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政策預期繼續發酵,前期過度悲觀的預期繼續修復,港股延續上漲。上周美元指數小幅回落,主要是歐元和英鎊等非美貨幣上漲導致。此外,3月期Hibor利率在下跌9.0個基點,Libor-Hibor利差擴大18.69個基點。因此在美元回落的情況下,港幣并未上漲。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6個基點,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走闊。整體而言,港股上漲更多是因為政策預期繼續發酵、前期過度悲觀的預期修復。恒生指數上漲2.32%,恒生科技指數上漲2.87%。
目前僅靠預期修復支撐市場,南向資金轉為凈流入,但市場整體成交并未繼續上升,意味著信心有所修復,但并不顯著。港股主板日均成交額為約920億港元,周度環比下跌386.8億港元,或因美聯儲6月即將召開利率會議,市場部分投資者謹慎觀望。港股主板總市值上漲0.6萬億港元。隨著港股上漲,滬港AH溢價下幅度回落至148.48,仍處歷史高位。
行業結構上,港股內、外資在各行業有哪些共識與分歧?港股內、外資最大的分歧是南向資金賣出銀行行業,外資中介買入。具體來看,南向資金與港股外資中介資金最大的分歧在于南向資金買入能源、零售業和軟件與服務等,賣出銀行、運輸和汽車與零部件等,而外資中介資金則反之;共識方面,南向資金與外資均買入房地產、電信服務和制藥等,均賣出食品飲料行業。
外資對港股和A股的態度有什么共識與分歧?外資在港股與A股市場的最大共識是均買入銀行行業。具體來看,港股外資中介資金與北向資金最大的分歧在于港股外資中介資金買入公用事業、消費者服務和電信服務等,賣出零售業、醫療保健服務和軟件與服務等,而北向資金反之;共識方面,港股外資中介資金與北向資金均買入銀行、制藥和耐用消費品與服裝等,均賣出能源、材料和多元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