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鳥語花香、戲曲悠揚,讓人仿佛進入“江南水鄉”。夜幕下的易水河畔,山水光影秀帶來視覺盛宴,游客換上華服穿行在古色古香的街道,感受著千年來的太行鄉村風韻。
戀鄉·太行水鎮西傍風景優美的易水河,北靠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南連革命老區狼牙山,是一座飽含太行民俗特色的文旅康養生活小鎮。水鎮通過挖掘太行民俗資源,探索打造具有太行本地特色的鄉村綜合體戀鄉鄉旅品牌,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望山、見水、憶鄉愁的夢想鄉村。“水鎮四季經營,年游客接待量達300萬人次。現在,旅游季節平日的時候每天兩萬多游客,來自北京和天津的很多,差不多占25%左右。”水鎮營銷部工作人員聶聰聰介紹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戀鄉·太行水鎮聯合住地百姓,共同經營激活鄉村資源,嘗試“項目包村、產業到戶、互補發展、共同富裕”特色鄉村旅游振興模式,扶持返鄉農民創業增收,以文旅資源促鄉村振興。
圖為戀鄉·太行水鎮俯瞰圖。 河北戀鄉鄉村產業集團供圖
小鎮故事多。
在戀鄉·太行水鎮熱鬧的街巷中,今年43歲的崔金霞經營著一家老北京鹵煮店,因為量大實惠,她家的生意格外好。崔金霞說,“2016年來小鎮開的店,到現在我開了兩家店,原先開店之前我們住的是一層的小平房,現在我自己蓋了一個二層的小別墅,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一碗熱騰騰的鹵煮,給在水鎮經營著各式商鋪的崔金霞們帶來了熱氣騰騰的新生活。
“我們以鄉旅產業為引擎,積極探索‘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產業路徑,遵循‘項目包村、產業到戶、互補發展、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助農模式,為農民打造雙創孵化平臺,讓農民回鄉創業、自主經營,輻射帶動發展農家游、吸納農民入園務工等方式推進鄉村振興,村民們放下鋤頭亮出絕活,搞起特色經營。”河北戀鄉鄉村產業集團董事長陳亮介紹。
由易縣政府和太行水鎮共同援建總投資200萬元的安格莊農夫市集,設置攤位60個,為當地百姓提供農產品售賣場地,景區周邊的安格莊村90%的人都在從事鄉村旅游。2016年至今,累計500位農民返鄉創業當老板,新增周邊百姓直接間接就業5200余人,帶動縣域脫貧人口7400余人,水鎮區域3個核心村、9個關聯村百姓因鄉村旅游而受益。