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鴨看起來很有野性,并且還會飛?
番鴨有一定的飛行能力,膽大不怕人。番鴨不喜歡在水中長時間戲水,耐熱、耐旱,可以水養、旱養、圈養、放養。它既可在水中配種,又可在陸地交配,受精率不受影響。炎熱夏季其生產性能不受影響,冬季生長性能和產蛋性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番鴨蹼大而肥厚,步態平穩,行動笨拙,性情溫順。有時一腳著地,另一腳蜷縮,頭伸埋在翼下,呈“金雞獨立”狀,站立很久。
番鴨食性雜、耐粗飼、抗病力強,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很少生病。除吃一般性飼料外,還喜歡吃青菜以及魚、蝦、蚯蚓等動物性飼料。
番鴨喜歡群居,吃飽后的番鴨常成群伏臥,適合集約化、大群飼養。公番鴨性成熟后發出“咝咝”低啞叫聲。公鴨能散發出濃烈的氣味,所以又稱鴨。母番鴨在繁殖期間,會發生“唧唧”輕叫聲,母鴨有的有就巢性,是馴養鴨中保留就巢性的鴨種。母鴨性情溫馴,合群性強;公鴨性情粗暴,性成熟后與異群公鴨間打斗兇猛。
)番鴨啄羽癖防治
啄羽癖是家禽規模飼養所發生的普通病,就鴨而言,番鴨的啄羽癖現象比其它鴨更為普遍,其行為可分為兩種,一是啄翅(翅羽)、啄肛;二是啄背(背羽)。啄翅、啄肛現象通常以急性發生,突然出現有許多番鴨啄傷,甚至被啄出血,啄傷部位以翅膀覆主翼羽處為主,也有少數被啄出血,此時被啄的鴨子應及時隔離飼養,否則會被啄死。而啄背現象以慢性發生,往往何時開始發生啄背不知道,到發現部分番鴨背部靠尾處被啄出現一塊區,已有一段時間了,并有被啄傷的黑痂,較少出現被啄出血的情況。
1、發生啄羽癖的原因。飼養管理和環境條件不能滿足和適應番鴨的要求,就容易引發啄羽癖,如日糧中含硫氨基酸不足、鈣與磷比例失調、日糧中粗纖維含量不足等,光照太強、時間過長,飼養密度過高及各種應激因素都可誘發啄羽癖。
2、啄羽癖的防治。要查找和分析啄羽癖誘發的原因,加以改善,可選擇性地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在飼料中按0.4-0.5%的比例添加蛋氨酸,連續喂3天;
(2)添加石膏粉,按1%的比例拌料喂。
(3)喂鹽水,配成2%的水,早上鴨放出去之前在舍供鴨子飲用,每天1次,每次飲鹽水時間不超過30分鐘,連續飲3天。
(4)增喂新鮮蔬菜,把整株菜吊掛在運動場里,讓鴨去啄,既可以補充維生素和粗纖維,還可以誘導啄菜而避開啄羽。
(5)據報導,在番鴨飼料中拌入10%啤酒糟,再加入0.3%的蛋氨酸,連續喂3天,效果較好。
(6)斷喙是防止啄羽癖有效的措施。
種番鴨產蛋期管理
1、產蛋初期和前期 當母鴨適齡開產后,蛋產量逐日增加。日糧營養水平,特別是粗蛋白質含量要隨產蛋率的遞增而調整,并注意能量蛋白比的適度,促使鴨群盡快達到產蛋高峰。達到高峰期后要穩定飼料種類和營養水平,使鴨群的產蛋高峰期盡可能保持長久些。此期內白天喂3次料,晚上9-10時給料一次。采用任食制,每只蛋鴨每日約耗料170克左右。此期內光照時間逐漸增加,達到產蛋高峰期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時間應保持14-15小時。每10天應空腹抽測母鴨的體重,如超過或低于此時期的標準體重5%以上,應檢查原因,并調整日糧的營養水平。2、產蛋中期 此期內的鴨群因已進入高峰期產量并已持續產蛋60多天,體力消耗較大,此期內的營養水平要適當提高,日糧中粗蛋白質的含量應達18%。并注意鈣量的增加,并適量喂給青綠飼料或添加多種維生素。光照時間保持在16-17小時。要注意觀察蛋殼質量有無明顯變化,產蛋時間是否集中,精神狀態是否良好,洗浴后羽毛是否沾濕等,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產蛋后期 蛋鴨經長期持續產蛋之后,產蛋率將會不斷下降。此時如果鴨有過肥趨勢時,應將日糧中的能量水適當下調,或適量增加青綠飼料,或控制采食量。如果鴨群產蛋率仍維持在60%左右,而體重有所下降,則應增加一些動物性蛋白質的含量。 如果產蛋率已下降到50%左右,應及時淘汰不產蛋鴨。
番鴨進雛后的飼養管理
一、接雛
接雛前的準備工作:飲水器清洗干凈并裝好水,提前放入育雛室以使水溫和室溫一致。放置好干凈的料盤,育雛料也應提前按飼喂標準稱好并運至育雛室。接雛要點:接雛途中要提供適宜的溫度和通氣環境以減少運輸時對雛鴨的應激,裝雛鴨及運輸的工具,在使用前要用薰蒸消毒。接雛途中要隨時察看雛鴨,檢查溫度是否適宜,觀察呼吸是否正常,重點察看中間位置的雛鴨盒,防止由于溫度過高或氧氣不足出現悶死現象。
二、雛鴨飲水
雛鴨的飲水一一般以20-25℃為宜,飲水中添加多維葡葡糖,以及防止疾病的,連用3天,至少每天清洗飲水器次,確保飲水器內隨時有清潔的飲用水,供水2小時后開食。
三、雛鴨的飼喂
1-5天采用小鴨破碎料,以后改為種鴨細顆粒料(2-3毫米)將飼料均勻撒在料盤上,要少喂多餐、少給勤添,頭兩周自由采食,第三周每天喂3-4次。 (注意:強制小鴨活動,確保小鴨在睡覺前吃飽喝足)
四、細心觀察,適時分群雛鴨到場后,管理人員要認真仔細地觀察鴨群狀況,根據觀察到的情況相應處理,使雛鴨盡快適應新的環境,為養好整群鴨做一個良好的開端,觀察的內容包括:活動情況、脫水情況、呼吸情況、消化情況、脫水程度、傷殘情況、鴨群分布、飲水量及采食量等,挑選出傷殘及弱小雛鴨,精心飼養,待恢復后放回鴨群。
五、育雛溫度
育雛室里的溫度是否適宜視鴨子的活動情況而定,一般以鴨子均勻分散不打堆為宜。如果雛鴨重疊打堆,說明育雛溫度偏低,如果雛鴨遠離熱源并張口呼吸,有時出現雛鴨羽毛變濕,聚集在飲水器周圍,且飲水增加說明溫度偏高。鴨子打堆不愿活動飲水少,采食相對增加,說明溫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