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在第二十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證監會將繼續推進期貨市場建設,服務國家初級產品保供穩價大局?!?/p>
方星海指出,一是不斷提升市場運行質量。重點關注重要農產品、基礎性能源、戰略性礦產等初級產品期貨品種的運行情況,結合現貨市場變化和產業需求,及時優化合約規則和制度設計,提升交易便利性,吸引更多產業客戶參與期貨市場;支持中介機構提升服務能力,讓企業可以更加便利地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持續推進“保險+期貨”,不斷優化項目模式。
二是繼續拓展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目前,我們已經向境外交易者開放了23個特定期貨品種,向QFII、RQFII開放了39個商品期貨期權品種。這其中,初級產品的占比分別達到了96%和70%。我們將繼續穩步擴大期貨特定品種開放,拓寬QFII、RQFII投資范圍,吸引更多境外機構充分參與我國初級產品期貨品種定價,提升我國期貨價格的代表性和影響力,為產業企業提供更準確的價格信號。
三是強化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初級產品期貨市場監管和監測監控,加大對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做好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強化與現貨管理部門的溝通,綜合施策、協同發力,遏制過度投機炒作,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生態,為產業企業提供更加規范、透明、公開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場所。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市場價格總體平穩,復蘇預期明顯改善。但全球滯脹風險上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地緣沖突持續,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形成嚴峻的挑戰。
方星海強調,初級產品位于產業鏈供應鏈前端,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初級產品保供穩價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極為重要。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制造業大國,對農產品、基礎性能源、戰略性礦產等初級產品的需求強勁。
我國期貨市場發展一直秉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著力服務初級產品保供穩價。在目前已上市的95個商品期貨和期權品種中,初級產品數量超過一半。
他表示,期貨市場通過對交割合約的集中連續的競價交易,向全社會公開提供多期限的遠期價格,對于企業安排未來的初級產品生產、銷售等具有指導意義。反過來看,國家宏觀管理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其影響會在期貨市場快速反映出來,通過期貨價格的變化傳導宏觀政策意圖,引導市場預期。
對于廣大實體企業和農戶來說,價格是影響其生產積極性的重要因素。管理好價格波動風險,穩定收入預期,才能實現初級產品供應的保障。2016年以來,期貨市場探索通過“保險+期貨”的模式,綜合運用各類期貨衍生品工具,將生產者面臨的價格風險轉移到期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