPCon電池-組件-光伏EPC工程”產業鏈條中重要一環,有利于發揮產業鏈戰略協同效應、提升市場份額及抗風險能力。此外,也有利于皇氏農光互補銷售渠道的拓寬及EPC工程業務的推廣,促進公司光伏板塊降低運營成本和整體業務的提升。
1月31日,皇氏集團披露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00萬元至1500萬元。
TOPCon電池未來可期
皇氏集團持續加碼光伏電池尤其是TOPCon電池,也正是看中了其廣闊的市場前景。據SMM統計,預計2023年底TOPCon電池產能將達到305.9GW,其中年新增產能將達到228.5GW。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陳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近年來新能源電池技術變革的焦點一直是提升電池效率,電池企業為盡快將產品從P型升級到N型,積極研發新技術、推動TOPCon、HJT等的產業化。理論上說,TOPCon跟現有P型電池產能兼容性較高,深受老牌龍頭尤其是垂直一體化科技企業的喜愛。目前不少企業都公布了TOPCon擴建計劃,基于TOPCon電池技術兼容性與升級空間,其成為光伏電池品牌在后期發力N型高效電池產業化最好的突破口。”
“各大品牌在向N型電池轉型的過程中,TOPCon電池和HJT電池各自的未來前景是業界熱門的爭論問題。實際上,TOPCon電池后來居上,憑借其兼容性和低成本一舉逆轉,目前產能已超越HJT電池。TOPCon電池既能滿足當前需求,又兼顧未來技術發展,且投入成本較低,運營風險可控。”陳佳介紹。
“目前市場上TOPCon電池的應用仍在不斷拓展和提升,市場需求依然非常旺盛,但需要克服一些技術難題。因此,生產廠家在技術支持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加強。一般來說,公司的未來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適應市場、技術和法規變化的能力,以及不斷創新和改進產品和服務的能力。”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快遞龍頭企業喜報頻傳 5家A股公司均預計2022年實現盈利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李?勇
截至目前,A股市場5家快遞企業已全部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5家公司均預計2022年實現盈利。其中,申通控股預計扭虧為盈,順豐控股、圓通速遞預計2022年凈利潤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新熱點財富創始人李鵬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作為現代服務行業,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性行業,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社會經濟加速復蘇,快遞業增速也將進一步回升。”
頭部企業業績亮眼
綜合來看,2022年頭部快遞企業繼續展現強悍實力,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經營業績快速增長。
1月10日,圓通速遞率先發布業績快報,經初步核算,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5.46億元,同比增長18.58%;實現凈利潤39.2億元,同比增長86.34%。
1月30日,德邦股份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6.43億元到6.71億元。
1月31日,順豐控股、韻達股份、申通快遞同時披露業績預告。其中,順豐控股預計2022年盈利60.5億元至62.5億元,同比增長42%至46%。韻達股份預計2022年盈利13.08億元至15.03億元。申通快遞預計2022年盈利2.6億元至3.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此外,據順豐控股、申通快遞、圓通速遞披露的經營數據顯示,2022年其業務量分別為110.7億件、129.5億件和174.8億件,分別同比增加5.2%、16.9%和5.7%,業務量增速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另據申通快遞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公司市場占有率為11.71%,同比提升1.48個百分點。
“上市快遞企業利潤、營收普遍好于行業平均水平是一個確定的現象。”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些年行業競爭激烈,大量中小企業、區域性物流企業生存受到挑戰。而上市企業規模大,資源多,抗風險能力強,所以盈利能力、營收水平自然也會比行業平均水平更高。”
快遞行業未來發展可期
據國家郵政局前期披露的數據,2022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105.8億件,同比增長2.1%,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0566.7億元,同比增長2.3%。這也是繼國家郵政局2006年公布相關統計數據以來,快遞業務量增速和業務收入增速首現個位數增長。
國信證券的研報認為,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增速放緩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宏觀經濟增長承壓,二是居民消費乏力,三是疫情影響導致快遞企業經營效率下降。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加速回暖,2023年快遞行業發展也在提速。據國家郵政局數據,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量超7億件。多家機構預計2023年快遞行業有望重現雙位數增長。
“我們預計2023年消費復蘇疊加快遞服務的提升,快遞行業業務量增速有望實現雙位數的增長。”海通國際研報認為,長期看,規模效應、自動化設備投入將促進快遞公司降本增效,行業也將逐步由價格驅動轉向價值驅動,快遞板塊整體仍具備成長空間。
浙商證券認為,2023年以來,快遞企業履約能力加速修復,單量增速持續回升,預計今年行業單量增速有望回升至雙位數。
李鵬巖認為,交通運輸設施、設備的持續完善,行業信息化、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都為快遞行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此外,快遞與直播、電商、制造業、農業等多領域的深入融合,也會不斷催生裂變出新的服務業態和市場需求。快遞行業未來仍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