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現在的新能源車來講,還真是應了那句話,“基本面沒問題,就是市場不買賬”。拿核心的銷量來講,從下圖部分新能源車品牌5月銷量來看,多數品牌環比增長,零跑、問界、創維增幅則超過20%。“老大哥”比亞迪在高基數基礎上也增長超14%。
01
銷量整體向上
從今年前5月來看,新能源車的銷量也是整體走高的。根據乘聯會的預計,5月新能源車零售銷量為58萬輛,環比增長10.5%。前5個月(算上5月份預測值),新能源車累計零售銷量為242.2萬輛,同比增長約41.5%。
02
行業利好不斷
除了銷量整體走高,新能源車板塊近期的利好消息也是不斷。昨日召開的國常會指出,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動力電池系統、新型底盤架構、智能駕駛體系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此次國常會還提出,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優化消費環境,更大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往前看,5月25日,商務部表示,通過加強運輸保障、鼓勵汽車企業與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支持汽車企業完善國際營銷和售后服務體系等措施,護航中國汽車出海。
5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村地區購買與使用新能源汽車。
03
近一年指數跌近40%
不過看了新能源車指數的走勢,又無疑讓投資者戰戰兢兢。在經歷2022年4月底至7月初的快速反彈后,新能源車指數再次進入下降通道。2022年7月8日高開低走后,迄今新能源車指數累計下跌36.67%。若是從2021年11月9日指數創出歷史新高當天算起,迄今新能源車指數更是累計下跌了41.9%。
04
市場為何不買賬?
之所以資本市場走出“不相稱”的走勢,綜合當前市場觀點來看,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導致的:
一是新能源車板塊業績增速在放緩。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車板塊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867.89億元,同比增長7.28%,增速較2022年第四季度下滑54.54個百分點。而過去的2022年,新能源車板塊的業績增速是持續走高的。
二是新能源車銷量雖有復蘇之勢,但銷量增速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此前中汽協預計,2023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預計在900萬輛,同比增速35%。而過去的2021年和2022年,這一增速分別為157.6%和95.6%。
三是此前行業市值第二的長城汽車舉報市值第一的比亞迪一事,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因為這多多少少反映了汽車行業面臨的內卷。而從國內汽車銷量增速來看,市場確實趨于飽和了。近5年(2018年-2022年)來說,其中2018年至2020年國內汽車銷量連續3年負增長,2021年同比增長了3.81%,2022年增速又下降1.57個百分點至2.24%。
05
機構看好新能源車
雖然當前新能源車板塊面臨著一些棘手的問題,但在不少機構看來,新能源車對油車替代的長期邏輯不變,新能源車仍有配置價值。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導向日益明確,有望進一步刺激車市消費信心增加,高性價比中低端插混車型將助推下沉市場銷量增長,進一步打開下沉市場。同時,新能源車企海外布局持續收獲成效,國際競爭力不斷攀升,新能源出口銷量高增有望延續。預計6月新能源車滲透率將繼續實現增長,長期來看,新能源車對油車替代的邏輯不變,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向上周期。
中信證券則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上半年車企價格戰、補貼退坡影響逐步趨弱,國內新能源汽車車市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企穩。當前板塊估值處于歷史地位,具備配置價值,推薦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各環節優質龍頭企業。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新能源車指數最新市盈率(TTM)為21.27倍,市盈率百分位為12.83%,即當前估值只比歷史上12.83%的交易日要貴。
當然了,也有部門業內人士認為,當前A股市場存量資金博弈明顯,在新興的AI賽道一騎絕塵的背景下,對于其他板塊的抽血效應是顯著的,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壓制其他板塊的回暖。尤其對于經歷大漲后冷卻時間不久的新能源賽道來講,這更不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