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發科技首席信息官龍芳:女性要敢于“向前一步”
工作之余,金發科技首席信息官龍芳喜歡讀書。閱讀是她發自內心的喜歡,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推薦了《向前一步》這本書,女性要大膽地“往桌前坐”,主動參與對話與討論,勇于接受挑戰,滿懷熱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我很任性,就是要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為之不懈努力!”畢業于西安郵電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龍芳,現任職金發科技的首席信息官,一直奮戰在廣州科技戰線的最前沿。她是一個典型的理工女,但在交談中,記者能感受到她的自信、干練與果敢。
做最難的活:
信息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石
2015年5月,龍芳投身制造業,加盟亞太第一的改性塑料龍頭企業金發科技,任職首席信息官,獻力中國工業4.0.金發科技是一家集新材料研發、生產制造和銷售于一體的民營企業,分支機構遍布全國乃至歐美、南亞,這使得企業信息化建設具有相當大的難度。“我們要保證公司發展到哪,信息化支撐就鋪開到哪。信息化設施就是公司管理者的‘眼睛’和‘手’,幫助他們看得見、抓得住。”她坦言,信息化建設不僅僅為企業做信息化的系統,而且要進行一場刀刃向內的變革,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這簡直是全世界最難的事。” 龍芳強調,抓住信息的本質就是通過推動業務尋求變革,為現代化制造企業構建堅實的管理基石。
為了做好工作,她深入到金發科技位于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研發制造基地廣泛調研,了解業務細節、分析業務特性、判別業務差異,導入先進的管理理念。通過海量的溝通協調,促使集團內各分子公司、各職能部門積極參與信息化建設,協同創新、實現管理變革。依靠她過硬的專業能力,及對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精準預判,建立了金發科技信息化的“四梁八柱”, 為現代化制造企業構建信息化管理的基石。對企業來說,信息化變革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降本增效。拿2020年與2015年對比,公司的改性塑料板塊5000員工完成了過去7000員工的180%的工作量,通過信息化建設促進企業內部協同,人效提升了150%,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就這樣,用成績說話,龍芳與其小伙伴的工作獲得公司同事們的認可。“現在都是業務部門的同事主動找我們做項目。”她開心地說道。
做最喜歡的事:
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回想這段充滿挑戰的歷程,她認為成功的原因在于:格局大、眼光遠,不糾結當下的問題,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此外,不計較自己的得失,處于“無我”狀態,團結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當旅途開啟時,“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她認為關鍵在于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變成擅長做的事情,如此就會樂于其中。龍芳以為,如果“干一行,厭一行”,這樣的人生是很痛苦的。如果能夠接受工作當中所有的快樂喜悅與艱難痛苦,享受克服困難的過程,就能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龍芳相信女性在職場里面是具有優勢的,“特別像在金發科技這種高管團隊幾乎都是男性的情況下,女性特有的、相對柔和的處理方式,更有利工作的推進。”多年的職場經驗帶給她信心,女性特別有韌性,能夠沉得下心來去做事,不會為了功利的事情去急功冒進。此外,龍芳補充道,“我們不能只以女性自居,應該以高質量的工作標準來要求自己。”
有姿有味
讀書對我而言就像空氣與水一樣重要
“翻開讀書軟件,查看最近半年的讀書情況,不知不覺我已經看完21本書,正在讀的書多達13本。”
“閱讀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沒必要強迫自己去看書。雖然每天很忙碌,但我會利用碎片時間閱讀,基本上每天要看一兩個小時的書。于我而言,讀書就像空氣和水一樣重要,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從全方位了解癌癥知識的《癌癥真相(你可以離它更遠些)》,到談論如何面對終將到來的衰老與死亡的《從容的告別》,再到鼓勵女性職場自信的《向前一步》……閱讀就像清泉一樣滋潤生命,從這些作品中可以擴展視野、萌生思考、給予力量。”
“當勸慰別人時,我常常引導他們:在做事和權力之間,你要敢于去上位,敢于在逆勢中力挽狂瀾。遇到女性缺乏自信時,我建議她們看《向前一步》這本書,女性要大膽地‘往桌前坐’,主動參與對話與討論,鼓勵女性勇于接受挑戰,滿懷熱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強信心·開新局 “向海圖強”:遼寧大連著力做好海洋經濟文章
“過去咱是因海而生,現在要向海圖強,做足海文章。”大連鹽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德偉指著規劃展板興奮地向記者描繪著企業未來三年的發展藍圖。
早春時節,記者在大連登漁船、進企業、訪鹽場,感受“北方明珠”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逐夢藍海的澎湃激情。
三產融合,做大做強藍色產業鏈
大連復州灣,海鹽田在晴空的映襯下色彩斑斕。身處全國四大海鹽場之一,大連鹽化集團年產海鹽70萬噸以上。除了制鹽,這家企業還建設了海洋化工生產基地、打造海鹽文化主題公園,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大海給了我們無限的發展空間。”劉德偉說。
天正集團大黑石養殖基地內,竹莢魚、紅鰭東方鲀、云紋石斑魚等優質魚類在一排排圓形養殖池中歡快游弋。工人們正在投食,群魚歡騰。“每年秋冬季,我們把魚從海洋牧場轉移到陸地越冬,再過一陣,它們就可以回到大海了。”集團副總經理劉圣聰說。這家企業每年養殖各類海水魚2000余噸,銷往全國各地和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
北緯39度,獨特的地理優勢,產出的大連海鮮中外馳名。2022年,大連海水養殖面積695萬畝,實現海水養殖產量208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766億元。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總數達到28處,海水養殖規模、產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處于領先地位。
大連瑞馳集團的產品研發實驗室里,香氣四溢。研發人員正在研制各種海鮮預制菜;9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身著無菌工作服的工人緊張忙碌。從煙熏三文魚到饞嘴烤魚,從鹽烤白蝦到鲅魚水餃,百余種海鮮預制菜從這里“游”向千家萬戶的餐桌,并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2年大連海洋經濟總產值達3800億元,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創新驅動,打造海洋裝備制造集群
向海圖強,離不開科技支撐。近年來,大連依托創新驅動,推動海洋裝備制造業集群式發展,促進相關產業向中高端攀升。
LNG雙燃料動力超大型原油船、智能大型特種勘探船、300至4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大型集裝箱船……大連擁有大連造船等三大船企,建有5個船舶配套園區,基本形成了集船舶建造、修理及技術研發等為一體的船舶工業集群。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先后研發成功。
黃海之上,300多座高約百米的“大風車”傲然聳立,巨大的風電機組葉片不停轉動。這是并網不久的中國華能集團大連莊河海上風電場址項目,也是我國北方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年上網電量可達17.3億千瓦時。
在大連華銳重工鑄業有限公司,一批海上風機前機架鑄件產品正在緊張加工,300件大型鑄件產品加工完成后,將通過海運出口法國。公司總經理孫福俊說:“訂單已排產到今年年底,需求出現井噴,我們都在加班加點地干,今年預計出產高端鑄件產品11.5萬噸,產值超14億元。”
通過海洋科技有效帶動,大連海洋產業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大連市科技局局長原馳說,大連將聚焦海洋技術攻關和未來發展方向,建設高端海洋科技創新平臺,瞄準世界海洋科技前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領先的創新突破成果。
中國科幻如何“熱”下去、“走”出去?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段時間,《流浪地球2》《三體》等影視作品在網絡上引發持續關注,主打中國題材、展現中國想象和中國文化的科幻影視作品越來越受到認可,為中國科幻產業發展注入了信心和活力。
然而,“上月在家割麥子,下月就進組搭‘飛船’”,很多從業人員難以憑借專業工作維持生計,劇組每次拍攝都要花大力氣尋找甚至重新培訓人才等現象,凸顯科幻產業面臨諸多待解難題。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科幻想要持續“熱”下去、“走”出去,需要提升工業化水平、培養創意人才、健全投融資機制等,通過構建健康的產業生態體系,不斷產出高質量作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科幻根植于現實發展
影視作品是時代的一面鏡子。
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神似現實中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這種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裝置的核聚變力量,是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沿科技;世界上已知強度最高的“碳納米管”也許有一天真的可以用來建造“太空電梯”;2045年,地球車站、空間驛站等都有望成為現實……《流浪地球2》上映后,中核集團等數十家央企向電影主創團隊“展示”自己頗具科幻感的研究成果,引發眾多網民驚呼:“原以為是科幻片,沒想到是紀錄片。”
“天眼”觀天、“嫦娥”探月、“夸父”逐日……我國在科學前沿取得的引領性原創成果、在戰略領域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科幻創作者馳騁的想象力貢獻了不竭動力和源泉。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顯示,中國從2012年的34位上升到2022年的11位,成為國際前沿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貢獻者。
正如《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所言,中國的飛速發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才是中國科幻存在和發展的土壤。
“觀眾經常看到我國航天員出艙、探測器落月等新聞,才會信服科幻電影中呈現的場景。”“流浪地球”系列影片導演郭帆說,科技進步為科幻文藝的傳播提供了現實依據,經濟發展為科幻創作提供了足夠大的文化消費市場。
近年來,我國接連發布《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北京提出發展科幻產業,打造科幻產業集聚區。上海、成都等地舉辦科幻論壇、會展、賽事等活動,助力科幻產業蓬勃發展。《2022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科幻產業總營收829.6億元,同比增長50.5%。
向前奔跑的同時,中國科幻具有鮮明的特點。
“盡管電影沒有刻意去體現中國元素,但處處都體現了中國情感。”《流浪地球2》美術指導郜昂說,中國電影不再局限于講中國的故事、中國人的故事,正在試圖講述世界的故事、人類的故事。
中國科幻的發展在中國大地播下了科幻與科學的種子。科幻是科技創新和文明進步的重要引導力量,有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2021年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提出“實施科幻產業發展扶持計劃”。《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提出,鼓勵科技工作者與文學、藝術、教育、傳媒工作者等加強交流,多形式開展科普創作。
電視劇《三體》總導演楊磊介紹,創作團隊在前期花了3個多月時間采訪射電天文、天體物理、納米技術、粒子對撞等各個領域的科學家。有評論認為,來自科學家的專業意見為科幻影視劇插上了科學的翅膀,讓這些作品更加具有現實觀照性。這無疑讓藝術創作的腳步走得更遠更扎實,也讓觀眾從作品中感受更多的科學滋養。
人們對于科幻關注度的提高也促進科幻影視作品創作團隊不斷成長。一部《流浪地球2》,從籌備、拍攝,到后期制作,歷時1400余天。5310張概念設計,9989張分鏡頭畫稿,道具服裝超950000件,102個科幻主場景,置景展開面積超過900000平方米,制作超4000個視效鏡頭……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制作一部科幻影視作品背后的艱辛。在啃一個個“硬骨頭”的歷練中,從業人員越來越有經驗。電影《流浪地球2》《深海》《熊出沒·伴我“熊芯”》、電視劇《三體》等作品的年輕創作團隊逐漸成長。
構建生態促國產科幻加速“破圈”
受訪專家認為,中國科幻產業“熱”下去、“走”出去,仍需補上獨立創作空間有限、工業化水平不足、創意人才缺位、投融資機制不健全等“短板”。
首先要減少不確定性,增加程序透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文化創作需要空間,要減少不確定性,增加程序透明,使創作者有信心堅持正確的創作方向,不因小失大,因噎廢食,杯弓蛇影。
“創作不能被少部分無限放大的輿論所綁架,電影也不能唯商業唯市場所驅動。”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電影應該追求藝術性與商業性最大限度的一致。
此外,國產電影的工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劇組的工人上個月還在家收割麥子,這個月就進組搭‘飛船’了,之后可能又回去務農。四年前制作《流浪地球》的一些人已經離職,我們需要花很大力氣再去尋找甚至培訓專業的人。”在郜昂看來,國產科幻片的產量還不足以讓從業人員以專業工作來維持生計,讓這個行業良性循環起來。
“讓想象力落地,需要符合國情的強大電影工業體系——不光是設備和技術,更是流程和標準。”郭帆說。《流浪地球》拍攝完成后,郭帆工作室和北京電影學院聯合成立了電影工業化實驗室,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電影工業的標準化管理和運作流程。“我們追求的目標不再是單一鏡頭做得多么精美,而是有流程管理地去完成幾千個相對水平不錯的鏡頭制作。”郭帆說。
“有了完備的電影工業體系,很多制作環節就不必重復勞動、反復摸索,電影人就更容易在前人經驗基礎上創作出優秀作品,制作水平和生產效率也會更有保障。”“流浪地球”系列影片制片人龔格爾說。
創作者和好內容的稀缺也是困擾從業人員的難題之一。科幻文學作品是科幻影視作品的“土壤”。近年來,中國科幻銀河獎、華語科幻星云獎等獎項讓更多科幻創作新人“嶄露頭角”。雖然近年來出版的科幻小說數量、網絡科幻文學數量均不斷增長,但能持續寫作并保持高水平作品的科幻作家依然稀缺,科幻影視劇也數量稀少。
“科幻作品整體偏少,不利于產業繁榮。”《三體》電視劇總制片人白一驄說,希望更多的政策、資金注入科幻領域,讓產業板塊變大,實現“厚積薄發”。
《中國科幻發展報告(2015-2020)》顯示,截至2021年6月,國內共有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18所高校的近30位老師開設了28門科幻類課程。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智華認為,要通過各種手段,培育各年齡段的人才梯隊,防止“青黃不接”。
此外,投融資體系有待健全。拍攝科幻影視作品是一件“燒錢”的事。中國科幻影視圈內,“缺衣少糧”的現象并不鮮見。一些業內人士指出,資金投入大、制作周期長、市場回報偏低等因素導致部分投資者認為投資中國科幻影視作品的風險較高。
科幻文化公司“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指出,目前科幻影視作品的高度稀缺與人民快速增長的文化需求之間存在明顯差距。中國科幻影視作品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甚至可能成為文化投資熱點。
蓄力前行 中國科幻未來可期
不少專家認為,“流浪地球”系列影片的成功,證明國內外電影市場對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科幻電影有客觀需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影市場的進一步繁榮,中國科幻有機會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
姬少亭認為,近年來,國家對國產科幻電影的關注度明顯提升,在政策上也給予了諸多支持。如果進一步細化落實政策,將大大增加資本投入的意愿和信心,促進行業發展。
有專家建議,加快健全完善電影評估體系,構建政治性、藝術性、社會反映和市場認可相統一的電影作品評價機制,營造積極健康的電影輿論環境,推動創作與評論有效互動。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教授金韶在《科幻產業發展正當時》一文中建議,建立由政府資金、產業基金、創投基金組成的多元投融資體系,為科幻文化和科技企業提供便捷融資渠道。還有人建議,完善科幻電影的投融資風險保障機制,健全科幻電影信用擔保體系,為資方提供一定的利潤擔保。
在科幻作品的衍生品開發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創新。科幻作品存在許多生活中不存在的創造性元素,具有極高的衍生品開發價值。而目前中國科幻電影的成本回收主要靠票房和廣告,下一步需要加強對產品衍生價值的開發與利用,建立一套完整的衍生品開發產業鏈。
“我國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培育創新人才亟須把想象力教育作為有力支撐。與此同時,國內科幻產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但科幻人才一直供不應求。”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說。
不少業內人士建議,在有條件的中小學開展科幻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在適合的高校設置科幻文學學位,支持組建科幻社團、創辦科幻刊物、舉辦科幻創意訓練營等活動,啟蒙、培養科幻人才。搭建科技工作者和科幻創作者的溝通交流平臺,引進國內外科幻領域領軍人才等。
科學幻想的風箏從來不漫無目的地巡游,其線索牽引聯結著與科學、與時代、與世界的對話。張智華等專家認為,中國科幻要“走出去”,仍要竭力保持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發揮中華優秀文化的優勢,用中國話語構筑中國敘事。
(參與采寫:王皓然 李安然 王毅卉 許放生 實習生彭翔宇 傅煥然 楊英姿 陳涵旸 李昱佑)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