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wen:維持Nikola “跑贏大盤”評級 降目標價至5美元
Cowen的分析師發布研報稱,維持對Nikola(NKLA.US) “跑贏大盤”評級,目標價由10美元下調至5美元。該分析師指出,由于致力于解決質量問題,Nikola第四季度的預期交付量未能實現,且公布的2023年的指導也低于市場預期,主要由于該公司管理層削減了成本以保證現金流。此外,該公司FCEV車型有望在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交付。
【公司盈警】中國金茂(00817)料去年溢利同比下降至多60%中國金茂(00817)公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將較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約50%至60%的下降,此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未包含投資物業公平值收益)將較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約70%至85%的下降。
公告稱,下降主要由于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團及集團部分聯營及合營企業項目售價不及預期,需計提發展中物業、持作出售物業減值所致。
央行重磅報告!當前經濟主要矛盾是什么?未來通脹壓力如何?信息量很大 速看詳情2月24日,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相較于上季度,本次《報告》更加關注海外經濟金融風險。
對于我國經濟形勢,《報告》稱,展望未來,短期看通脹壓力總體可控,當前我國經濟還處于恢復發展過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產業鏈、供應鏈運轉通暢,PPI(生產價格指數)漲幅預計將總體維持低位。中長期看,物價水平具備保持基本穩定的有利條件,我國經濟供需大體平衡,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居民通脹預期平穩。
《報告》同時指出,對未來國內物價走勢的不確定性也需關注,疫情防控優化后消費動能可能逐步升溫。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較為頑固,大宗商品價格仍存上漲壓力,海外高通脹也可能通過生產、流通等環節向國內傳導。要加強監測研判,持續關注通脹反彈壓力。
《報告》強調,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效能,重點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海外通脹存不確定性,“加息潮”累積效應還將顯現
對于全球經濟形勢,《報告》稱,近期全球通脹有所回落,但仍處于歷史高位。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加息縮表進程,世界經濟復蘇動能減弱,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本輪“加息潮”的累積效應還將顯現,未來需關注其對全球經濟增長、資本流動、市場運行等帶來的影響。
《報告》特別指出了值得關注的問題和趨勢。具體來看:
第一,海外高通脹回落的幅度和速度存在不確定性。當前,國際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仍受地緣沖突擾動,全球供應鏈壓力總體有所緩解,但還面臨部分國家供應鏈近岸化、友岸化等保護主義措施的挑戰。
第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除了地緣政治沖突、能源短缺、通脹高企外,貨幣政策收緊對經濟下行也有影響,主要發達經濟體快速加息的緊縮效應具有滯后性和累積效應,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拖累可能超出預期。
第三,一些領域金融風險恐加快暴露。一是流動性收緊加劇金融市場的調整,帶動資產價格大幅波動。二是美聯儲加息加速避險資金回流美國,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的資本流出壓力上升。三是強勢美元與本國經濟前景惡化壓力疊加,美元債務負擔較重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償債能力面臨考驗。
第四,新的“氣候保護主義”值得警惕。美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歐盟也決定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可能對全球經濟綠色轉型產生深遠影響。
部分居民預防性儲蓄有望釋放為實際消費需求
《報告》特別就我國居民消費形勢作專題研判。《報告》總結稱,2023年,我國居民消費有望穩步恢復。
《報告》指出,近三年來受疫情影響,我國消費動能進一步放緩。主要是由于疫情持續擾動下,供需兩端循環不暢、居民消費意愿不足。從信心看,疫情形勢復雜進一步增加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居民風險偏好降低、預防性儲蓄上升,導致“不敢消費”。
展望 2023 年,《報告》指出,制約消費回暖的因素有望緩解。
一是疫情防控優化,消費場景拓展,近幾年受抑制的探親訪友、休閑娛樂、旅游餐飲需求將趨于回暖。
二是隨著經濟復蘇曲線進一步上行,供給與需求、就業與收入有望形成相互支撐的良性互動。居民對未來收入和消費信心恢復,前期積累的部分預防性儲蓄有望逐步釋放為實際消費需求。
三是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出臺落地,全國多地、多批次發放消費券,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
《報告》同時指出,也要看到,消費復蘇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疫情三年居民收入放緩,資產負債表受到一定程度沖擊,居民存款能否更多轉化為消費尚待觀察,未來疫情演進的復雜性也需關注。新市民和農民工的社保覆蓋、失業和社會保險的全國調劑和統籌等影響居民消費的中長期因素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報告》強調,中長期來看,保持消費穩定增長既有必要又有空間,有助于更好實現經濟增長的內生驅動。
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
對于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思路,《報告》指出:
一是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二是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引導作用。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繼續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落實好普惠小微貸款減息支持工具和收費公路貸款支持工具,推動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落地生效。
三是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牢牢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穩妥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狀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是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落實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推動企業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穩中有降。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五是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進金融市場制度建設。加快構建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繼續擴大金融債券余額管理和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
六是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構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穩妥有序開展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不斷完善相關監管制度體系,推動其穩健規范可持續發展。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