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時間,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紛紛出臺支持自動駕駛的相關文件和政策,為自動駕駛產業的商業化落地進一步掃清“藩籬”。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阿維塔、賽力斯等造車新勢力,也在加快城市輔助導航的應用,推動更高階的自動駕駛實現落地。
事實上,自動駕駛產業的蓬勃發展,既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也離不開企業的具體實踐。同時,一套從頂層設計端出發,聚焦自動駕駛產品的標準體系也至關重要。
7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下稱“建設指南”)通知。
據悉,該指南是《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第二部分,是對《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18 版)》的繼承、延伸與完善,是在對第一階段標準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客觀總結、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新需求和新趨勢進行深入分析后,形成的框架更加完善、內容更加全面、邏輯更加清晰的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將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標準體系更完善、更明晰
智能網聯汽車是具備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和自動控制,或與外界信息交互,乃至協同控制功能的汽車,是推動車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工信部方面表示,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技術加速迭代演進、產業發展不斷深化、行業監管需求迫切,對新形勢下的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建設指南充分考慮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深度融合和跨領域協同的發展特點,設計了“三橫二縱”的技術邏輯架構,主要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通用規范、核心技術與關鍵產品應用,構建了包括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技術、產品、試驗標準等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具體來說,建設指南提出,第一階段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組合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通用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制修訂100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涵蓋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關鍵系統、網聯基礎功能及操作系統、高性能計算芯片及數據應用等標準,并貫穿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等安全標準,滿足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發展和政府管理對標準化的需求。第二階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夠支撐實現單車智能和網聯賦能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以標準引導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方面介紹稱,建設指南充分發揮了標準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關鍵技術、核心產品和功能應用的基礎支撐和引領作用,可與《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其他部分共同形成統一、協調的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架構。
據悉,下一步,工信部將深入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繼續指導全國汽標委智能網聯汽車分標委及有關單位,加大在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操作系統等重點領域的標準研制力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法規協調制定,推進關鍵標準的宣貫實施,加快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融合發展,通過標準引導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