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至00年代那段時間里,經過廣州的朋友應該對芳村這個地方是耳熟的,因為那時的芳村是很繁榮的,那時候的芳村主要以花卉、蔬菜種植,水產養殖為主,工業基礎較薄弱,有鋼鐵、造船生產基地。芳村是傳統的花鳥之鄉,花卉、園藝等是這個地區的傳統產業,而且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芳村的花卉種植已十分興盛,花市亦應運而生。清乾隆《番禺縣志》刻本記有:“粵中有四市,花市在廣州之南,有花地賣花者數十家,……”花地觀音廟是花卉集散地,稱花墟。這個有數百年歷史的花卉墟市,后來逐漸式微,終被廢棄了。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廣州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對花卉、園藝等觀賞休閑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原分散經營的花鳥蟲魚個體商戶也逐漸向花地灣區域聚焦,并形成規模效應。芳村的“休閑經濟”也因此而成為廣州的一個品牌。 芳村大道一帶又成為了茶葉批發的集散地。多少人在這座城市這個城市與茶葉結緣,也因而在這里發家,是天然的地理位置也因當時發展的現狀促成今天龐大的市場。現今是2017年的后一個月即將來臨的是2018年,現今火熱的茶葉市場今后會如何?一起帶大家從:以前→現今→未來。這三個方面來表達下現今的觀點,以后會如何?拭目以待
以往在八十年代的時所有的茶葉都是正常的交易,也火爆的市場,各類品種也都有,那時喝的的應該是綠茶、單叢、口感舒適偏重等等。那段時間喝茶的茶友,現今也應年近半百了。我們祖宗傳下來的七字真言——柴米油鹽醬醋茶。可以感受到茶是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那時期的茶都是很便宜,家家戶戶都喝的起,而普洱在那時代相對那個時代也不便宜,但那現今比是翻了幾千上萬倍。然而歷史不會因任何人而改變。那時候漸漸自然形成了意義上的南方茶葉市場。
近期,茶市上云南古樹茶被熱炒至每斤上萬元。商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古樹茶“萬元神話”的背后,是實際流通的真貨數量,重慶市場上自稱古樹茶的有6~8成并非真品。業內人士提醒:在炒茶暴富的神話背后,參與者要警惕概念。
古樹茶叫價上萬元
9日的南橋寺茶葉市場,不少店鋪都掛出“春茶上市”的廣告語,大部分春茶每斤價格從幾十元到一兩千元不等。不少賣家向商報記者表示,今年的茶葉生意并不是很好做,尤其是茶葉價格上漲并不明顯。
南橋寺茶葉市場負責人張黎告訴商報記者,盡管今年茶葉成本上漲了30%~50%,但普洱茶價格正在全線下跌。“不過,古樹茶是個例外。”張黎坦言,去年以來云南古樹茶在廣東和云南等地被熱炒至七八千元一斤,今年這股熱潮“燒”到了重慶市場,古樹茶價格被炒到一萬多元一斤。
“云南那邊賣古樹茶的老百姓就像重慶多年前秀山的錳礦,每天坐等收錢。”一位不愿具名的茶行人士告訴商報記者,去年春季,重慶市場上云南古樹茶的價格還在每斤兩三千元附近徘徊。而今年價格上漲了四五倍。這種行情與2007年前后被暴炒的普洱茶相似。
我市流通量不足10斤
所謂物以稀為貴,但商報記者在南橋寺茶葉市場調查發現,幾乎每家茶葉商家都稱有古樹茶售賣,叫價普遍在每斤1萬元左右。
在茶市,往往陳年茶的價格會比新茶要略高。張黎也坦言,按理來說,古樹茶時間越久遠越值錢,但是今年的古樹茶新茶的價格甚至超過前年的古樹茶。對于這種反常,張黎認為是資本在概念。導致市場上現在買古樹茶的,買去年或者前年同期的茶更便宜。在他看來,資本對古樹茶的已經超過的高峰時期,市場“像瘋了一樣”。
重慶茶葉協會會長司輝清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古樹茶價格如此高,還是在于炒家的概念。”
“對于投資者和茶葉收藏愛好者,茶葉是食品,任何食品總是有保質期的,并不是越長越好。”司輝清建議,即便是老茶樹非常好,也完全可以用生物技術繁殖出來,全國到處推廣。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囤貨收藏古樹茶就體現不出收藏的價值和意義了。因此,從投資者角度來說,購買古樹茶也需要理性。
普洱茶營銷李澤貴提醒,茶葉收藏自己喜歡就行,要理性,不要跟風。如果自己是喜歡古樹茶,可以收藏一點,但是量不宜太大。如果跟風囤茶后,一旦“大玩家”拋售,損失就非常大。比如,2007年炒下關沱茶一樣的,很多人在100多元一斤的價格進了很多貨,以為還要漲,現在下關沱茶只有30元一斤。
現在我們去老撾、緬甸找古樹茶。”李軍說,老撾、緬甸與西雙版納交界的地方,山脈一致,茶樹也一樣,不過那邊對茶樹的保護更加好,價格更便宜,他今年已經去那邊看茶,并已經有了與當地村民合作的意向。
消費走圈子 年耗過百萬
在佛山茶協奔赴云南的同一時期,南海攝影家協會中部分愛茶的成員也趕到了云南,他們此行的目的除了攝影,還有收茶。
這些茶客都是國皓在南海的茶圈子。3月23日,收茶回來的攝影家協會成員來到了國皓設在勐海的指揮部內,十公斤一件的毛茶一袋一袋從車里抬了進來,這些毛茶有新班章老寨的,也有冰島的,其中新班章老寨的毛茶成交價是350 0元/公斤,冰島是12800元/公斤。成員們來不及歇息,就趕著寫內揮(夾在普洱茶餅內的小字條),成員們在內揮上簽名,并注明年份和山頭。佛山眾天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燦輝是南海攝影家協會成員,他也是一名愛茶客。他說,他每年都會來西雙版納,每次都是自己收茶,自己寫內揮,讓朋友幫忙壓幾件(一件/42片)帶回去,這些茶都是用來收藏。
茶圈對好茶的追求,讓國皓在今年定位做好茶。國皓在大良的經銷商鄧先生表示,做產品,能讓顧客群更加集中。不過為何國皓選擇做,他的一個經銷商鄧先生表示,做量的利潤太低。
佛山茶協秘書長黃英認為,在普洱茶里,懂茶的人會追求更好的茶,不過畢竟是小眾,大眾消費在普洱茶市場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佛山茶商梁健容在2005年進入了云南,他堅持做量,而非小眾的茶。他說,他的茶定價就是幾十到幾百,在此之前就是靠批發,現在也是一樣。
福緣翔的老板張強表示,“普洱的市場的確很大,我們在今年也打算推出兩款普洱茶,這兩款茶也是走量。”福緣翔此前一直做的是紅茶英紅九號,但他的經銷和代理商們反映,顧客群體中對普洱的需求很大。張強認為,推出福緣翔的普洱,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依靠這兩款普洱,改變經銷和代理商們單一紅茶的模式,并能夠賺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