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重磅宣布:“清空”!只保留黃金、盧布和人民幣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2月9日,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科雷切夫表示,本年度財政部將清空國家財富基金中的歐元份額,將只保留黃金、盧布和人民幣。
2月9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報6.7817,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5點。
俄烏沖突以來,人民幣在俄羅斯地位上升。
俄媒:美元在俄羅斯正輸給人民幣
2022年9月6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布該公司將把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付款方式從歐元和美元改為盧布和人民幣。
2022年11月23日,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合會化肥生產和市場委員會主席德米特里·馬澤平在向俄羅斯總統普京匯報工作時表示,俄羅斯烏拉爾URALCHEM集團開始使用人民幣與巴西結算化肥。他表示,由于人民幣目前流動性最佳,發展中國家愿意使用人民幣支付。
2022年10月3日,根據俄羅斯商業咨詢網站援引莫斯科交易所數據,莫斯科交易所共完成T+1人民幣/盧布交易64900筆,交易金額703億盧布,同日美元/盧布成交29500筆,交易額682億盧布。人民幣交易額在莫斯科交易所首次超越美元,成為該交易所交易量最大外幣。
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消息報》網站12月26日報道,俄羅斯工業通訊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人民幣在俄羅斯中小企業外匯結算中占比超過歐元,二者占比分別為31%和28%。俄羅斯其他大型銀行也證實了這種趨勢。一些金融機構還表示,它們因此推出了新服務。接受本報采訪的專家解釋說,人民幣在企業家當中的受歡迎程度證明,企業正在轉向新市場,尤其是中國。
根據俄羅斯工業通訊銀行的報告,2022年5月至10月,約15%的俄羅斯中小企業使用外匯。而在使用外匯結算者當中,34%選擇美元,31%選擇人民幣,28%選擇歐元。
調查報告指出,人民幣之所以受到青睞,是因為與亞洲的貿易增長,以及使用人民幣的支付風險比使用美元和歐元低。
報道稱,從俄羅斯央行12月對金融穩定的評估來看,在西方制裁背景下,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俄羅斯市場上使用美元結算比例從52%降至34%,歐元從35%降至19%。而人民幣的比例已接近歐元,在今年4月至9月間從0.4%上升到14%。在此期間,盧布的占比為32.4%。人民幣在交易所的交易量占比從3月的3%躍升至11月的33%。
報道表示,多家俄羅斯大型金融機構也證實,人民幣在企業國際結算中的受歡迎程度呈上升趨勢。
圓點銀行分析師指出,2022年約42%的商人選擇人民幣。今年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業務較2020年增長506%,較2021年增長294%。
地緣競爭加速“去美元化”
據環球時報援引俄羅斯《觀點報》2月7日文章稱,曾預測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最著名美國經濟學家努里爾·魯比尼預測,世界將拋棄美元。目前不僅俄羅斯,西方也在拋棄美元。他還作出更令人震驚的預測是,這(去美元化)將發生在十年內。他稱,這是因為美國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日益激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兩種相互競爭的全球儲備貨幣。
魯比尼表示,目前的一些現象加速了世界去美元化的進程。首先,在美國和歐盟與中國、俄羅斯和伊朗之間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美元作為外匯儲備正被快速拋棄。俄羅斯在外匯儲備中放棄了美元和歐元,轉而支持黃金和人民幣。這是一種正常的做法,各國央行總是持有貿易往來最活躍國家的貨幣。中國和沙特阿拉伯于去年年底進行首次用人民幣支付的重要交易。魯比尼認為,其他國家也可能效仿。
編輯|程鵬 張錦河?杜波
混合估值法理財產品密集面世 有望為債市注入穩定配置資金繼公募基金推出多款混合估值法產品后,近期招銀理財、工銀理財、平安理財、興銀理財、徽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財產品,以尋求在產品規模和投資者持有體驗之間達到平衡。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記者表示,此類產品將為債市注入一些穩定的配置資金,有利于債市回暖。該類產品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凈值更加穩定,持有體驗更好,利于長期持有;對發行機構而言,此類產品有助于緩解贖回潮下理財保有規模的持續下跌。
第三種估值方式
混合估值法在凈值不回撤與產品高收益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其指的是銀行理財產品或公募基金產品在投資端配置資產時,將兩種估值方式(攤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相結合,部分投資資產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部分采用市值法估值。
理財機構當下密集推出混合估值法有深刻的背景原因。2022年資管新規《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實施后,市值法估值下理財產品很容易形成“理財贖回與債市走低”的負向循環:債市下跌—理財凈值縮水—投資者大量贖回—機構賣出債券—債市加速下跌。
去年11月份的銀行理財贖回潮就是上述負向循環的例證。國盛證券固收團隊首席分析師楊業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管新規落地后,市場下跌時理財成了市場波動的放大器,比如2022年11月份債市就經歷了理財贖回潮,因此,贖回潮后理財公司偏好發行一些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計價的封閉式理財產品。
實際上,重新進入大眾視野的攤余成本法,在資管新規實施之前是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流估值方法,該估值模式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慮其買入時的溢價與折價,在其剩余期限內平均攤銷、每日計提收益。
對比看,上述兩種估值方法各有利弊。市值法下凈值體現了市場波動,利于引導投資者長期、理性投資,但劣勢是理財產品負債端脆弱,可能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攤余成本法的優點是產品收益平滑,缺點是對市場波動鈍化,掩蓋了產品的真實風險情況。
混合估值法部分結合了兩種估值法的優勢,也是資管新規實施后市場嘗試的第三種估值方式。以某大型理財公司推出的一款混合估值理財產品來看,該產品投資端60%至80%的固收資產以持有到期為目的,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20%至40%的資產以交易為目的,采用市值法估值;0%至10%為權益及衍生品類資產。
明明表示,該類產品對個人投資者和發行機構均有利,前期理財贖回潮挫傷了投資者信心,在投資者風險偏好下行背景下,凈值更穩定的混合估值產品有利于吸引客戶。
“混合估值理財產品可能發展成為信用債市場重要的增量配置需求來源。”楊業偉表示,攤余成本計價產品對債券久期有約束,在債市上漲時可能錯過博取資本利得的機會,進而影響債券組合收益。而混合估值法產品,既可以通過攤余成本計價部分保證凈值的相對穩定,又可以通過市值法估值部分提高組合收益。
仍存在流動性不足等弱點
盡管混合估值法產品有諸多優點,但其也有不足之處。據記者梳理,目前理財公司推出的混合估值類產品的資產配置比例中,攤余成本法計量的資產占60%或更多,而市值法計量的資產占比在20%左右,因此依然有流動性不足等缺點。
明明稱,“混合估值產品出現后,還需觀察此類產品最終的募集規模,其封閉屬性可能不被一些流動性偏好較高的投資者接受。”
招商證券尹睿哲固收團隊也認為,首先,由于封閉期的限制,混合估值類產品的流動性較市值法產品更差,對偏好做“活錢”管理的投資者而言并非首選。其次,混合估值類產品中部分資產以持有至到期為目的,采取攤余成本法計量,對市場波動較為鈍化,或掩蓋資產的真實風險。再者,混合估值類產品中以攤余成本法計量的資產依然受到久期匹配、持有至到期等諸多約束,還需觀察發行后的市場反映及監管態度的變化。從長遠來看,隨著市場發展和投資者理念的逐漸成熟,預計市值法產品仍將占領主流。
下周一早高峰預計將嚴重擁堵本報訊(記者??劉洋)下周一為本市中小學開學首日,通勤、通學出行疊加,交通壓力增大。據北京市交通委預計,下周一早高峰城市路網峰值將達8.3,處于嚴重擁堵級別。請市民盡量避開高峰時段和學校周邊道路,錯峰出行,優選公交出行、綠色出行。
隨著社會生產生活全面恢復,通勤、通學出行疊加,預計下周(2月13日至19日)將呈現高峰壓力突出、持續時間長,早高峰提前、晚高峰延后,商務辦公區和學校周邊道路交通壓力集中等特點,工作日早晚高峰城市路網峰值均在8.0左右,達到嚴重擁堵級別。其中,周一早高峰、周二和周五晚高峰壓力突出,峰值預計達8.3。
預計早高峰較近期提前30分鐘左右,晚高峰延后25分鐘左右。早高峰7:45左右達中度擁堵級別,8:15左右達嚴重擁堵級別并持續45分鐘。晚高峰18:15至18:45擁堵嚴重。其中,周一早高峰8:00至8:30交通壓力最為突出;周二和周五晚高峰18:00至19:00交通壓力最為突出,或將突破8.3,個別熱點地區和路段短時交通峰值或達8.8。
空間上看,史家學區、西長安街學區、德勝學區、中關村學區等重點學區,國貿、望京、中關村軟件園、五棵松、麗澤商務區、豐臺科技園等重點商務辦公區周邊高峰時段交通壓力集中。
東部、北部、西部區域二、三、四、五環,以及京藏、京承、京港澳、京開、機場高速、京通快速等主要高速公路,蓮石路、阜石路、萬泉河路、西直門北大街、朝陽北路、朝陽路、菜戶營南路等主要聯絡線,早晚高峰交通流將呈現“早進晚出”明顯潮汐特征。
為有效應對下周“開學周”全市交通運行壓力較大的嚴峻形勢,全市多部門協同聯動,多措并舉,加強重點區域交通疏導,加大公共交通運力投放,全力保障市民出行。教育部門組織各校學生錯時到校、即到即進。公安交管部門加強警力部署,做好校園周邊秩序維護、停車引導和事故快清快處。
交通部門組織公交、地鐵采取增加高峰時段運力、延長高峰運營時長等措施,保障市民順利出行。軌道交通在既定運力的基礎上,適時延長早晚高峰運營時間。在天通苑北、天通苑等大客流車站增派保障力量,強化服務引導,做好大客流應對準備。地面公交在重點區域加大運力投入,縮短發車間隔,減少乘客候車時間。延長高峰時間,做好客流銜接。加強學校周邊及重點區域調度,根據道路擁堵情況和客流需求,及時投入備班運力。加強共享單車秩序維護,在學校附近、軌道交通站點加派專人值守,迅速補充共享單車運力;在學校周邊加強單車清淤力度,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順暢。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