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開啟“認貸不認房”,專家稱刺激樓市效果有限
記者 | 張熹瓏
2月1日起,佛山正式開啟認貸不認房。
根據此前佛山市住建局發布的《關于停止個人住房查詢有關事項的通知》,當局于2月1日停止個人住房對外查詢業務。
此項舉措被視為配合不久前解除限購令而出臺的政策。查冊的目的在于查詢個人名下有無房產,以及房產是否再存抵押或查封情況。停止購房查冊則意味著,只要名下房產已結清購房貸款,即可當成首套來買,也就是“認貸不認房”。
“相當于放寬了房貸的認定范圍,這也和之前佛山持續出臺的支持樓市政策一脈相承。”但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也表示,該政策只屬于一個補充,“影響不會特別大。”
而對首次購房的人而言,佛山房產中介陳靜更是坦言“這個政策沒什么影響”:“是為了讓更多剛需客戶更容易上車。但如果沒買過房或者還有房貸在身,就不是政策的覆蓋范圍。”
刺激樓市效果有限
自2022年以來,佛山在出臺支持樓市政策上“一路狂奔”,前有降低人才T卡門檻、“滿五不限購”政策出臺,后有公積金政策放松、發放購房消費券。而最重磅的,莫過于2022年12月佛山全域解除限購令。
解除限購令搭配認貸不認房使用“效果更明顯”。“以前如果你名下已經有兩三套房子,銀行不會再提供貸款。但現在如果這兩三套房子都沒有貸款,就能繼續貸款買房。”陳靜說。
從這個角度來看,認貸不認房可以視為解除限購的輔助政策。購房數量和貸款不做限制,可以說在佛山,不論多少套房都可以買。
“新的政策屬于一個補充,增加買房者的杠桿、降低利率。”鄧浩志提到,沒有按揭在身的業主再次購房,一方面首付只需要給兩成,降低了一成;另一方面利息也比二套房貸更低,能夠降低成本。
目前,佛山首套購房商業貸款利率為4.1%,處于歷史最低。而在此前,二次購房的貸款利率達到5.39%以上。可以說,認貸不認房起到正向作用。對于部分難以企及廣州房價的當地居民,也將提高其“轉戰”佛山購置物業的吸引力。
不過,鄧浩志亦指出,就刺激樓市而言,該措施跟限購解除相比是不同量級,“論作用絕對是限購放開影響大,該釋放的購買力基本上都釋放了。”
除了佛山,此前南京部分銀行、鄭州等地業已推出認貸不認房。
2022年供求齊降
回顧2022年的佛山樓市,成交一落千丈。無論是土地市場還是房地產市場,都出現冷清的供求齊降情況。
由于疫情影響、宏觀經濟低迷,房企暴雷項目爛尾等負面因素影響,佛山商品房供求量創歷史新低。克而瑞數據顯示,全年供應僅936萬平方、成交1129萬平方,同比分別下跌42%、26%。其中,作為成交主力的商品住宅量銳減至757萬平方,同比2021年下跌33%。
與之緊密相關的土地市場也表現低迷。數據顯示,2022年佛山涉宅用地供求量跌至近五年最低位,成交地塊絕大部分被房企以底價拿下。全年商住用地供應僅完成計劃的67%,成交量較2020及2021年降幅達70%、52%。
經營性用地年度供求量也呈明顯下降趨勢,多宗土地出現撤牌、流拍現象,央企國企及地方城投在土拍中頻頻托底,全年溢價率僅0.87%;經營性用地樓面價為5210元/㎡,成交面積641萬平方米,均創下五年來的新低。
反映在宏觀數據上的,則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的負增長。2022年,佛山固定資產投資下降3.6%;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1956.52億元,同比下降16.5%;其中住宅投資下降16.2%。
分地區看,禪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南海區下降26.3%,順德區增長1%,三水區下降42.9%,高明區下降52.4%。區域內分化進一步加重。
樓市下行的連鎖反應
作為“超高土地財政依賴城市”,佛山的樓市下行也給整體經濟帶來一擊。
對于佛山而言,土地收入是最重要的財政支柱之一。根據中指研究院,2017-2021年佛山平均土地財政依賴度超過140%,位居全國第二;2017-2021年,佛山賣地收入累計達到4897.5億元。
“房地產及其上下游對整個國內經濟的拉動非常大,房地產基本占GDP大概7%-9%的水平。房地產和上下游所有行業相加,對GDP的影響大概接近1/3。”鄧浩志表示,房地產不行,上下游的水泥、建材、家私、電器企業等,都受到影響。
而佛山恰好就是大批建材、家居家電企業的匯集地。這也導致2022年輕工業出現負增長。2022年,佛山全市規模以上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792.59億元,同比下降0.1%。
佛山陶瓷龍頭蒙娜麗莎公告顯示,預計2022年虧損3.2億元至4.6億元,同比下滑201.64% - 246.10%。而哪怕是去年銷量冠軍的碧桂園,前三季度僅實現凈利潤6.12億元,同比大跌95.92%。
同樣有著較嚴重土地依賴癥的珠海2022年房地產投資開發亦有明顯下滑,1月30日起當地已有銀行首套房房貸利率最低可按3.7%操作,且無其他特殊要求。目前,這一利率水平為全國最低。
“房地產企業爆雷的問題加劇,還會引發一個問題,即影響金融系統的安全。”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引擎。如果這個引擎熄火,很難補上去。
從三駕馬車的角度來看,房地產橫跨其中兩駕馬車:對開發商而言是投資端,對老百姓而言是消費端,影響范圍非常大。
目前來看,前文提到的救市政策多數只維持了短期刺激效果。根據佛山房產信息網,1月份佛山新房網簽3062套,簽約面積約34.74萬㎡,同比下滑48%、環比下滑58.23%。
“佛山市場已經見底,并且開始有一點復蘇了,但是復蘇可能力度還不是太大,所以還需要相關政策進一步加碼。”鄧浩志認為。
光線傳媒:目前來源于電影《深海》的營收約為1.8億至2.2億元光線傳媒公告,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5日24時,公司全資子公司主投、發行的影片《深海》累計票房收入(含服務費)約為6.62億元(最終結算數據可能存在誤差),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報表營業收入的50%。截至2023年2月5日,公司來源于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18,000萬元至22,000萬元(最終結算數據可能存在誤差)。目前,該影片還在上映中。
新華時評:中國釋放經濟潛能為世界注入信心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 題:中國釋放經濟潛能為世界注入信心
新華社記者馬曉澄
出境游咨詢量和訂單量暴增、多個省份包機出海搶單、企業外出洽談業務積極性高漲、多個外企投資項目已經提上日程或者開始動工……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經濟的活力正在加速釋放,前景光明的中國經濟正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定海神針”。
在過去三年,中國始終強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過去三年里,中國經濟年均增長4.5%,增速遠高于世界經濟平均增速1.8%,也高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1.6%、0.7%和-0.3%。
去年底到今年初,隨著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促進人員、資本、技術等多種生產要素流動的因素不斷疊加。工廠機器轟鳴,服務業的人氣在迅速回升,消費也在加速反彈。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這是連續3個月收縮后,制造業PMI重返擴張區間,表明中國經濟景氣水平明顯回升。
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且長期向好,這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也是面對各種艱難險阻、重大挑戰的底氣。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隨著各項政策的持續發力,中國經濟穩步回升,潛能持續釋放,將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和力量。
近期,多個國際機構紛紛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的討論不斷增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4.4%大幅上調至5.2%。摩根士丹利近期把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至5.7%。高盛集團認為中國當下市場回升不僅是消費和服務貿易恢復,更是“跨越許多產業、基礎更加廣泛的增長恢復”。
國際輿論看好中國經濟巨大潛力和重大貢獻。歐洲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東方匯理認為,中國今年為國際企業提供了“最大的確定性”,強勁的增長和反彈是最大的確定性,唯一的“不確定性”是增長的程度和速度。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認為,中國2023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遠超美國和歐盟。也有外國商界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將為世界帶來驚喜。
在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期間,與會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將顯著降低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國際社會和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不斷回暖的中國經濟也必將為全球經濟平穩發展帶來更大貢獻。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