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前 赤坎嶺南灰塑來電垂詢「在線咨詢」[恒發古建筑160161c]內容:
歷史
灰塑工藝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經存在。此后,明清兩代的灰塑較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較多,因此,逐漸形成了這門特別的民間手工行業。
民國至新中國成立,灰塑得到了嶺南繪畫和雕塑藝術的熏陶,經過不斷探索和積累,技藝水平得到了傳承和提高。在廣州地區出現了一批灰塑藝人,如布輝、邵耀波、潘達生、潘悅生、梁棉等,
上有“同治丁卯”(同治六年.即1867年)字樣,隱約可見。屋梁、枋、駝峰、雀替等都做成木雕的工藝構件,雕刻成麒麟等吉祥紋飾,遍地金彩。檐板雕刻更是精細,吉祥紋、戲曲人物都雕刻得生動傳神。墀頭上的磚雕花紋也是精雕細刻,獨具匠心。作品大多取材于歷史故事、戲劇小說、民間傳說、吉祥圖案等等,其布局從容、巧妙。蓮花形的斗拱、支柱梁架的叉手、托架都被雕成倒掛螯魚狀。
灰塑是廣東傳統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
雀替、駝峰和封檐板等更是通透玲瓏,上漆貼金,是潮州金漆木雕的風格。多層次復雜的通雕,把浮雕、沉雕和圓雕匯集于同一個畫面上。 正殿面闊9架用4柱,以穿斗與抬梁相結合的梁架結構,采用勾連搭的形式,把正殿梁架與四檀卷拜亭的梁架有機地連在一起。
灰塑是廣東傳統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