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保土指以改變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蓋或增強土壤有機質抗蝕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帶狀間作、溝壟耕作少耕、免耕等。水土保持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水土流失狀況、水土流失類型區劃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任務和措施等。 開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為單元,根據自然規律,在全方面規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至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從而達到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項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戰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必要途徑;水土保持工作不僅是人類對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規律認識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人類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體現。
我們在修建水庫時,必須要考慮到選址的問題,以此來遵循相應的原則。這些原則主要有肚口的大小,集水的面積,大壩的壩址,以及地質是否良好,根據澆灌區的高與低,是否有足夠的使用建筑材料為保障,在附近是否適合挖溢或是淹沒的損失有多大。在生態修復方面,全國有1250個縣出臺了封山禁牧政策,累計實施封育保護面積72萬平方公里,使45萬平方公里生態得到初步修復。并以此進行綜合的考慮,明確水庫的組成部分,比如儲水、壩體、排水閘、進水閘門的位置地地址。還要對風對土壤的移動形式也必須有所考慮,我們所說的水土保持的施工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工程措施、二是生物措施、三是農耕措施。
我國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2 )植被保持水土的機理研究:雨滴擊濺和徑流沖刷是水土流失的動力,通過分析植被削減降雨和徑流動能的過程,來揭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內在機理。研究表明,植被外在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其內部各個垂直層次截留降雨、攔蓄徑流從而削減降雨侵蝕動能和徑流沖刷作用的綜合體現。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水土保持應該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植被的各個垂直層次對其水土保持功能的發揮都各有重要的作用。3)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評價研究 :建立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評價指標,分析評價指標與徑流量、土壤侵蝕量的定量關系,達到評價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目的。長期以來,我國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評價研究主要以單一指標;植被覆蓋度 (森林為森林覆蓋率)為主。
梯田的作用:坡地修成梯田,改變地形,縮短坡長,從而能有效地蓄水攔泥,控制水土流失。坡耕地修成梯田,改變了田面坡度,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入滲時間,從而提高了土壤涵蓄水分、養分的能力,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學性質,為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以及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縣級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并按照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坡面修成梯田,由于田面坡度平緩、寬度勻整,故為機械化耕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坡面修成梯田后,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從而促進退耕還林還牧,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有利于保護土地資源。坡面修成梯田,為溝壑治理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