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yè)已經是紅海,利益已經逐步消退,農貿市場是已有實體,需要盡快打通線上渠道,就目前來說,同一批消費者已經開始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線上或者線下,因此,如果農貿市場商戶具備線上、線下兩種能力,并且有足夠的技術,將庫存、服務、營銷整合于一體,統(tǒng)一在一條完整的供應鏈上,用戶在各方面都能有更好的體驗,實現多渠道運營,盈利定是化。
農貿市場仍是穩(wěn)物價保供應的重要民生場所
農貿市場作為匯聚量公共場所之一,也是防疫的關鍵點。前有華南海鮮市場,現有北京新發(fā)地農批市場,都給了我們沉痛的教訓。
但是,對于老百姓來說,農貿市場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民生“菜籃子”、“米袋子”甚至是“果盤子”。這一點毋庸置疑。
盡管先后兩次爆發(fā)在農貿市場,對農貿市場產生了不小的沖擊,甚至有人開始質疑農貿市場是否需要繼續(xù)存在下去,但事實證明,農貿市場在疫情當下,依舊是的民生場所。
1 | 信息時代,你還在“親臨指導”?
“禽肉蛋區(qū)管理員去看看老張的肉鋪有沒有開,今天的進貨數據為什么還沒報上來?”這樣的情景或許你還沒遇見過,但卻是多數同行正在經歷的。于是,該分區(qū)的管理員帶著進貨記錄表前去核實老張肉鋪的進貨情況,順便報備一下老張的今日經營情況——信息時代講究、便捷,你的市場卻還在費時費力把主要精力放在信息傳遞?
眾所周知,農貿市場是涉及千家萬戶的“菜籃子”,其便利與否直接決定著市場在百姓心中的受歡迎程度。這就好比把農貿市場改造比作我們日常的做菜、做服務、做產品一樣,用戶的直接體驗永遠是要擺在位,他們的喜好決定了我們這項工程的成敗。而溫州新田園農貿市場,作為溫州市重點打造的星級智慧農貿市場,不僅徹底改變了以往農貿市場設施老化、管理貧弱、垃圾成堆、市場環(huán)境臟亂差的印象,同時更以新穎、智能以及有趣的智慧買菜體驗榮獲了浙江省“年度放心農貿市場”,吸引了眾多當地政府參觀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