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至6日,作為中國建筑學會成立七十周年重要活動之一,CADE建筑設計博覽會2023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本屆博覽會的主題是“同一個地球,明日可持續”,旨在探討建筑設計如何滿足未來的需求,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博覽會分為四大板塊:“明日世界”“明日場所”“明日知材”和“明日之界”,同期舉辦了中國建筑學會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動、BCC國際建筑科技大會和近30場主題建筑師沙龍。同一時間,國家會展中心還舉辦了RealTech國際未來地產博覽會、FBC中國國際門窗幕墻博覽會和R&W中國建筑屋面與防水展。幾大展會形成產業鏈聯動效應,深入展示從設計到建造到運營的建筑產業全生命周期的理念與運用,以設計為驅動貫穿產業,促進行業發展。
博覽會展覽專區“科技助力冬奧建筑之美”,展示了北京冬奧會的規劃、設計、建設和賽后利用,介紹全生命周期環節中,如何融入先進科學技術,規劃設計冬奧場館。
“當代中國城市與建筑實踐”特展展示三個最新案例,包括上海奉賢浦南運河研究與設計、四川成都環城生態區實踐與探索、動物園理想家·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其中,上海奉賢浦南運河研究與設計項目,于2021年初由上海市奉賢區政府與同濟大學合作發起,同濟大學建筑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翔寧教授、致正建筑工作室合伙人張斌統籌,國內外十余家頂尖、新銳建筑設計團隊參與。浦南運河是建國后開挖的人工河道,是上海南部主要的東西向水道,與相鄰河道形成貫穿奉賢全境的“十字水街”。設計團隊聯合研究地理環境、人文特征等,對沿線渡口、河流交叉點等交通要道,設計了一連串的點位,共計22處。
“中國與世界”主題展區,展示了中國建筑設計在國際上產生的影響。旨在介紹城市更新成果的幾個展區,包括“未來街景重構展區”“商業建筑主題展區”“觸發主題展區”,分別從智慧城市、商業地標設計、建筑的社會影響等角度,介紹了城市更新項目的設計研究和社會影響。
在“走向平衡——形質合一”主題展區中,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展示了依據平衡建筑理論框架進行建筑設計的成果,現場展出了數十個已建成建筑的模型和設計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浙大設計院品牌部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該設計院負責設計的杭州亞運會比賽場館多達十余處。現場展示了杭州富陽銀湖體育中心、杭州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等項目的詳細信息。
“材料的可能性”空間裝置特展區,位于博覽會展場的中心地帶,吸引了較多的參觀者。展區與5家新銳建筑師事務所和5家業內先鋒材料企業合作,以不銹鋼、玻璃、陶磚、竹材和膜材五種材料為主材,圍繞著“庇所”主題,共創5個獨具風格的空間裝置,呈現不同情景和體驗。參展代表紛紛進入作品內部體驗,了解材料應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