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盛首席執行官Solomon:CEO群體的共識已變得“更加溫和”
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表示,在去年預測美國經濟可能走向衰退的之后,現在首席執行官們的情緒已經有所改善。
“在CEO群體中,共識已經變得略微更加溫和,也就是我們可以度過這個階段實現軟著陸,” 現年61歲的Solomon周二在瑞信集團會議上表示。“相比6-9個月前,感覺軟著陸的機會好了一些。”
高盛上個月開始實施計劃裁減約3,200個職位,占該行員工總數的6.5%,這也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之一。此舉旨在應對費用上升以及收入和利潤下降。
各個業務線放緩,進軍消費者銀行業務耗資龐大,以及市場和經濟前景不確定,都促使高盛采取行動控制成本。
高盛計劃在2月28日舉辦投資者日活動,這是該行歷史上的第二次。
美股三大指數悉數轉漲美股三大指數悉數轉漲,此前納指跌逾1%。
短債大增百億,廣州房企“一哥”進京不組隊的底氣何在?導讀
廣州一哥越秀地產再戰北京樓市,不要隊友、獨自開發。
來源?|?債市觀察
去年跑贏樓市的越秀地產(0123.HK)近期“狂飆”之勢不減。
近日,越秀通過全資子公司青島康景實業有限公司分別以25.99億元、33.12億元獲得北京市石景山蘋果園地塊和昌平產業信息園二期地塊,合計59.11億元。
這是越秀第一次嘗試在北京獨資開發項目,甚至從去年至今,越秀也僅有北京這兩塊地是完全獨資獲取的。此外,這次拿地也是越秀近年來持續百億拿地擴張達到的一個新階段。
這個新階段就是,如果越秀在北京成功打造出經典項目,那它將徹底從區域性房企質變為全國性房企,雖然越秀已經在廣州坐穩了當地房企一哥的位置,但北京仍是全國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城市。
面臨機遇的同時,越秀也面臨著風險。由于越秀已經連續三年每年斥資數百億拿地,其短期負債規模也大幅增加,同時經營性現金流從2021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均為負值。
這些埋藏的風險都在蠢蠢欲動,時刻考驗著越秀的運營能力。如果越秀能通過負債擴張最終實現平穩的規模性發展,那也是市場所期待的,畢竟房地產行業很久沒有看到身強體壯的“黑馬”了。
01
“不差錢”的越秀短債激增
銷售額逆市增長是越秀敢于持續拿地擴張的底氣。
2022年全年,大部分房企銷售額同比下滑40%~50%,而越秀銷售額為1250.3億元,同比逆市增長8.6%,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101.2%。
進入2023年,越秀依然保持上漲態勢,1月銷售同比上升約76.3%,達到88.84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為23.65萬平方米,同比上升約21.0%。
這個1月的數據值得看一下,因為中間有一周是春節假期,而去年1月銷售額是50.4億元,同比下降約44%。顯然,越秀在今年1月是借勢疫情防控放開的利好趨勢,加大了推售力度,加上去年的基數比較低,才取得了同比大增近八成的數據。
銷售端穩了,越秀在土地市場上就沒有后顧之憂,近三年來,越秀的土地投資支出不斷增加,每年的土地投資都在400億左右。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越秀土地投資支出為410億元,超出原本的土地預算近110億元;2021年,越秀地產拿地支出444.8億元,新增37幅地塊;2022年受行業影響,越秀拿地金額縮減至約346億元,但拿地數量仍達到30幅。
在加大土地投資的同時,越秀每年的新增融資也在大幅增加。
2020年,越秀新增融資177.1億元。到了2021年,越秀新增融資高達438.3億元,其中境內融資約289.4億元,境外融資約148.9億元,總借款約755.3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越秀去年至今境內外發債融資額度已達256.53億元。此外,浦發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也為越秀提供意向性融資,其中工商銀行為越秀提供不低于300億元的金融支持額度,用于房地產并購、保障性租賃住房、城市更新、公募REITS等業務。
但在投融資快速增加的同時,越秀的債務端也開始出現大幅上升。
2020年越秀未來一年到期的借貸總額約為165.76億元,是2019年的
2.32倍;
2021年這一數字上漲至298.01億元,同比增加約
133億元;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越秀一年內到期借貸約為179.2億元。
越秀地產董事長林昭遠在2022年業績會上曾表示,公司“不差錢”。對于有著雙重國資背景的越秀來說,確實有這份底氣,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也連續五年增加。
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2022年上半年,越秀的貨幣資金為390.54億元,剔除受限資金后為260.68億元,而公司一年內到期借貸為269.59億元,賬面資金并不能完全覆蓋到期借款。
更值得注意的是,越秀三大現金流中,投資性現金流已經連續五年為負,而經營性現金流為-46.76億元,是2018年以來首次為負,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這個數字依然為負。
明源地產研究院曾發文解釋稱:
經營性現金流為正歷來是房企穩健經營的標準。
萬科就被屢屢提及其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連續13年為正的穩健標志,因為經營性現金流的流入以回款為主,而流出以拿地和建安費為主,經營性現金流大于零,表示回款可以覆蓋拿地,是現金流穩定的重要保證,也體現了企業抵御流動性風險的能力。
以此來看,越秀經營性現金流出現負數,只有兩個原因,要么是回款降低、要么是拿地支出快速增加,導致現金流為負,短期內快速擴張可能導致這種結果,但肯定不可能長期持續。
越秀的擴張腳步應該放緩一些,等一等市場的回暖了。
02
越秀“重南輕北”,
新總裁董毅能否重拾“存在感”
2月12日,我國2022年內地GDP30強城市名單公布,北京是唯一進入前十的北方城市,與之相鄰的直轄市天津已經連續三年掉出前十。名單上其他幾個北方城市也很好統計,青島、鄭州、濟南、西安、煙臺、唐山和大連,其中有三個城市GDP在1萬億元以下。
與之對應的是,越秀的全國戰略布局也是很明顯的“重南輕北”。
在越秀“1+4”的全國戰略布局中,廣深為主的大灣區是核心發展區域,規模第二的是華東地區,接下來是華中區域,北方區域和西部區域相對規模較小。
越秀在2022年獲取的開發項目中,有且僅有一幅北方城市的項目,位于鄭州市金水區,還是合作開發,越秀的權益拿地金額為4.22億元。
在北方區域,不算近日獲取的北京兩項目,越秀在北方開發的項目也只有7個,不僅數量少,銷售規模也比較小。
而在越秀拿下北京石景山、昌平兩地塊前幾天,旭輝華北區域總董毅正式入職越秀,擔任北方區域副總裁兼北京公司總經理,主管投資。
董毅畢業于哈工大,2017年加盟旭輝,曾任旭輝集團華北區域總裁。2023年1月,旭輝合并華北、西北區域,董毅辭任華北區域總裁職務,隨后入職越秀。
對兼任北京城市總的董毅來說,現在的越秀北京和當年的旭輝北京面臨的局面有些類似,即對集團銷售額的貢獻都很低。
2022年上半年,越秀北方區域銷售額僅24.15億元,在越秀地產489.1億元的總銷售額中,占比不到5%,2021年的占比也僅有4%。
由于越秀2021年才進入北京,且僅有一個合作開發項目,越秀在北京的銷售額更低,而且去化速度也很慢。
2021年5月,越秀聯合北京本地國企天恒置地首進北京,共同開發懷柔的越秀天恒·懷山苑項目。
懷山苑28棟住宅樓在2021年11月26日全部取得預售證,目前共有10棟樓處于預售狀態,預售房源381套房,其他18棟已開盤狀態。天朗數據顯示,懷山苑新增供應1019套,可售存量947套。
截至目前,越秀天恒·懷山苑網簽套數只有19套,成交均價36610.6元/平米,簽約面積2252.25平米,粗略計算,網簽成交額約為9234萬元。
而據財報顯示,越秀在北京2021年、2022年上半年的合同銷售額合計為1.89億元,按上述成交均價推算,合同銷售面積約為網簽面積的2.25倍,合同銷售套數應該在43套左右,按預售房源數量計算,去化率僅為
11.28%。
業內營銷人士分析說,“懷山苑賣不動,主要是位置比較偏遠,地處懷柔,距離市區比較遠,戶型以疊拼、洋房、小高層為主,多為110平米以上的三居、四居的大戶型。”
到目前為止,越秀在北方區域獲取的開發項目9個。過去,越秀北方區域的銷售業績主要來自青島和濟南,老將董毅加盟后,越秀北京顯然要挑起主力銷售的責任。
董毅在主管旭輝北京的五年中,將旭輝北京從商辦禁售的困境中重新帶回百億梯隊,估計越秀總部對董毅的期望也不會低于100億的規模,此外還有更重要的回款能力。
在對越秀全國戰略有至關重要的城市,董毅的位置顯然是關鍵的,雖然不在大本營廣州,卻能決定越秀未來的發展姿態。
明輝國際(03828)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收入約8.91億港元,同比增長49%;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281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4690萬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據悉,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約1.98億港元。因集團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加強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潤率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個百分點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