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至16日,2023國際音頻技術博覽會(IAT2023)在深圳前海萬科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逾300家國際著名品牌及產業鏈領軍企業參展,逾200位行業專家與學者出席本次高峰論壇及報告,近3000家海內外采購商和買家光臨現場,200多個產業鏈核心技術亮相展會。
自2019年首屆展會開始,音博會已歷經五載。據悉,本屆音博會以“音博天下,聲創未來”為主題,集中展示了一年來國際音頻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通過展覽、論壇、國際商務等多種形式,促進聲學技術快速進步,推動音頻產業創新發展,加強國際交流與商業貿易合作。
IAT2023同期還將舉行聲學樓國際智能音頻科技大會。該大會設置了智能座艙&車載音頻、數字音頻芯片技術、智能可穿戴音頻技術、助聽輔聽技術、電聲器件技術、智能音響新技術、電聲仿真技術應用、揚聲器制造與測試技術八大主題論壇,通過權威學者、產業精英、技術專家的高水準的演講與技術報告,解析音頻行業的發展方向,深入研討行業前瞻技術與發展方向。
賽立信媒介研究發布的《2022年“耳朵經濟”商業價值及其用戶洞察》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在線音頻用戶已達6.4億人,市場規模突破220億元。技術創新催生了音頻行業的新內容和新形態,新的生產模式也初具雛形。
記者了解到,以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為代表的融合技術,正為聲音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有聲讀物、知識付費、直播等新興業務模式促使“耳朵經濟”加速駛入發展快車道,形成全域的服務生態,市場規模越發龐大,新興的“耳朵經濟”也早已超越了傳統廣播時代的收聽意義。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智能音箱、carplay等各項終端的更新迭代,同時市場上也涌現出各式各樣的聲音產品。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綜合性音頻平臺、懶人暢聽為代表的有聲書讀物、QQ音樂為代表的在線音樂和以云聽為代表的電臺自辦APP等音頻產品,讓用戶對于音頻終端和產品有了更多的選擇,聲音的價值愈發彰顯。“目前來看,音頻市場前途仍是一片藍海,市場規模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相關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