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從澳大利亞參展回國的浙江志華家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秀媚,單是往返的機票,就比疫情前貴出30%~40%。
寧波寶林達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國文也遇到類似的情況。魏國文將于8月中旬去歐洲拜訪客戶,并且已經買好了9月下旬赴美參展的機票,但他也為國際機票承擔了比以往更大的成本,“以前去歐洲來回6000~7000元就夠了,現在要1萬~1.2萬元”,上漲近七成。
出行成本高企與航班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有關。就在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增加國際航班”。
根據民航局半年工作會上透露的信息,截至今年6月底,國際客運航班每周達到3368班,通航62個國家,分別恢復至疫情前的44%、86%。與國內航班量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水平相比,國際航班的恢復速度慢于預期,其中國際航班客座率僅為67.5%,低于疫情前12.4個百分點。
如今,距離去年7月“全國首架”商務往返包機載著36名外貿人出海,已過去一年。從浙江地方政府組團商務包機穿越疫情走出去,到后來全國多地掀起萬人出海搶單潮,如今“拓市場增訂單”的行動還在繼續。
在7月25日舉行的2023年上半年浙江商務運行情況媒體通氣會上,浙江省商務廳對外貿易發展處處長朱穎表示,為了拓增量、加快多元化布局,浙江將深入推進“千團萬企”拓市場增訂單行動,“下半年將組織300個團組、2000家企業出海參展洽談”。
作為“全國首架”商務包機的團長,寧波市商務局對外貿易促進處處長費建明告訴第一財經,這些行動更多是一種呼吁或鼓勵,目前基本上都已經是企業自行出海了,很少有像疫情期間那樣由政府帶團參展的做法。下半年,寧波方面由組展機構帶團出海仍然踴躍,難點在于境外熱門展會“一位難求”,企業人員的簽證辦理效率較低。
國際出行仍有障礙
從去年底就開始想辦法出海參展的外貿人,當前的國際出行還順暢嗎?
“去歐洲的航班感覺恢復得差不多了,就是費用貴了不少。”魏國文告訴第一財經,由于公司的出口以歐洲市場為主,今年打算重點開發美國的市場,而赴美的航線還未恢復至疫情前,希望可以增加一些。
寧波瑞曼克斯門窗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言東是全國首架商務包機的成員之一,曾背著60斤樣品赴歐洲搶回了“全年三分之一的訂單”。
今年丁言東已經去了近十個國家,接下來還要去澳大利亞和美國。他表示:“現在就是飛去哪兒都比之前貴大概30%~40%。”一個直觀的例子是,以前去澳大利亞是從寧波飛到香港轉機,全程時間最短也相對方便,但現在這趟航班還沒恢復,只能被迫選擇其他航班方案,對比來說耗時更長,轉乘也更為辛苦。
袁秀媚也告訴第一財經,機票貴之外,她最近一次感受到的國際航班服務質量也有所下降。雖然地方政府給企業參展提供了約一半的補貼,但并不涉及機票等交通費用。
除了航班的問題,部分國家簽證難、簽證慢,也影響外貿人出行以及外國客商來華。
“我們在伊朗、印度的兩家客戶,就因為簽證問題遲遲來不了。前期要準備的資料比以往都更多。”所幸的是丁言東是個外貿老兵,由于早就辦好了美國十年簽和澳大利亞三年簽,所以他今年的出行暫時不存在簽證挑戰。
維科工貿總經理陸佩靜表示,以往去歐洲的申根簽證通常是提前一個月辦理,今年要提前半年時間準備,尤其是熱門國家的簽證。以德國為例,當前能夠預約到簽證中心的遞簽日期已經排到了12月,“現在上海排隊等簽證排不過來,我們得繞道到北京去排隊”。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增加國際航班”的第二天,浙江省商務廳明確,接下來要推動商務人員“落地簽”服務,便利更多計劃來浙的國外客商,鼓勵更多企業積極申報海關AEO認證,享受通關便利化紅利。
穩外貿直面挑戰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全國進出口總值達5000.2億美元,環比上月減少0.3%,比去年同期下降10.1%;其中出口總值2853.2億美元,環比增加0.5%,同比下降12.4%;進口總值2147億美元,環比下降1.3%,同比減少6.8%。以美元計,今年上半年,全國進出口同比下降4.7%,出口下降3.2%,進口下降6.7%。
作為全國外貿“第六城”、浙江外貿“第一城”,寧波市商務局對全市年進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1092家外貿企業的統計監測顯示,截至6月30日,在手出口訂單同比下降的企業占比達46.41%,新簽訂單同比下降企業占比達43.09%。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等風險上升,外需減弱對我外貿的直接影響仍在持續。”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7月13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提出,貿易放緩是各個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與周邊已公布數據的經濟體相比,我國外貿仍然展現出了較強韌性,競爭優勢穩中加固。
在下行的壓力下,全國及地方政府延續去年包機精神、精準施策顯得更為關鍵。費建明表示,針對企業人員簽證慢等問題,政府部門正在營商環境方面積極做好相關服務。
中國的外貿企業也在嚴峻的形勢中努力應對。大量的外貿人正想盡辦法通過國內外參展、拜訪客戶以及跨境電商等方式,穩住老客戶,開拓新的市場。
袁秀媚表示,目前公司的訂單同比去年略有增長。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業務以歐洲市場為主,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較小;另一方面,在春季的廣交會上,他們收獲了不少來自歐洲的訂單,再加上今年開拓了以澳大利亞為主的新市場,目前的訂單表現差強人意。
不過,她坦言,下半年的情況還很難預料。
魏國文也屬于幸運的。在歐洲業務略有下滑的情況下,他們在今年主動開拓了原先空白的美國市場,“美線上升了,所以到目前為止整體的業績還是增加的”。雖然她對全年情況表示樂觀,但當前局面下,“誰都不敢有百分之百的預見和計劃”。
“上半年整體形勢不好,尤其是5月底6月初。”丁言東說,不過公司7月的訂單有所回升,5月底以前的業務量也同比增加了20%~30%,所以整體還可以。7月25日下午,他帶著一兩百公斤樣品和團隊一起來到上海布展,為一場行業展覽做準備。
山東銳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同偉告訴第一財經,最近的出口增速低于預期,不過受益于國產激光設備這一細分行業的增長,他們仍然有30%左右的增速。其中,東南亞和土耳其等國家的訂單增長尤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