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拋光機,顧名思義就是對類似于臺面,鋼板或者是平面玻璃等一些外表呈現直面的物體的表面進行拋光打磨,使其外表光滑潔凈無污跡,所以不管是為了家用,還是用于工業生產,這種設備都是非常實用又便捷的電子產品,因而使用的人群也是相當普遍的。
在使用平面拋光機時,大多數人可能直接上手就開始對所需加工的物件進行拋光,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太規范的。因為在拋光物件之前首先是需要對物件表面進行電鍍前的處理的,這樣就可以提高電鍍拋光的效果。
可能會有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拋光前還需要這樣麻煩地對物件進行鍍前處理呢?原因就在于在電鍍前,或許物件本身由于長時間存放于一處而造成其表面產生了一些類似于氧化層之類的物質,在增厚了面積的同時也嚴重降低了拋光的工作效率,而且又消耗了不必要的能源,降低了使用質量。七、同時電壓、電流、時間、頻率等都可以人性化的操控,并且無需人工操作。
影響模具拋光質量的因素 由于機械拋光主要還是靠人工完成,無錫拓龍科技所以拋光技術目前還是影響拋光質量的主要原因。首先,不銹鋼電解拋光的配套設備要設計合理,并且操作人員需要有經過的技術培訓,方可上崗操作。除此之外,還與模具材料、拋光前的表面狀況、熱處理工藝等有關。的鋼材是獲得良好拋光質量的前提條件,如果鋼材表面硬度不均或特性上有差異,往往會產生拋光困難。鋼材中的各種夾雜物和氣孔都不利于拋光。
1、毛刺過大。我們以前拋光模具先是用拋光機,然后用研磨膏細拋,能把硬度52的鋼板拋成個鏡子。毛刺會嚴重影響后續制管,所以在縱剪分條時一定要控制毛刺的大小。毛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小是可以控制的。隨著刀具間隙增加,毛刺會變大。所以要選取合適的間隙,根據筆者的經驗硬度高的像300系列的間隙一般取板厚的12%,400系的取板厚的10%就比較合適。另外刀具刃口鈍化也會造成毛刺過大,刀具管理人員要定期打磨刀片。
2、局部毛刺突出。當邊部周期性的有毛刺突出,一般是刀具出現崩口,此時要停機檢查,找到崩口的刀具并更換。排刀人員在排刀前要檢查好刀具,避免出現崩口的刀具。
3、毛刺大小不均勻,表現為同一邊部時大時小,或者同一條料兩邊大小不一。主要由于刀軸偏離,上下刀軸不平行,造成刀具間隙不穩定。此時要校準刀軸。
4、邊波浪。當刀具間隙過小,條料受到刀具側壓過大,造成邊部擠壓,形成波浪狀。另外,當刀具側面不平,造成側壓不穩定,也會產生邊波浪。所以排刀間隙不能選取太小,另外排刀前要檢查刀具側面是否有破損或不平整。
(雙相)鐵素體—馬氏體鋼不銹鋼:7 Y/ ~. ]4 O+ v( @' P
(雙相)馬氏體—碳化物鋼不銹鋼:/ M; F- F" p/ d5 A3 w3 {* O1 E1 Z1 |
(雙相)奧氏體/鐵素體(A-F)型不銹鋼:其顯微組織為奧氏體加鐵素體。鐵素體的體積分數小于10%的不銹鋼,是在奧氏體鋼基礎上發展的鋼種。
(雙相)奧氏體-馬氏體(A-M)型不銹鋼:
優點:易于成形和焊接,強度高(C可達100一150)及熱強性好,: X1 z- ^2 a+ P1 `: z$ n4 k7 r0 Y
缺點:但由于含鉻量較低并在熱處理時有碳化鉻析出,因此耐腐蝕性能比標準的奧氏體不銹鋼要低一些。
用途:目前這類鋼主要用于工業生產方面,一般機械制造中應用尚不普遍,并且在分類上也有把它們納為超高強度鋼
沉淀硬化(PH)型不銹鋼:按其組織形態可分為三類:沉淀硬化半奧氏體型、沉淀硬化馬氏體型和沉淀硬化奧氏體型不銹鋼。該鋼的組織特點是在固溶或退火狀態時具有奧氏體加體積分為5%~20%的鐵素體組織。
很多客戶到市場買不銹鋼,自身帶一塊小磁鐵,看貨時吸一下,認為吸不上的就是好不銹鋼。不帶磁就不會生銹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不銹鋼帶不不帶磁是組織結構決定的,鋼水在凝固過程當中由于凝固的溫度不同會形成“鐵素體”。
“奧氏體”、“馬氏體”等不同組織結構的不銹鋼,其中“鐵素體”、“馬氏體”不銹鋼都是帶磁的。不銹鋼材料在進行加工的時候,需要進行不同的拋光處理,現在,很多的加工廠材料的不銹鋼板材加工的三種拋光的方法。而“奧氏體”不銹鋼其綜合力學性能,工藝性能可焊性都好,但僅從耐腐蝕性而言帶磁的“鐵素體”不銹鋼要強于“奧氏體”不銹鋼。目前市場流通的高含錳少含鎳的所謂200系列、300系列不銹鋼也不帶磁,但其性能與高含鎳的304的差距很大,反而,304經過拉伸、退火、拋光、鑄造等工藝處理也會微帶磁性,因此用不銹鋼帶不帶磁來判斷不銹鋼的優劣是一種誤解,也是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