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萬億股份行再獲當地國資增持!去年凈利潤增超10% 2023年要怎么干?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券商中國
興業銀行再獲當地財政及國資股東增持!
1月30日晚間,興業銀行公告稱,福建投資集團及其子公司自2022年1月1日以來在二級市場已累計增持該行約3.11億股,合并持股比例增至3.01%,晉升第五大股東。
與此同時,大股東福建省財政廳完成既定增持計劃,于2022年7月下旬至今累計增持近4000萬股興業銀行股份,耗資超7億元。
此番增持后,該行前五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由2021年末的49.55%微升至49.75%,股權更趨集中。
同日,興業銀行發布2022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去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223.7億元,同比增長0.5%,全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5%至913.8億元。
財政及國資股東接連增持
據了解,福建投資集團是福建省屬重要骨干企業、省屬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管理資產規模1.2萬億元,主要業務包括金融和基金投資、鐵路、電力、天然氣和新興產業等五大板塊。
去年3月披露的興業銀行2021年年報中,福建投資集團首次出現在該行前十大股東序列。截至2021年末,其持股比例為1.42%(不包括子公司持股)。
最新公告則顯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20日,基于對興業銀行未來發展的信心,福建投資集團及其子公司華興集團在二級市場累計增持約3.11億股,合并持股比例由1.51%升至3.01%,晉升該行第五大股東。
其中,福建投資集團直接持股數量由2.94億股增至5.95億股,且主要增持動作發生在2022年上半年;華興集團持股數量則由2021年末的近0.2億股增至約0.3億股。以區間成交均價計算,福建投資集團及其子公司華興集團2022年以來的增持行為累計耗資超過60億元。
興業銀行大股東福建省財政廳則在2022年7月26日拋出增持計劃——6個月內累計增持該行不低于5億元、不高于10億元。
截至今年1月25日,本次增持股份計劃實施期限已屆滿。其間,福建省財政廳在二級市場累計增持約3936.7萬股興業銀行股份,耗資約7.03億元。增持完成后,福建省財政廳與其全資設立的福建金投合計持股比例由18.85%升至19.04%。
隨著股東增持的推進,該行股權更趨集中,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已由2021年末的49.55%升至49.75%。其中,福建省財政廳及福建金投合并持股19.04%、“人保系”合并持股12.9%、“煙草系”合并持股9.9%、華夏人壽持股4.9%、福建投資集團及華興集團合并持股3.01%。
而早在2021年8月舉行的中期業績說明會上,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該行主要股東持股較為分散,前五大股東持股不到50%,集中度較低,導致流通市值較大,進而帶來股價的波動較大,“下一階段要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提高主要股東持股比例”。
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逾10%
同日,興業銀行發布2022年度業績快報。過去一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223.7億元,同比增長0.5%,全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5%至913.8億元,兩項增速環比前三季度均有所回落。
其中,受債市調整及理財贖回潮等因素影響,去年四季度該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9.9%,環比降幅也超過6%。
截至去年末,興業銀行總資產達9.2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8%,其中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接近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5%;貸款在總資產中的占比也較去年初上升2.3個百分點至53.7%。
在負債端,去年該行存款總額約4.74萬億元,較去年初增長9.9%,增速為近三年最高。其中,全年近八成存款增量集中于去年上半年。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去年末,興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09%,較去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環比三季度末下降0.0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該行撥備覆蓋率較去年初下降32.3個百分點至236.4%。
進入2023年,興業銀行也將迎來成立35周年。該行董事長呂家進日前在總行駐京部門、子公司走訪慰問時強調:
1、要強化總分聯動,推動總行服務重心前移、下沉,將總行部門客戶優勢、產品優勢、創新優勢和分行的陣地優勢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支撐戰略落地、推動重點區域分行爭先進位。
2、要持續激發改革效能,升級打造“商行+投行”2.0版,加快集團“全綠”轉型,深入推進境內境外一體化、產業鏈供應鏈一體化經營,強化科技賦能,持續提升支付結算業務競爭力,為全行降本增效作出更大貢獻。
3、要堅持市場化發展方向,提升子公司管理水平,積極拓展新領域、辦出新特色,為行業發展探索新經驗,為集團化發展樹立新標桿。
?。ㄎ恼聛碓矗喝讨袊?/p>12部門聯合打擊 教育部:不作為招生依據!驚現2000億虧損 這些板塊是重災區
據新華社周一消息,針對有人借寒假之機違規舉辦競賽活動等問題,教育部在此再次提醒廣大學生和家長,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的均屬違規舉辦的“黑競賽”;所有競賽的結果均不得作為中小學生招生入學依據,也不得作為中高考加分項目。此外,十二部門聯合發文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嚴禁任何形式的“住家家教”推介行為。
市場方面,周一晚間“雷聲”四起,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的業績。雖然有些公司業績不錯,但很多公司業績堪憂。據券商中國記者初步統計,30日晚間公布的業績預告虧損金額超過了2000億元。航空、鋼鐵、電力等行業成為虧損大戶,世紀華通等公司的業績更是超預期虧損。
教育部大消息
據新華社消息,教育部發布通知稱,寒假過半,廣大中小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鍛煉身體、培養興趣、敬老孝親、勞動實踐,正在收獲有意義的假期。但同時發現,有人借寒假之機違規舉辦競賽活動。比如,某微信群散布大年初六線上舉辦“希望數學”違規競賽消息。對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了嚴肅查處,相關機構已發布沒有參與舉辦違規競賽的聲明。
教育部在此再次提醒廣大學生和家長,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的均屬違規舉辦的“黑競賽”;所有競賽的結果均不得作為中小學生招生入學依據,也不得作為中高考加分項目。有關公司和個人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等方式散布“考試獲獎,助力升學”謠言、販賣焦慮、非法斂財,屬違法違規行為,不僅加重學生負擔、損害孩子身心健康,而且涉嫌詐騙。希望廣大學生和家長理性看待參加競賽的意義和價值,共同抵制違法違規“黑競賽”。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嚴厲打擊違規競賽,切實減輕學生假期負擔,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歡迎全社會參與監督,共同維護良好育人環境。
與此同時,新華社還報道稱,“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各地推進校外培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地方出現了培訓機構由“地上”轉入“地下”或以“高端家政”“住家家教”“游學研學”等名義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的“隱形變異”問題,嚴重干擾政策執行。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到2023年6月,各地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問題預防機制、發現機制、查處機制基本建立,部門和地區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得以完善,隱形變異違規培訓態勢得到較好控制。到2024年6月,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的長效機制得到健全,治理工作態勢持續向好,隱形變異培訓得以全面清除,有力確?!半p減”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00億驚雷一夜引爆
1月31日是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告的最后一天。因此,30日晚間,有不少公司披露了2022年的業績。這些業績預告當中有一些亮點,但也有一些慘不忍睹的“業績地雷”。
據券商中國記者初步統計,30日晚間公布的業績預告虧損金額超過了2000億元。航空、鋼鐵、電力、地產等行業成為虧損大戶,世紀華通等公司的業績更是超預期虧損。
以航空公司為例,中國國航、南方航空和中國東航三家公司虧損就超過1000億元,再加上海航控股、華夏航空等虧損就達到了1200億元左右??梢哉f,航空業過去幾年時間成了A股上市公司業績中最慘的一個板塊。
2021年大賺特賺的鋼鐵行業在2022年業績大變臉,安陽鋼鐵、八一鋼鐵、酒鋼宏興、凌鋼股份、西寧特鋼、馬鋼股份等都出現了較大虧損。電力板塊中的華能國際、金山股份、晉控電力等也出現了較大虧損。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預期之外的地雷。比如世紀華通,該公司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22年虧損60億元-80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23.27億元。在本次業績預告測算中,暫估商譽計提減值準備45億元至60億元;此外公司擬對部分被投公司及其他資產計提部分減值準備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前述商譽減值準備合計為63億元至83億元。
再比如近年業績一直下滑的順鑫農業在2022年也繃不住了。周一晚間,該公司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虧損5.2億元至6.8億元,同比由盈轉虧,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5.18億元至6.78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整體來看,這些業績地雷大部分在預期之內。因此,對于股市來說不一定有多大影響,比如韋爾股份這種大雷爆了之后,股價反而漲得挺好。股票市場最終還是看預期、看未來?,F在,大家都在預期經濟復蘇和政策大招。因此,去年的業績可能并不會有太大的指標意義。
近2500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度業績預告 新能源和醫藥行業駛入增長快車道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30日21時30分,A股共有249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有1014家業績預喜,預喜率達40.69%。其中,129家上市公司業績預計略增,213家預計業績扭虧,27家預計業績續盈,645家業績預增。
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預告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上限值最高的為中國石油,達1550億元;其次為中國海油和中國神華,分別為1436億元和707億元。
新能源和醫藥行業業績增速迅猛,多家公司凈利潤均實現超100%的增長。博星證券研究所所長兼首席投資顧問邢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及醫藥板塊均屬于高景氣賽道。其中,新能源板塊主要受益于政策導向催生出的行業機遇,而醫藥板塊本身就屬于具備剛性需求的黃金賽道,在人口老齡化及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產業需求持續旺盛?!?/p>
新能源行業景氣度持續
2022年,新能源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相關板塊業績也迎來了大幅增長。其中,鋰電池行業上游材料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鋰電材料和鋰電設備的需求持續增加,助推多家涉“鋰”業務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
融捷股份在新能源板塊業績增速最高。公司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億元至26億元,同比增長3121.58%至3707.33%。對此,融捷股份表示,公司鋰精礦、鋰鹽、鋰電設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大幅增加。此外,經營鋰鹽業務的聯營企業大幅盈利,公司確認的投資收益大幅增加。報告期內,隨著聯營企業耗用鋰精礦產出鋰鹽并銷售,上年度未實現的鋰精礦內部交易利潤同步實現。
2022年,多家公司或通過收購方式布局鋰鹽業務,或擴大生產線并投產實現了業績增長。如2022年1月份,吉翔股份完成對永杉鋰業股權的收購,戰略布局鋰鹽業務。吉翔股份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億元至5億元,同比上年增長2329.91%至2937.40%。
此外,天齊鋰業、永興材料、天華超凈、西藏礦業、中礦資源等公司也都在業績預告中提到,由于公司鋰產品產銷量同比大幅增長,業績增長明顯。
2022年光伏行業持續發展,太陽能電池片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產品市場銷售價格持續上升,由此也帶來了相關公司電池銷量以及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
愛旭股份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1.1億元至25.1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公司表示,公司2022年實現了產能結構優化,隨著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產能利用率快速提升,生產成本下降,營收和盈利水平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2年新能源行業經濟景氣度較高,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翻番,還是光伏、風電裝機量的大幅增長,都帶動了整個新能源板塊的業績增長?!?/p>
“由于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了新能源市場需求與價格的上漲以及產能與企業規模的快速擴張,從而推動業績提升?!盜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3年國際能源價格存在高位回落趨勢,因此新能源行業的業績增速或不如去年那么迅猛,但由于其市場份額仍在提升之中,且市場價格也處于相對高位,因此今年的業績仍然值得期待。
醫藥行業業績普漲
2022年,醫藥行業業績也實現了整體增長。Choice數據顯示,申萬生物醫藥行業超過100家上市公司去年實現了凈利潤增長,其中醫藥流通、生物制藥及核酸檢測等業務板塊公司業績增長明顯。
具體來看,嘉應制藥、九安醫療凈利潤增長幅度分別達34倍和18倍。艾力斯、ST冠福、亞輝龍、拓新藥業、安旭生物、方盛制藥、華大智造、博騰股份、東北制藥等公司凈利潤增幅超300%;上海誼眾、隴神戎發、金花股份、福安藥業、太極集團等公司實現了扭虧為盈。
上海誼眾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5億元至1.6億元,而上年同期為-399.71萬元,公司實現由虧轉盈。對于業績增長原因,上海誼眾表示,公司核心產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于2021年年末獲批上市后,公司已正式開展上述藥物的商業化生產及銷售工作,公司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穩步實施各項經營工作。
嘉應制藥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00萬元至52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43.02%至3419.94%。嘉應制藥表示,2022年醫藥流通行業取得較大突破,為公司利潤增加作出了貢獻。
九安醫療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5億元至175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715.90%至1825.95%。九安醫療表示,報告期內,受疫情影響,公司在美國銷售的試劑盒等新冠防疫產品需求大幅增加,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大幅增長。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