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釀酒大師:劉明——堅守傳統鑄就匠心匠魂
編者按:2023年3月1日,第三屆“中國釀酒大師”頒證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釀酒大師們守匠心本色,樹模范標桿,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為了大力弘揚大師精神,讓大師精神在酒業傳承接續、發揚光大。我們將陸續刊登41位釀酒大師傳記。
劉明(現任五糧液股份公司監事會主席)
劉明同志堅持回歸傳統工藝,嚴格落實工藝工規,強化生產現場及過程精細化管控,秉承傳承工藝,精益穩準,敬業創新的生產行為規范, 注重看糟配料、量質摘酒、按質并壇等工匠技能培養。二零一八年質量完成108%,同比增長113%。二零一九年質量完成125%,同時成功交驗特級酒,實現五年來特級酒零的突破。二零二零年一級酒總產量超額完成全年目標,質量完成108%,同比增長8%。二零二一年特級酒完成指令計劃107%,是二十年來最好水平;一級酒任務完成率115%,同比增加16%,突破歷史新高;一級曲感官質量創十五年新高,用實際業績為酒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他還先后參與《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高溫制曲生產工藝技術規范》和《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標準(本地糯紅高粱)》的編制;完成了《減小環境污染減低母槽損耗》、《提高回沙窖出酒率》、《提高落后班組優質品率》、《夏季糟醅低溫入窖對濃香型白酒發酵影響的研究》、《釀酒冷卻水綜合循環利用研究》、《端云一體智能光譜數據分析系統在酒醅發酵中的應用研究》、《五糧液包包曲質量提升技術研究及應用》、《回沙窖產量提升技術研究》等科研項目,并發表多篇專業論文。
其本人先后榮獲五糧液酒廠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者、青年崗位能手、先進個人、優秀管理者、宜賓市非遺項目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前海人壽完善適老化舉措 讓服務更有溫度在過去一年,前海人壽為約5.47萬位老年客戶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務,讓他們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利和溫暖。這是前海人壽近年來完善各項適老化舉措的一個縮影。面對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前海人壽因勢而動,從服務、互聯網應用、熱線電話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讓服務更周全、更貼心。
服務更有溫度
“每次來辦業務,我都感覺很溫暖,這里非常關照我們老年人。”七十多歲的李奶奶說。來前海人壽柜臺辦業務,李奶奶都會在愛心座椅坐一坐,戴上老視鏡看看報紙,讓等待辦理業務成為一種享受。
為了提高老年客戶的服務體驗,前海人壽旗下各分支機構都開設老年人專屬服務窗口,配置愛心等候座椅,增加老視鏡、常用藥等適老設施和工具,照顧到老年客戶體驗的每一個細節。不僅如此,柜臺還提供專人上門服務,保障老年客戶及時享受優質的保險服務。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就倡導尊老愛老敬老的理念,在柜員日常培訓中也增加了針對服務老年客戶的培訓內容,比如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常見困難、幫助老年客戶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等。用我們的服務真正讓老年人感到溫暖。”前海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銀發科技暢享便利
除了服務提升,前海人壽還大力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讓操作更加人性化、更加智能化,降低老年人的使用門檻。
改造后的前海人壽APP,可以一鍵切換“大字版”,字體變大、圖標變大、頁面精簡,更方便老年客戶操作,還加入了各類業務的語音播報功能,讓客戶可以邊聽邊看,更符合老年人的日常使用習慣。
針對不會自助操作、不便出門辦理業務的老年人,前海人壽在熱線電話設置了專屬服務通道,利用數字化工具建立老年客戶標簽,系統通過客戶來電號碼或身份證自動識別客戶身份,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撥打該熱線電話,可直通人工座席,大大減少老年人操作流程,降低使用門檻,讓老年人也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
“老齡化的加深對保險公司服務質量、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我們將繼續提高服務水平,適應老年客戶的不同需求,讓老年人共享科技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前海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王蕾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畢馬威專家:增強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核心競爭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主席陶匡淳表示,產業基礎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基石,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是實現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國不斷加大對重大裝備、重要基礎零部件、新材料等關鍵領域產業鏈的攻關,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推動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可以增強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核心競爭力。建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研發設計、商務咨詢、專業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有利于提升全產業鏈優勢。”陶匡淳表示,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也有助于我國企業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中制勝新賽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8萬億元,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區域優勢互補、各展其長,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今年以來,隨著各地方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基建和制造業投資正在有效釋放。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將加大力度拉動投資,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今年有望進入快速發展期,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從項目支持方向來看,產業園區及配套設施、交通樞紐、水利、城市更新等傳統基建,以及5G基站、算力基礎設施、新能源、儲能、綠色基建等新基建將是政府投資、支持的重點。”康勇表示。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