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對外發布。
《實施意見》在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強化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宣傳服務管理等3個方面,提出11項具體舉措,著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
談及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充電樁建設,能鏈智電(NASDAQ:NAAS)副總裁于翔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鄉村安裝公共充電樁存在三大痛點:土地難、用電難、服務難。
記者注意到,為匹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促進農村地區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意見》從建設、運維、資金等多維度針對農村地區充電樁的痛點問題提出了指導意見。
加快推進農村充電樁建設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520萬臺,同比增長近100%。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增長約65萬臺,累計數量達到180萬臺;私人充電基礎設施增長約190萬臺,累計數量超過340萬臺。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終端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逐漸提高。記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1310萬輛,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
從2020年7月起,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連續三年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引導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下沉。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銷量同比分別增長80%、169%、87%,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
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持續推進,充電樁市場向鄉村蔓延成為大勢所趨。
《實施意見》提出,加強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支持地方政府結合實際開展縣鄉公共充電網絡規劃,并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配電網規劃等的銜接,加快實現適宜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地區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
在5月17日舉行的國家發改委記者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當前,我國已建成包括521萬臺充電樁在內的,世界上數量最多、輻射面積最大、服務車輛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為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仍是影響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一大制約瓶頸,在農村地區更為突出,已成為制約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堵點”“痛點”。對此,我們將通過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逐步破解這一難題。
“目前,在鄉村安裝公共充電樁存在三大痛點:土地難、用電難、服務難。”于翔向記者表示。
于翔進一步解釋道,一是土地難,建設公共充電樁需要土地相應手續,而鄉村土地多為集體土地,需要政策支持,將集體土地納入充電樁建設的標準范圍當中。二是用電難,建設大功率公共快充樁需要一定電力容量,各個村的公共變壓器往往無法滿足需求,那就需要投資的企業進行大批量投建,會造成較大經濟負擔,可以優先考慮使用小直流快充或者交流慢充的形式,滿足用戶使用需求。三是服務難,中國農村分布較廣,單村規模較小,可以通過市場化打造“村村通”模式,形成服務廣大農村的基礎網絡。比如能鏈智電可以通過共享運維的形式,將服務和售后進行數字化、網絡化,調動更多人力物力進行服務。
用數字化方式促發展
《實施意見》提出,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以及推進社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共享。
《實施意見》明確,加快推進農村地區既有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建設,因地制宜開展充電設施建設條件改造,具備安裝條件的居住社區可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電車位。落實新建居住社區充電基礎設施配建要求,推動固定車位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以滿足直接裝表接電需要。落實街道辦事處等基層管理機構管理責任,加大對居住社區管理單位的指導和監督,建立“一站式”協調推動和投訴解決機制。居住社區管理單位應積極協助用戶安裝充電設施,可探索與充電設施運營企業合作的機制。引導社區推廣“臨近車位共享”“社區分時共享”“多車一樁”等共享模式。
孟瑋表示,重點在公共充電設施與社區充電設施上發力。優先在縣鄉企事業單位、商業建筑、交通樞紐(場站)、公路沿線服務區(站)等場所配置公共充電設施,并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鄉村旅游重點村等延伸。同時,加快推進農村既有居住社區因地制宜開展充電設施建設條件改造,落實新建居住社區充電基礎設施配建要求,持續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共享。
談及如何合理進行農村地區充電樁位置規劃,于翔表示,我們可以建立企業級的統建、統管服務,滿足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補能需求,形成數字化、城鄉一體化的服務網絡,同時在農村推動私樁共享,鼓勵個人在房前屋后安裝私家充電樁,通過數字化方式共享給其他用戶,個人充電樁平均一周僅僅使用1~2次,一臺私樁共享在一周可以額外服務10~15臺車,這樣可以通過這兩張網滿足農村用戶的需求。
此外,用數字化方式提高充電樁的使用效率,對當前農村地區充電樁市場起到推動效應。
《實施意見》中提到,推廣智能有序充電等新模式。提升新建充電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將智能有序充電納入充電基礎設施和新能源汽車產品功能范圍,鼓勵新售新能源汽車隨車配建充電樁具備有序充電功能,加快形成行業統一標準。鼓勵開展電動汽車與電網雙向互動(V2G)、光儲充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探索在充電樁利用率較低的農村地區,建設提供光伏發電、儲能、充電一體化的充電基礎設施。落實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鼓勵用戶低谷時段充電。
于翔表示,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服務的鄉村“下沉”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后續我們一方面助力鄉村充電樁建設,另一方面將鄉村充電樁納入我們的服務網絡,更好服務用戶,同時‘光伏+儲能+汽車充電’模式是目前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的理想方案,我們也希望積極探索這種模式,助力鄉村新能源汽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